邓江年:在“三新一高”的康庄大道上行稳致远

09.05.2022  13:4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东省把握改革发展新阶段的省情特征,积极探索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广东经验,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推动习近平经济思想在广东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探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广东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广东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践行正确的发展观和现代化观。   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创新发展是广东的时代命题。广东把科技创新作为关系全局的工作,摆在省委“1+1+9”工作部署重要位置,制定出台“科技创新十二条”,组织实施九大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广东区域创新能力从2017年起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根据《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中排名第二,成为与硅谷201公路、波士顿128公路齐名的世界级创新带。全省R&D经费投入强度由2017年的2.61%提升到2021年的3.14%。2021年全省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在孵企业、培育上市(挂牌)企业的数量均居全国首位。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继续领跑全国各省份。   协调下好全省一盘棋。区域、城乡发展不协调一直是广东发展的痛点、堵点和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广东把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作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总抓手,推动各区域产业发展与资源禀赋更加匹配,全省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更加协调。目前,珠三角核心区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广州、深圳双城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湛江、汕头省域副中心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带产业支撑更加有力,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老区苏区和民族地区发展驶上快车道。广东把“三农”工作重点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纳入省委“1+1+9”工作部署,高质量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城乡居民收入比历史性缩小至2.5以下。广东乡村振兴考核办法、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疫情期间农产品稳产保供、消费扶贫等多项做法,得到中央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绿色铺就发展底色。广东以全国1.9%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8.93%的常住人口和10.8%的经济总量,生态压力大。广东极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污染防治攻坚战纳入省委“1+1+9”工作部署,致力于探索一条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道路,在全国率先实施环保实绩考核制度,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体系、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体系。五年来,广东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5.5%,PM2.5浓度降至22微克/立方米。珠三角地区9市全部建成国家森林城市,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建设示范区。   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开放发展是广东的最大优势和特色,是广东走在全国前列的关键。广东充分发挥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窗口型”区位、产业和市场优势,以“双区”建设牵引推进制度型开放,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RCEP合作,健全对外开放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五年来,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一直稳定在万亿美元规模以上,连续36年位居全国第一。2021年,外贸进出口首次迈上8万亿元台阶,占全国的21.2%;实际利用外资1840亿元,占全国的16%。目前,广东已实现跨境电商综试区全覆盖,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年均增速高达70.8%,持续领跑全国。广州入选国家首批5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名单。   共享迈向共同富裕。推动共享发展,提高民生水平,是广东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广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推进共同富裕摆在现代化建设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五年来,广东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推进教育强省、文化强省和健康、平安、法治广东建设,坚持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通过“六稳”“六保”工作,稳住就业基本盘,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认真做好“米袋子”“菜篮子”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动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答好“民生卷”。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对此,广东积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主战场中选准自己的定位,着眼大局、立足实际,统筹兼顾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深化对内经济联系和拓展经济纵深,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打造规则衔接示范地。广东举全省之力落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强力推进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和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广东自贸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通过推动与港澳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七年来,已累计形成584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146项改革创新经验,发布245个制度创新案例,其中41项为全国首创,7个列入全国最佳实践案例。“湾区通”工程、揭牌国际仲裁院、启动跨境理财通、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等围绕协同发展、互联互通的各种措施和制度安排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随着RCEP的签署并生效,广东正在对接国际标准,推动经济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提升广东在全球竞争中的软实力。   打造内外循环链接地。广东充分利用“世界工厂+世界市场”优势,基于世界生产中心布局建设世界消费中心,构建联通内外的贸易、投资、生产、服务网络。通过交通网络有效联动东南沿海经济带、泛珠三角合作区和京广京九南北经济走廊,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发起地,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2021年,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2万亿元,占全国的10%。在列入全国统计的41个大类工业行业中,广东有40个,销售产值居全国前三的行业有25个。通过产业合作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RCEP合作和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打造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链接枢纽,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广东在已开通426列中欧班列基础上,继续增开中越国际班列、中老国际班列,通过“轨道”将大湾区与东盟经济贸易圈紧密相联。同时广泛开展广货网上行、广货全球行,广交会、高交会、海丝博览会、中博会等品牌展会的全球影响力显著提升。   打造科技产业创新策源地先行示范区。广东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集合优势资源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积极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广东路径”。过去五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全面推进,国家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2所大学和18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截至2021年末,广东知识产权综合发展和保护指数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广东积极培育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打造高端要素集聚地。广东是全国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发展高地之一。为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广东着力推动产业链、金融链、创新链三链融合,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加快集聚全球各领域高端要素,促进产业、金融、科技融合。过去五年,广东实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抓好深圳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金融业实现高速发展。广东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扎实推进人才强省建设,不断优化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实施“珠江人才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   打造安全发展支撑地。广东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坚决驯服“灰犀牛”,全面防范“黑天鹅”,守好国家安全“南大门”。五年来,平安广东、法治广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中央对我省群众安全感进行调查,群众感觉“安全”和“比较安全”的达98.15%。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广东快速复工复产,口罩、口罩机、贴条机、胶条4类物资国家调拨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有力支援了全国防疫大局。广东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全面启动“四个一”应急机制,有效保障了经济的正常运行。    走在前列:高质量发展的“广东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纵观过去五年广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探索,有以下几点重要经验值得总结。   一是坚持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广东实践,落实国家战略助力广东发展。科学理论指引伟大实践。广东坚持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广东经济建设,扎扎实实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国家战略在广东落地落实。广东坚持加强党委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正确把握好保持战略定力与及时有效调整、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走在前列与补短板强弱项、勇于斗争与办好自己的事情、科技创新与全面创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与维护社会稳定等重大关系,用习近平总书记教给的方法论制定“1+1+9”“一核一带一区”“五大都市圈”“双区驱动+双城联动”“三项重大民生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作部署并落实到位,坚定履行广东担当、实现广东作为。正是有这一思想的指引和中央的支持,在短短五年里,广东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新动能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   二是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不断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广东是我国制造业的排头兵,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五年来,广东持续深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围绕打造“双十”产业集群,做强支柱产业,培育新兴产业,谋划未来产业,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广东汽车产量、工业机器人产量、4K电视产量、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5G基站数等多项指标居全国首位。广东深入实施“强链工程”,建立以省长为“总链长”的战略性产业集群“链长制”,加速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   三是坚持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持续释放制度红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广东靠改革开放走到今天,未来仍然要靠改革开放开拓前行。过去五年,广东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的“”,紧抓机遇,强化改革系统集成,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实施一批新的首创型引领型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改革品牌。在开放领域,广东实施贸易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深入开展“粤贸全球”计划,大力开拓东盟、日韩等区域市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并积极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和通关模式改革,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壮大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离岸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广东人口多、经济体量大,又处于对外开放最前沿,疫情防控压力很大。对此,广东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辩证法,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通过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来稳住经济基本盘,通过保障经济安全来提升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的能力,为全国大局作出广东努力、广东贡献。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