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力争在2016年底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3.10.2015  09:32

■昨日,东莞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动员大会举行 本报记者 郑家雄 摄

■袁宝成出席会议并作动员讲话

东莞时间网讯 东莞力争两年内,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昨日上午,东莞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动员大会举行,全面吹响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冲锋号”,标志着我市申请历史文化名城正式进入倒计时。

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出席会议并作动员讲话。他指出,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将进入最后的攻坚冲刺阶段,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挖掘好、保护好、推介好东莞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推进各项申报工作,力争在两年内申报成功,使之成为东莞一块新的“金字招牌”。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新潮主持会议,市政府秘书长邓浩全、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单位领导及市直各单位,各镇街、园区领导等共200余人参加。

继续发力完全有希望申报成功

东莞为何要申报历史文化名城?袁宝成对此进行了一番着重阐述。他指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保护文化、延续文脉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城市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抓手。我市近年来打下了扎实的工作基础,只要继续发力就完全有希望申报成功。

袁宝成强调,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对历史、对未来、对人民负责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自觉担当和努力完成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任。

据了解,历史文化名城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记录着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沿革和发展脉络。通过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可以传承东莞的历史文脉,提升东莞的城市魅力,保护东莞人民的精神家园,意义非常重大。

力争在2016年底成功申报

袁宝成指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是简单地去追求一个称号、获得一块牌匾,而是要通过申报,与发展文化 旅游 产业结合起来,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休闲等相关产业,更好地达到富民强市的目的。

袁宝成强调,要将申报工作与其他相关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是把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提升市民素质结合起来,通过这次申报,实实在在地推动东莞 经济 社会发展。

袁宝成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施方案》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表,把握重点,强化联动,全力推进申报各项任务。尽快完善资金投入和保护管理机制,全面做好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修复,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申报工作的指导支持,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切实保证名城申报的有效实施、圆满完成。

■焦点关注

东莞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底气何在?

何谓“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这样一段陈述: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本报记者梳理发现,自1982年2月8日以来,国务院先后分四次共批准12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城市,有的曾被各朝帝王选作都城;有的因拥有珍贵的文物遗迹而享有盛名;有的则因出产精美的工艺品而著称于世。

东莞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底气何在?一组数据说明东莞申报是有底气的。据了解,东莞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1680多年的建县史,1250多年的建城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保存有万福庵遗址、蚝岗遗址、园洲遗址、村头遗址等重要史前文化遗址,拥有汉唐、宋元、明清时期丰富的文物、史料。

据统计,目前,东莞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3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仅次于广州、潮州,居全省第三位,申报区域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达45处。全市共有国家级名录8项,省级名录33项,市级名录8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名,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5名,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6名。除缺少“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之外,东莞的文物保护单位数量、非遗数量及等级均全面达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指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