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公车改革补贴标准公布 车补差6.76倍引争议

13.05.2015  21:37

  今年4月,《广东省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具体补贴标准为:正厅级1690元,副厅级1500元,正处级1000 元,副处级800元,正科级600元,副科级450元,科员300元,科员以下250元。此标准公布后,引起了大家的争议和讨论。

  事件:广东车改补贴标准公布

  正厅级每月补贴1690元 科员以下250元

  广 东公车改革将于今年完成。近日,广东省纪委机关刊物《广东党风》刊发了广东公车改革的最新举措,披露的《广东省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下称 方案)显示,今年6月底省直机关将率先完成公车改革,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于9月底前完成,各乡镇于年底前完成。

  中央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车改补贴标准是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地方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上述标准的130%。

  广 东车改补贴标准严格按照这个规定执行,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广东省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具体补贴标准为:正厅级 1690元,副厅级1500元,正处级1000元,副处级800元,正科级600元,副科级450元,科员300元,科员以下250元。同一地市实行统一 的补贴标准;不同地市最高补贴标准差距不得超过20%。

  广东省车改方案的率先出台,不乏示范意义

  广东省车改方案的率先出台,确实不乏示范意义,但具体车改补贴标准中的“顶格倾向”,并不值得借鉴。各地在设计车改方案时,还得根据地方实情而定。

  中央和国家机关车改已陆续递交“答卷”,地方车改的进展一直备受关注。就在上月,还有媒体质疑:部分地方车改议而不决—虽然有的省份已经提交了车改的初步方案,但就是迟迟未见行动。在这一背景下,广东车改方案率先披露,无疑具有示范意义。

  比照中央出台的公车改革总体方案,广东方案的具体内容,可以说是中规中矩。不过,就公车改革来说,当下舆论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各地补贴的标准如何确定。

  按照公车改革的总体方案,地方党政机关公车改革时间表确定在2015年底前完成。现在留给地方政府的时间已不足8个月,然而正式出台公车改革方案的仍只是个别地区。这种局面的出现或许就不排除有观望心态使然。

  粤版车改补贴标准到底低不低?

  网上大家讨论得最多的是补贴标准太低了,认为广东是经济较发达地区都这么低,那么其他省份怎么办?这样的补贴标准让人难以接受。那么广东的车改补贴标准到底低不低?

  目 前来说要分几种情况,首先是有公车服务的。现在有些单位有很多公车,车改补贴对他们来说确实太少了,因为他们原来能够享受到公车的服务,现在公车改革,没 有了,以后出门办公事就需要自己去想办法,如果他们去赶公交车、骑自行车等物美价廉的出行方式,那么,他们的公车补贴应该够用,就用科员每月300元来 说,按每月30天计算,每天达到10元,可以乘坐几次公交车?再产不可能每天都有那么高的公务外出率。当然,如果他们还想享受到专车服务,那得他们自己自 己挣钱。

  其次是目前没有公车服务的。单位只有领导有一辆公车,其他人员平时公务出行都一直是自己想办法。对他们来说公车改革他们是受益者, 原来一分钱补贴没有,现在每月最少还有几百元补贴,这也相当于提高了自己的福利待遇,对于他们来说,有公车补贴总比没有好,没有车补时他们也没有享受到公 车带来的便利,公车改革对他们影响不大,还可以有更多的收入,他们应该是最高兴的。

  对公车改革补贴的关注是好事,但如果想靠公车改革使自己 的待遇有较大提高,那是不可能的,公车改革属职务消费改革,补贴只是对职务行为的一种补偿,也可以说是对职务享受的补偿,这并非是生活福利补贴。公车改革 就是把所有人都纳入进来,使人人都享受到原来享受不到的交通福利待遇,这应该算是一种进步。

  广东车补标准怎么算?根据职位由高到低“论价

  从 方案可看出,车补标准根据职位由高到低。有人认为职务越高的官员出门公干并非越多,级别越低的普通干部不代表出门就越少,车补根据职位来一刀切是“益了处 长苦了科长”。对此,有关方面解释:中层以下干部本来用车机会就不多,“车改”后有一定数额的交通补贴,大多数人满意。

  车补的具体标准,也像所有其他的标准一样,不可能完美公平。具体的标准可以逐渐细化,车改的步伐却是不可阻挡,这是不以处长还是科长高兴而转移的。

  有争议:车补差距6.76倍是人为强化特权?

  广 东省将正厅级(相当于中央和国家机关的正局级)的车补用足130%,算出了1690元这个准确数字;正处级1000元,基本达到130%这个标准。对于最 低级别的科员以下,那就不是130%,而是变成50%,只有250元了。将1690元与250元相比,两者差距达到6.76倍。

  广东车补差 距这么大,主要原因是级别分得太细。中央和国家机关车改补贴标准只有司局级、处级、科级及以下共3个级别,而广东则分了7个级别,特别是在中央和国家机关 的同一个级别“科级及以下”中,广东又分出了4个级别,而且一个级别比一个级别低,处于科员以下这个级别的,车补当然就很少了。

  在地方、在基层,级别有必要分得这么细吗?差距有必要拉得这么大吗?我看未必,职务越高的官员难道出门公干就一定越多?级别越低的普通干部难道就代表出门越少?此前就有人质疑,车补根据职位来“一刀切”是“益了处长苦了科长”,现在看广东的车补,完全是“益了长苦了员”。

  反驳声:对“正厅级每月1690元”车补不必吹毛求疵

  取 消公车,改为车补,车补数额一出来,就受到种种议论,这也是人之常情。一方面在公众看来,这是额外的“福利”,让人羡慕嫉妒恨,另一方面是按职务高低分 配,事实上,职务越高的官员出门公干并非越多,级别越低的普通干部不代表出门就越少,车补根据职位“一刀切”不太妥当。不过,对于“正厅级每月1690 元”车补,也没有必要吹毛求疵,更不必一棍子打死,毕竟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其一,“正厅级每月1690元”车补并没有超标。以前的一些地方 的车补高得吓人,一年高达十几万,一个月六七千,这是难以让公众认同的。可这回,广州的车补却是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的。其二,“正厅级每月1690元”车 补,看起来很不错,实质上却是剥夺了领导的某些“特权”。其三,对特殊用车喷涂公车标识,制定并严格执行违反公车使用规定的纪律追究和经济处罚办法,奖励 有效举报,这也能够防止一边领车补,一边享受公车的问题。

  “正厅级每月1690元”车补,受到质疑,这是意料之中。其实,不管补多少,基本都会有质疑声。什么样的公车改革,才能让公众接受,又能够顺利推行?这既需要科学的设计,也需要保证一定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警惕:防止车改后拿着补贴坐公车

  公 车使用费在所有晒出三公经费的单位,都可以看到,公车使用费几乎都占了三公经费的60%左右。车改前往往是给领导干部配一台车,折旧费、养车费加上司机费 用,每年要6万-8万元左右。而且许多领导干部甚至退休之后都还配车,这些费用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沉重的行政负担,也是我们纳税人沉重的负担。车改必须以老 百姓满意为目标。因此,车改必须要达到降低行政支出的目的:机关的节支率达到7%以上。

  车改必须以老百姓满意为目标,就必须不能让公车改革 变成变相给公务员发放交通补贴。这就要求发放的补贴不得过高。国家有要求,必须严格执行。以往也有许多地市和区街进行过货币补贴的车改,往往是补贴较高, 许多人主动要求车改。而运行数年之后,又随着物价增加,要求提高车贴。这次车改,不少地市要把原来过高的补贴标准降下来,要完成车改,是对公务员队伍的一 次考验。

  车改必须以老百姓满意为目标,就必须防止车改之后,有人拿着车贴,却依然使用着公车。如果有用车的“实物保障”,又领取车贴,就属 于违纪,必须严格加以监督。至于车改之后,下面要求到基层解决问题的时候,上面就推脱:我无车,你们派车来接吧。这些做法,就直接与公车改革的目标背道而 驰,必须要严格制止。

  结语:

  公车改革关键要让官员“无车可坐

  “动 嘴的”正厅级官员每月拿车补1690元,“跑腿的”副科级官员、科员每月只拿车补450元、300元,两相比较的确显得不合情理。换言之,车改后厅局级官 员领取的车补的确比中下级官员和普通公务人员多,但车改后厅局级官员的“公车特权”被取消,节省下一大笔费用,这是车改后发放的交通补贴无法比拟的,车改 要这样“算大账”才对。

  即便算上发放的交通补贴,车改也节约了大量公车费用,从这个角度“算大账”,车改注定将获得成功,有了这个成功,公众对车补发放“不公 平”的质疑,也将逐渐得到缓解和消除。公车改革接下来最关键、最困难的工作,就是要按规定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执法执勤用车除外),最大限度减少公车数量。

  公车改革的实质,是要取消官员职务消费中的“公车特权”,这种特权的载体是公车,如果取消了作为特权载体的公车,也就取消了特权本身。所以公车改革的关键,就是要大幅度削减公车数量,确保绝大多数官员和普通公务人员无公车可坐,无“公车特权”可享。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
端午节假期出游人次破亿 文旅产品服务丰富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徐壮)文化和旅游部24日公布2023年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新浪广东
深中通道完成海底穿针 深圳和中山在海底实现牵手
  新华社广州6月11日电(记者田建川、齐中熙)1新浪广东
本周江南华南雨水频繁 广东的小伙伴体感比较闷热
  本周,随着副热带高压撤退,雨带南落,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