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森林公园数量跃居全国第一
图为梅县区雁洋镇茶田风光。 何森垚 摄
镇在林中,路在绿中。炎热的午后,驱车行驶在梅县区雁洋镇镇内,宽敞整洁的道路两旁皆是让人心醉的绿色。一路前行,来到桥溪村、阴那村等乡村旅游景点,避暑、休闲游的游客纷至沓来。
近年来,梅县区持续全力抓好碳汇造林、生态景观林带、森林围城工程、美丽乡村示范点等林业“四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得到持续优化,森林覆盖率达74.63%。同时,梅县区引领群众念好“山水经”,共建共享生态资源,发展绿色产业,绿水青山切实变为“金山银山”。
梅县仅是我省深入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缩影。截至2016年,全省森林面积达1.63亿亩,森林蓄积量5.7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8.98%,分别比2012年末增加400万亩、0.87亿立方米、1.28个百分点,全面完成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约束性指标,向“建设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的目标扎实迈进。
共建共享
森林公园就在家门口
近年来,梅县区结合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大力推进乡村绿化工作,将一个个村庄打造成一个个大公园,大大改善了乡村绿化,提升了农村生态环境。
“尤其是我们还着力构建以镇级森林公园建设为基础,以城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为重点的森林公园格局。”梅县区林业局局长林作鹏说。截至目前,梅县区森林公园的数量达到了30个,其中国家级1个,市级1个,县级10个,镇级18个,总面积4639公顷。自开展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以来,梅县区累计完成了27.73万亩碳汇造林、235.5公里生态景观林带、147个美丽乡村示范点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预计至2020年,梅县区还将新增各类森林公园22个,实现造林面积2579.7公顷。从全省来看,截至2016年底,广东已设立各级森林公园1351处,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8%,森林公园数量跃居全国第一,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达2亿人次。
加快复绿
昔日秃山荒岭今重披绿
登上位于梅县区雁洋、丙村两镇交界的山坡称子岌山场的顶端,放眼望去,草木葱葱郁郁,绿意盎然。“很难想象,两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光秃秃的山头,如今早已是草木苍翠,鸟语花香。”丙村镇溪联村村民谢先生说。
10多年前,称子岌山场由于受到附近化工厂——梅州市明珠冶炼厂排放物的污染,导致长期荒山秃顶,岩石裸露。近年来,为了尽快复绿,梅州市委、市政府果断关闭明珠化工厂,切断污染源,省林业厅负责人多次到现场调研,省、市林业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和经济支持,制定绿化方案。
2014年,梅县区委、区政府筹集资金850万元,委托梅州市林科所进行造林规划设计,建设面积3549亩,树种选用抗污染力强、适应性高的荷木、黑木相思、枫香、山杜英、香樟等,采用大穴壮苗高标准种植,实行全造林。随后对所栽植的树苗先后进行了4次抚育,造林抚育共投入1400多万元。
经过精心绿化,称子岌山场重新披上“绿装”,山地植被已基本恢复。目前,山上造林树木长势良好,“下一步,我们计划把秤子岌酸化土壤新造林地打造成群众休闲、锻炼、娱乐的森林公园。”林作鹏说。
“绿”变产业
借生态优势发展林下经济
梅县区松口镇德化、梓育、四社村4万多亩山地,包括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细长叶子的红豆杉长得格外茂盛。这是梅州市中大南药发展有限公司的红豆杉种植基地。
梅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志良说,该基地所种植的红豆杉品种,是由中山大学及梅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与梅州市中大南药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研究选育的“中大一号红豆杉”,该品种于2015年获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认证。据了解,该品种的主要特性就是枝叶中的产物含量较普通红豆杉提高5—10倍,可以通过轮流修剪枝叶的方式实现稀缺资源的持续利用,具有极高的生态和商业价值。经过近10年的培育、种植,目前该品种红豆杉种植面积达到7000多亩,并于去年首次进行枝叶修剪采收,预计今年底投产。“正式投产后有望占据国内外的紫杉醇类抗癌药原料供应市场。”李志良说。
这是梅县区让“绿”变产业,依托良好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梅县区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林下经济发展之路。目前,梅县区建成4个万亩“银杏、油茶、珍贵树种、碳汇林”示范基地,2016年全区林下经济年产值达3.9亿元。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梅县区还着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在南粤大地,林下经济正越来越多地惠及地方发展。省林业厅透露,广东不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壮大林业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油茶和珍贵树种种植、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扶持发展林下经济。在梅州、肇庆、揭阳等市开展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截至2016年,全省林下经济面积达到2982万亩,年产值489.4亿元,受益农户192.4万户,有力地带动农民脱贫增收。(南方日报记者 唐林珍 黄进 通讯员 翁尚华 王雅 周国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