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看病难广州再发力 医保报销比例不再一刀切
人民网广州6月3日电 (冯芸清)为解决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瓶颈问题,广州推出重磅举措——《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意见》“1+3”政策文件(以下简称“‘1+3’政策文件”)今天正式通过。记者了解到,除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之外,“1+3”政策文件还提出了多项制度创新,如每个区至少建立一个医疗联合体、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保报销比例以引导市民选择“基层首诊”、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并推行全科医生契约式服务等等。以上政策内容若能全部执行到位,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广州市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1+3”政策文件由1个主文件和3个配套文件组成,主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意见》是对3个配套文件的统筹归纳和集中表述。3个配套文件分别是《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管理的工作方案》、《关于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及开展基层首诊与双向转诊的工作方案》和《关于加快推进全科医生制度的工作方案》。
广州市府研究室主任谢博能表示,“1+3”政策文件旨在全面提高该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立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提高群众到基层就诊率,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康复在社区”的目标。
构建市区15分钟医疗服务圈
探索基层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
根据“1+3”政策文件,到2016年,全广州市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0所、镇卫生院32所,且争取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和设施设备达到标准化要求。
同时,进一步建成和优化市区15分钟、农村3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逐步将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实施范围;加强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到2016年,全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科、中药房、中医诊疗设备配置标准化建设率达到95%以上。
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主动为社区养老机构、日间托老机构、农村敬老院以及老年人家庭等提供契约式服务。同时,引导并鼓励养老机构充分利用当地医疗资源,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对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符合医疗保险定点条件的,可申请纳入定点范围。
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
今年已有7个区在试点
“1+3”政策文件提出,根据区域人口密度、医疗资源现状,按1-2所三级医院,联合若干个二级医院和多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要求,合理规划布局医疗联合体建设。目标是到2015年,各区(县级市)至少建立一个区域医疗联合体。2016年,在全市推广实施医联体管理模式。
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胡丙杰表示,今年将有7个区试点医联体管理模式,目前已经开始前期工作,包括对每一个区制订医联体的工作方案和实施办法。
“这7个区可以组建14个医联体,其中包括24家三级医院、16家二级医院、5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他们的积极性很高,我们也非常有信心”,胡丙杰说。
扩大基层医疗机构医保报销比例
目前,“有病就去大医院”已经成为广州市民的习惯,而根据“1+3”政策文件,到2016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全市总诊疗人次比要不低于53%。
为此,广州将采取进一步扩大参保人在基层医疗机构与其他医疗机构之间就诊的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比例差距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居民和参保人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首诊和就医。
“具体的比例差距如何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胡丙杰说,“基层报销比例高,大医院报销比例低,以此来引导”。
据了解,广州市2013年在大医院看门诊的人均花费为236元/次,而社区门诊仅90元/次。若市民在基层就解决了病情,那么医疗费用会降低,也有助于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另一方面,若市民选择“基层首诊”后无法治愈,即可转到二级或三级医院继续治疗,待进入康复期后可再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就是“双向转诊”。
“即便如此,经过首诊之后需要转到大医院的病人,医保支付比例也要比直接到大医院的比例高,这样对总体医疗费用的控制是有效的,同时可以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可罗雀的问题”,胡丙杰说。
开展全科医生契约式服务
今年全市40%的基层医生试点
要落实“基层首诊”制度,除了政策引导之外,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也很重要。
为此,广州探索尝试基层全科医生(团队)与社区居民建立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通过开展面向签约人的预约诊疗、转诊转介、预防保健、上门探视、家庭病床、健康咨询等个性化服务,逐步让基层全科医生承担起家庭医生和健康守门人职责。
事实上,试点工作从去年开始就在海珠、萝岗和南沙实施了。据胡丙杰透露,广州已经制定了“关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工作方案”,今年将在全市推广,要求所有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镇卫生院的全科医生中,40%的人开展这项服务工作。
当然,“1+3”政策文件也规定了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到2015年,各区(县级市)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到2016年,参加或已完成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的人员不低于15%。
此外,为了加快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广州还将依托医疗联合体,实施基层医护卫生技术人员在职培训计划。同时,研究制订优秀医护人员进基层的激励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