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典》启动民国篇编纂

12.10.2018  10:21

市民翻阅展示的地方文献。《广州大典总目》已出版。摄影 信时记者 徐敏

大洋网讯 昨日,“地方文献保护与整理出版研讨会”在广州开幕,展示广州市在地方文献保护与整理出版工作方面的重要成果。据承办方广州大典研究中心透露,《广州大典》(下称《大典》)第二期(民国篇)编纂工作已启动,作为第二期重要组成部分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广东文献汇编》拟于明年制订工作细化方案、编辑体例。

全国40余种大型地方文献已出版或编纂中

本次研讨会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社科联主办,国图出版社承办,广州图书馆协办。研讨会以“地方文献保护与整理出版”为主题,围绕地方文献收藏与保护、整理与研究、影印出版和数字化建设,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建设等议题,来自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专家学者们提交论文(文章)60余篇,介绍和交流各地各单位在地方文献保护与整理出版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共享最新研究成果。

据介绍,1958年,国务院成立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制订有关古籍整理的出版规划。到今年,新中国的古籍整理已走过整整六十年。据不完全统计,21世纪以来,全国已有40余种大型地方文献出版或编纂中,盛世修典成为客观现实。

2005年,广州市先行先试启动了大型地方文献丛书《大典》的编纂,编纂内容为1911年之前清代中期广州府范围内的文献。历时十年征集编纂,2015年4月,《大典》一期完成影印出版。

大典》一期分经、史、子、集、丛五大部分,入典文献4064种,编成520册,总字数约3亿多。入选文献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文献珍贵,基本上实现了对2000多年来广府文献抢救、整理和再生性保护的目标,对于深入研究广州乃至岭南历史、传播岭南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大典》曲类文献有望明年出版

据广州大典研究中心有关人士介绍,该中心积极推进《大典》有关后续编纂,目前,《广州大典总目》已出版,《广州大典研究》集刊第一辑已在今年8月出版,计划每半年推出一辑,目前第二辑基本完成组稿。此外,针对一期曲类文献缺失的情况,该中心有望于明年年底完成《广州大典·曲类文献》约40册的编纂出版。

据透露,《大典》第二期(民国篇)编纂已启动,内容为民国时期广东文献汇编,地域范围扩大到建国初期的广东区域(包含海南和今属广西的钦州、廉州地区)。

据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广东文献汇编》课题是民国篇的重要组成部分,明年拟制订出细化方案、编辑体例,该中心将用三年左右的时间编纂出版这一时期的相关文献。另外,该中心拟以《民国公报丛编》《民国年鉴丛编》的整理出版,作为《大典》(民国篇)的突破口。

专家说

数字时代要看能否“出思想

大典》收录的4064种文献,来自海内外各公藏机构和个人收藏,不但包含了历代与广州相关的儒学著作、正史、政书、方志等常见的历史文献,还收录了大量的族谱、契约、碑刻、宗教科仪书、账本、私人手稿、笔记等可以称为“民间文书”的著述。

许多地方文献的形成,发展出一套较为系统的解读地方社会中各种资料的有效方法,是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建立于更坚实的学术基础之上的关键环节之一,有助于讲解中国故事,构建中国理论。在“数字人文”的时代,“数字仓储”“数字图书馆”等存在使得海量的资料文献可以便利查询。这种时代,学者的功力更多地表现在眼界和通识方面,能否“出思想”可能成为衡量学术研究成果优劣高低更重要的尺度。

——陈春声(中山大学党委书记、《广州大典》主编)

(信时记者成小珍 实习生吴雯静 通讯员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