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存在输入性零星病例风险 600医生培训防埃博拉

07.08.2014  15:20
7日上午,广州市卫生部门举行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预防控制技术培训。广州与西非人员往来频密,存在输入性零星病例风险,已加强掌控非洲人聚居社区人口流动。

  7日上午,广州市卫生部门举行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预防控制技术培训。由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首席专家何剑峰主任医师主讲,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区县级市卫生局和疾控中心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约600人参加。专家认为,广州市存在埃博拉病毒输入性零星病例风险,不排除输入后引发个别二代病例。

  记者在会上获悉,日前,广州疾控机构和高校的公共卫生专家对埃博拉病毒对广州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风险评估,认为虽然目前疫情仍主要集中在西非三国及其毗邻地区,当地政府和国际卫生组织已采取较前期更积极的疫情控制行为,包括边国境检疫和部分地区停止国际航班,但广州市与西非地区存在因贸易、旅游、务工等人员往来,不排除西非等地区患者感染埃博拉病毒后乘飞机进入广州,导致输入性病例的可能。

  专家们认为,广州市的经济水平、卫生条件远超西非地区,一旦有病例出现,我国应对此疾病的防控措施将会非常严格,因此,输入性病例导致该病在广州市大范围散播的可能性极低。

  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杨智聪透露,广州市已加强埃博拉病毒调查、检测和现场处置能力和准备工作;在卫生应急常规物资储备地基础上,及时更新、补充和采购了防护装备、消杀药械、采样用品、检测试剂等应急物资,并加强与省疾控中心联系,设立专人关注全球埃博拉疫情动态,及时分析疫情信息,同时为市民提供宣传。广州也已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卫生部门加强与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口岸、公安等相关部门的沟通。

  广州小北地区有不少非洲地区人员聚居。据了解,广州相关部门已加强对广州市居住及临时来穗的非洲地区入境人员健康监测和健康预警,加强对非洲人聚居社区的人口流动进行掌控,医疗卫生机构高度警惕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出现,力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夜、早报告。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首席专家何剑峰今天在培训中说,埃博拉病毒也存在于精液中,可通过性行为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