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护理型养老床位比重今年力争提高到60%
广州在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方面不断探索。比如,建立特殊群体老年人“关爱地图”;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购买“银龄安康”意外险;向老年人提供“大配餐”服务;探索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科技+养老模式”等等。今年,“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大城市养老广州范本”也成为了“有事好商量”民生实事协商的主题之一。
就受到关注的市内部分护理站未纳入医保定点等问题,广州市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通过加快审批方面的工作,8月底时约新增40家,目前全市已有103家定点护理机构。
实施引才工程解决养老服务业人才缺乏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何士林表示,除了给护理人员一定的补贴、提高养老护理人员待遇水平、社会地位水平、还加强广州市对口支援扶贫协作机制与人力资源市场对接,积极转移引进劳动力进入广州的养老服务业。广州市政府对养老事业高度重视,开展了大规模的养老人才职业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和专业水准,并将培训机构、培训院校直接和广州市的养老机构合作,让养老人才掌握技能以后,直接就到广州市的这些养老机构从业。这方面工作已取得成效。
据悉,广州市从2017年起实施养老服务业引才工程,组织养老服务机构面向国内外招聘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并把养老护理员列入《广州市积分制入户职业资格及职业工种目录》,积分入户时给予加分。对从事一线养老护理工作满5年、满10年的未满60周岁的养老护理员,分别给予一次性5000元、2万元的艰苦岗位补贴。
除了提高工资待遇,广州市还明确:毕业后进入养老机构从事康复护理等养老服务一线工作满3年的高等院校全日制毕业生,可获得1万元的就业补贴资金。
推进床位建设兼顾普惠性和服务互利性养老
广州市民政局表示,将大力推进推动普惠性和服务互利性养老床位建设,力争今年将护理型床位的比重提高到60%,引导民办养老机构错位发展提高质量,将更多的民办机构纳入常护险高龄照顾险的定点范围,完善公办机构分类收费机制,推动公办机构床位加快投入使用,从而有效解决公办与民办不协调的问题。
广州市副市长黎明在调研时指出,先在老城区里布局并推行嵌入式社区、嵌入式养老,发挥日托、全托或其他服务,从而能辐射周边、带动周边,成为一个服务输出地,老年人在家里就能安享嵌入式社区、嵌入式养老所提供的很多专业服务。现在,特别需要能够形成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向全市各个区以及向中心城区的各个老旧社区辐射。
广州市民政局回应,今年全市将推动建设30天以上60张床位左右的,具有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功能的社区切入式养老机构,在养老床位紧缺的老城区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延伸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养老设施建设采取差异化规划策略
对广州市政协委员们提出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的提议,广州市规划局表示,其实,在《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已有明确的要求,而且更加严格。规定了居住区内老年人福利设施应当先于住宅首期工程或者与其同时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在住宅首期工程预售前先行规划验收。
据悉,广州市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布局修编是以实现养老服务“9064”为总目标,并确保持续维持每千名老人拥有40张床位,该床位指标标准在一线城市中处于领先水平。
在总体布局上,市规划局针对不同地区供需不同的特点,采取差异化的规划策略。例如对于现状养老机构建设较为完备的街(镇),以完善补充为主,鼓励使用存量用地或通过混合使用方式实施养老设施;对于养老机构严重缺失的街(镇),采取存量提升和增量开源同步进行的策略。
市规划局表示,广州市《加强土地管理的实施意见》已明确,非营利性养老设施可以划拨方式供地,营利性养老设施以公开出让方式供地,并将出让起始价格按照不低于相应地段办公用途市场评估地价的一半拟定,进一步降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成本。该局每年制定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和建设用地供应计划里面,都会征求民政部门和各区政府意见,在计划中优先安排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近5年供应养老服务设施用地10宗,用地面积45公顷,规划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
广州市住建局表示,目前,该局正在建设新的信息监控系统,就是关于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移交的监管系统。实时掌握动态情况,督促开发企业按期保质完成建设移交工作。住建局还将与民政部门做好历史遗留问题的梳理化解工作,督促历史上应建未建、应交未交的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尽快完成建设移交任务。“我们现在有11万套直管公房,但是经过目前初步梳理公房条件不是太好,下一步,我们继续梳理,在老旧小区的微改造当中,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考虑养老设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