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州科技活动周今日启幕 20年科普成效卓越
20年,弹指一挥间。
2001年,国务院批准全国各地举办科技活动周。展览、讲座、论坛、竞赛、科普游……各式主题科普活动的开展,让公众从中探寻科学奥秘,极大地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科学素养。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牵头主办的广州科技活动周也走进第20个年头,成为广州地区内容丰富、公众参与度高、社会影响力大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品牌。
今日,2020年广州科技活动周启幕。回首广州20年科普历程,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科技活动不仅普及了科技知识,也让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思想植根在人们的心中,让科技创新的种子在这座城市生根发芽。
广州创新型城市指数持续飙升
2001年所展出的电话远程控制电器的“聪明屋”,现在已经成为能用体感“读人心”的“智能之家”;2003年专家报告会倡导“依靠科学,战胜非典”,17年后以展览的形式汇聚一批抗疫科技成果,再次坚定人们用科技战胜疫情的信心……20年来,广州科技活动周记录了科技发展的步伐,也见证了广州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征程。
2016年广州科技活动周(资料图片)
2016年广州科技活动周展览(资料图片)
相关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20年,广州在科技活动周期间累计举办各类主题活动达5000多场次,参与公众数千万人次,覆盖广州全市老中青各层次人群,对提升广州市民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广州落地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悉,广州科普讲解大赛、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广州市中小学生科普知识竞赛、科学表演秀大赛、全国科普讲解大赛、珠江科学大讲堂、科普四进活动陆续举办,为广州描画了越来越清晰的科普事业版图,也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与格局。
广州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从2001年的2%、2010年的5.5%,到今年超越15%。广州创新型城市指数持续飙升,近5年年均增长29%。在全球创新集群百强中,广州排名连续3年大幅上升,2017年位于第63位,2018年位于第32位,2019年跃升至第21位。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州地区各级科技力量一盘棋联动,在钟南山院士、徐涛院士领衔下全力投入科研攻关,交出亮眼科技战疫答卷。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广州要进一步强化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和省会城市的使命担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强市建设上水平。
观众戴上VR眼镜“游览”港珠澳大桥。
当社会有需求,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科普工作者
对众多广州科技活动周的参与者来说,20年的科技活动周也伴随了他们的成长。在广东科学中心与广州日报共同发起的“广州科普20年回忆征集活动”中,不少人分享了他们的珍藏。
2017年,广州科技活动周首次举办“科学之夜”系列活动,别开生面的“星空派对”,让参与者至今记忆犹新。市民曾繁丽还记得,那一晚,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孙维新来到广东科学中心,IMAX3D电影《哈勃望远镜》带领人们探索那星诡云谲散逸清辉的浩瀚宇宙,“一切都逼真到让人不由自主地伸手触摸眼前的一切,孩子们说‘我们好像在飞’。”孙教授说“科学源于大自然,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看天上的星空,听虫鸣鸟叫,用心去感受这一切,从而走进科学”。“感谢广州科技活动周在孩子心里播下了探索科学的种子。”曾繁丽说。
广州科技活动周的20年科普路,不乏给这座城市留下震撼和久远的回忆。在2005年的科技活动周开幕式上,中国首个宇航员杨利伟作为特邀嘉宾出现,所到之处掌声雷动。2010年,第十六届亚运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广州科技活动周开幕式应景地带来了“3D立体电视看亚运”科技成果,观众只要戴上立体电视眼镜,就可以足不出户,观看3D立体的广州亚运会精彩纷呈的各项赛事。
作为广州科技活动“重头戏”的广州科普讲解大赛自2012年创办,在社会各界掀起科普讲解新热潮。2014年,鉴于广州的成功经验,科技部决定由广州挑起大旗,举办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并作为全国科技活动周的重点示范活动,在全国科技界推广普及。
无论是科普基地的专业讲解员,还是高新企业的技术人员甚至是老总,无论是70多岁的老科技工作者,还是年仅14岁的科普“粉丝”,纷纷走上科普讲解大赛的舞台,把科学富矿中的宝藏转化为老百姓的语言,传播科学声音。
资深科普工作者、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杨礼香特意把“开学第一课”,改为新冠肺炎疫情的科普讲堂,以网络课程的形式向学生们普及知识,更赋予他们向身边人、向社会分享自己知识的新使命。“科普不是科技工作者的专利。疫情当前,我们作为老师、作为学生、作为懂相关知识的人,有责任和义务去为社会承担、减少人们的损失。”她对记者说,“当社会有需求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科普工作者。”
2019年广州科技活动周(资料图片)
科普联盟打开“新20年”
在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谭耀文看来,形式的不断创新是广州科普的一大特点。2017年,市农科院启动了科普品牌活动——“两米阳台栽种未来”,以每个家庭的阳台为起点,让农业科学家与老师家长联手,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栽种蔬菜,使城市里的孩子们在亲身实践中进一步了解农业科技成果,培养热爱劳动、珍惜粮食、敬重劳动者的优良品质。
“过去,科普活动往往只是一个现场,很少延伸进家庭。所以我们一直在思考,科技成果、科普活动怎么样才能更接近人们的生活,让人们生活得更好。”谭耀文说,“两米阳台”是广州市农科院科技成果和科普活动的“浓缩版”,现已让百余家庭受惠。
此外,他认为广州科普的另一大特点把“打造科普联盟,通过凝结科普馆、专家、学者等各方面的资源,为广州科普事业发展助力”。在他看来,广州科普事业发展有良好的土壤与条件。每年广州乃至全国科普讲解大赛都在广东科学中心举办。广东科学中心作为大型综合性科普场馆,成为广东省科技成果展示的重要窗口和广州市的城市名片。他期待在广州科技活动周新20年的起点,以广东科学中心为代表的科普基地为公众带来更丰富的“科技大餐”。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