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座水库联网供水 全市应急25天无忧
东江与水库联网一期工程昨日正式竣工通水。广州日报记者卢政 摄
江库联网一期工程昨日通水 可保障东莞半数镇街、半数人口的饮水安全
广州日报讯 (记者黄江洁)昨日,东莞市东江与水库联网一期工程(以下简称江库联网工程)正式竣工通水,工程总库容达1.8亿立方米,可保障东莞半数镇街、半数人口的人口饮水安全。
待两期工程完成后,8座联网水库可储水1.1亿立方米,可满足全市应急用水25天。届时,东莞以东江水源为主、境内水源为辅的供水格局基本形成,仅依靠东江单一水源、抗风险能力低的问题将得到解决。
缺水:人均水资源量仅全省水平的15%
“东莞是一座缺水的城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仅为20.7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53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线,仅为全省人均水资源量2133立方米的15%,一句话,就是人多水少。”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同时,东莞又是一座供水水源单一的城市。该人士介绍,东莞背倚东江,却唯有东江,东江供水占全市城市用水的九成多。“一旦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或遇到特枯干旱年,全市供水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东莞用水安全保障问题,2005年,东莞市提出并启动了供水水源及应急储备工程——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工程。
东线水库联网工程已完成 西线未启动
据介绍,工程通过建设输水通道,将中部及沿海片3座中型水库(同沙、横岗、松木山)和5座小型水库(水濂山、白坑、芦花坑、五点梅、马尾)联网,从东江取水,以松木山水库为调节枢纽,输水至其他7座联网水库,形成以东江水源为主、水库调蓄为辅的水资源配置体系。
水资源配置工程又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投资估算23.1亿元,包括输水干线工程和东线水库联网工程,输水线路为:从石排镇沙角村的东江段取水,通过37.9公里的输水线路,输送到松木山水库,并以松木山水库为枢纽,输水至马尾-五点梅-芦花坑水库;二期工程为西线水库联网工程,是以松木山水库为枢纽,输水至同沙-横岗-水濂山-白坑水库,线路长31.8km,投资估算18亿元。
一期工程自2007年动工建设,目前已完工通水。
保障15镇街350万人用水
市水务局介绍,水资源配置两期工程将联通市内8座水库,最终形成互通互济、联合调度的供水网络。建成后,总库容可达1.8亿立方米,联网8座水库可储水1.1亿立方米,规划常态供水面积1140.4平方公里,供水区总人口350万人。
“若按每日用水量440万立方米计,可满足全市应急用水25天。同时,工程规划的日供水量可达到230万立方米,全面缓解东莞市缺水问题较为突出的接近一半面积、一半人口的中部及沿海片15个镇街(园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投25.2亿元整治“水缸”水质
江库虽然联网了,但作为蓄水池的八大水库,水质却不容乐观。“8座水库中,水濂山水库水质是最好的,看上去很干净,但也只有III类,其他水库都是IV类,还有劣V类。”市长袁宝成坦言。
为了保证“水缸”干净,江库联网工程还包括总投资约25.2亿元的水源保护工程,即通过围网隔离、截污清淤、人工湿地工程、雨季溢流污水系统建设等措施,对联网水库进行水源保护,使水库能达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市水务局上述负责人介绍,目前,除白坑水库采取了水源保护措施,以及同沙水库正在进行水污染综合整治试点外,其他水库已启动整治的相关前期工作。其中,同沙水库尾水排放及环湖截污管网工程和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已基本完成,东城雨季溢流工程已于2013年7月动工。
此外,江库联网工程还包括水源利用工程。市水务局局长袁丽群透露,水务部门初步计划在同沙水库和松木山水库周边,各新建一家有深度处理工艺、总规模130万吨的大型区域性水厂,以调整优化全市供水布局。不过,目前相关规划尚未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