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虎:深圳一定会出现自己的“乔布斯”

24.07.2015  09:00
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虎向52家媒体介绍了深圳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情况。

  23日,“粤创粤新”广东创新驱动发展主题大型网络采风团抵深,以全媒体视角聚焦和宣传深圳创新成果。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虎向52家媒体介绍了深圳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情况。

   ■对话

  “深圳高技能人才缺口30万

  23日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虎,市政府副秘书长高国辉,深圳市科技创新委主任陆健,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佳晨与来自全国的网络媒体积极互动,并围绕构建创新生态体系、打造国际一流创新中心、广深科技创新竞合关系等问题,给予了务实而坦诚的答复。

   深圳创新有5大短板

  媒体:今年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要打造国际一流创新中心,实现这个目标,深圳有哪些短板,如何突破?

  张虎:目前来看,深圳建设国际一流创新中心,主要面临五方面困难:一是创新人才存在缺口,根据我们的测算,要想建成国际创新中心,深圳目前的高层次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缺口在30万左右,我们的人才数量不够,而且人才的机构也需要优化;二是基础研究和财政投入不足,2014年深圳全市的科研投入大约是643亿元,其中“90%的研发投入”在企业,财政投入的力度还需要加强;三是创新载体依然不足,创新发展难以形成强大的支撑;四是产业业态仍待调整,一些低端落后的产业需要尽快淘汰,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要加快;五是土地资源存在瓶颈,深圳地理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大部分可建设用地已经开发,未来不论是建大学还是落户创新载体,都面临土地资源的约束。

  为解决这些问题,深圳的思路也很清晰,一是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深工作;二是推动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拿出更多财政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三是在发挥深圳优势引入创新载体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让一些基础性、源头性的创新载体落地深圳;四是协同推进整个城市的产业转型。而在破解土地瓶颈方面,我们积极开展城市更新,近年来采取整村统筹改造的方式,解决了一些创新型企业落户的问题。

   深圳一定会出现自己的‘乔布斯’

  媒体:深圳涌现出的创新企业不少,创新人物也很多,但感觉上能够给社会带来巨变的源头创新能力还显不足,未来什么时候能出现深圳的“乔布斯”?

  张虎:确实,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深圳在技术应用层面的创新比较强,但基础性创新特别是源头创新存在短板,只有加强源头创新才能出现对社会产生裂变式影响的技术,包括你提到的乔布斯。当前,深圳一些企业已经在源头创新上进行了探索,比如说光启研究院,这家机构的技术是前沿性的、颠覆性的。我想,深圳只要把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得更加完善,未来一定会出现自己的乔布斯,但具体时间很难预测。

   广深是粤创新发展两大引擎

  媒体:张虎常务副市长在广州、深圳两座城市都工作过,两地在科技创新方面是竞争比较多,还是合作比较多?

  张虎:广州和深圳是广东省科技创新的两个重要引擎,两地只有加强合作,才能为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广州在科技创新方面有自身的优势,比如广州不仅高校多,而且质量高。科技创新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广州的医疗水平比较高,这有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优势。同时,广州的历史有2000多年,整个城市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这是能够支撑创新的重要因素。而深圳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也有自身的优势,这里的市场化程度高,高校数量不多,反而倒逼深圳企业创新能力非常强,我们的产学研转化率非常高。我想,在科技创新领域,广深既有竞争,也有合作,而且竞争是为了更好的合作。

   科技创新赋予传统产业新生机

  媒体:和珠三角的其他城市一样,深圳也是依靠“三来一补”产业起家的,当前在打造国际创新中心的过程中,深圳对传统产业持怎样的态度?

  高国辉:“三来一补”产业确实对深圳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传统产业没有沉陷,它们还在继续发展。比如说钟表产业,全世界70%的钟表零部件产自深圳,我们的钟表品牌在瑞士也是非常受欢迎的;比如说我们的服装产业,尤其是女装,现在采购服装,各地都会来深圳看一看;比如说我们的眼镜产业,现在全世界80%的镜框生产都在龙岗。按过去的标准,这些产业都属于传统产业,但是我们把这些产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结合起来,就给予了这些产业新的生命力。科技创新并不是说只有信息产业,我们3万多家科技创新企业,有许多来自于传统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