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一下惠普衰落史 你会发现足以拍成商业大片
好莱坞如果想要写一个关于企业衰落历程的剧本,可以尝试从惠普身上找找灵感。作为硅谷曾最受尊敬的公司之一,惠普在今年11月2日正式分裂为两个企业,惠普企业(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和惠普公司(HP Inc。)两家上市公司。惠普企业负责发展云计算解决方案,惠普公司则负责生产打印机和PC个人电脑。惠普希望通过此种方式来阻止连续4年的销量下滑。
惠普在计算机行业的大变革中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来自投资者的压力迫使其必须采取行动。惠普76年来的历史长流中从来不乏戏剧性的故事,其中包括自身的各种丑闻、不停更换的CEO等。堪称历史上最命运多舛的并购也出自惠普。这也使得惠普成为了时代变迁的牺牲品。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惠普还远没有到穷困潦倒的地步:它仍然有机会重现一些昔日的辉煌。但公司一分为二对于曾经是科技业最优秀的企业之一的惠普而言,却的确是一个不祥的信号。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导致惠普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一些奇闻轶事。
并购康柏
拜当时的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卡莉·菲奥莉娜所赐,惠普于2001年9月4日宣布将其较大的PC竞争对手康柏收购。新惠普成为了产品、技术、解决方案和客户服务各领域的全球领袖,公司产品涉及IT基础构架、个人计算与接入设备、全球服务以及图像及打印各个领域。
一个年销售额高达874亿美元的世界级IT巨人,已经站在世人的面前。不过,此次合并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惠普和康柏的整合是否快速、有效。两家公司合并后,新惠普的PC全球市场份额将上升至19%,超过戴尔重新成为PC行业的领头羊。不过,戴尔依然紧逼而来,直销模式在电脑行业发挥得淋漓尽致,销量一路走高,惠普的桂冠随时可能旁落。
随着并购的完成,一系列的裁员、整顿开始有序进行。而此时竞争对手戴尔也出台侵略性极强的手段:进军打印机,这可是新惠普的命脉所在。2002年8月20日,惠普宣布了第三季度业绩,堪称一场惨胜,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公司在保护其PC和打印机营收和市场份额方面获得了胜利,却在利润方面损失惨重。惠普的个人系统部门由第二季度盈利2100万美元变成了第三季度亏损5600万美元。当天,惠普股票大跌10%。
先不说是否是因卡莉的决策错误导致惠普陷入了困境,可以肯定的是这笔交易并没有直接决定了惠普的未来。即使惠普在这一次下错了赌注。
“电话门”事件
你想要一个电影剧本吗?那么请听这个。2006年,惠普董事长帕特丽夏·邓恩承认聘请了私家侦探暗中监视自己的董事会成员,以找出谁泄露了公司信息。这一事件导致邓恩和其他几名员工被迫离职。
事情的起因还得从2005年年初说起。在邓恩成功逼走费奥瑞娜后,惠普新任CEO人选问题便成了当时媒体竞相追踪的目标。令惠普始料未及的是这一公司最高机密居然真被无孔不入的记者探求到了。尽管惠普三缄其口,但是马克·赫德将成为继任者的消息依旧被《商业周刊》等媒体抖出来。鉴于此,惠普高层开始调查内部泄密者。到了2006年1月,CNET再次抖出只有惠普董事会成员才知道的公司机密后,邓恩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彻底查清泄密者。这便引发了此后的“电话门”事件。为了查清真相,惠普公司雇用私家侦探,用“假托”(pretexting)技术获取公司董事和九位新闻记者的私人电话记录。
在电话门事件曝光之后,2006年8月25日,也就是被惠普外部调查小组问话的当日,惠普CEO马克·赫德以每股21.73美元认购了10万股股票,随即以每股35.20~35.44美元的价格售出,获利137万美元。在8月21日至9月5日间,赫德和其他七名高管总计售出了107万股股票,价值3830万美元,至少获利1550万美元。此次事件使得正处于发展中的惠普受到重创。
收购EDS
在2008年购买一家较大的IT服务公司,看起来惠普终于做了一次正确的决策。惠普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其自身进军利润更高的领域。而事实也证明了,在收购EDS之后,新惠普成为了业界能提供广泛产品和服务的巨头之一。
2008年8月26日,惠普公司宣布完成对EDS公司的收购,继而成为技术服务领域新生的领导力量。这项收购计划最早在2008年5月13日宣布,总价值约139亿美元。完成对EDS的收购后,新惠普成为了业界能提供广泛产品、服务以及解决方案的公司之一。合并后,惠普公司着力于帮助客户加速成长、减轻风险和降低成本。从总价值上来看,这笔收购在IT服务领域是前所未有的,在整个IT界也仅次于2002年惠普公司对康柏的收购案。从两家公司的2007年的财年财报来看,两者服务业务的整体收入超过380亿美元,雇员人数达21万,并且在全球80多个国家都有市场。
尽管收购EDS会扩展惠普的服务业务,但惠普仍然无法与IBM相比。在过去的3年中,IBM通过重组使自己适应了迅速变化的业务环境,而惠普似乎从来不习惯于对交易中获得的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很快,市场导向从大型的外包交易转为了较小的合同,惠普再次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它的服务业务又回到了起点。
马克·赫德丑闻
不可否认的是,马克·赫德与R级电影中的女主角朱迪·费舍尔的关系导致其丢了饭碗,并成为引发惠普一系列灾难性事件的导火索。
2010年8月6日,惠普董事会宣布辞去赫德的职位,原因是赫德与惠普的一位承包商之间个人关系密切。在这里所述的这位承包商的代理律师,于2010年6月末就与惠普进行了一些法律上的接触,其指控赫德对他的当事人进行了性骚扰。惠普听闻此时后随即对赫德展开了一系列调查,而随后展开的调查发现,性骚指控缺少事实根据,但赫德却的的确确给予了这位女士一笔不正常的钱。这名女子名叫朱迪·费舍尔,上世纪90年代曾在多部电影中参与演出。惠普执行副总裁兼法律顾问迈克尔·霍尔斯顿表示,即使赫德没有真正做过性骚扰的事情,他的行为也足以显示出其辨别力的深度缺乏,因为他利用了不合理的开支报告去隐藏同这位妇女的关系。
许多人认为赫德在任时期的大肆削减成本阻碍了惠普的创新,并导致了其最终被赶下台。不过IDC的分析师Del Prete并不这么认为,他表示惠普在那段时期的削减成本并不是错误的决策,而且这一行为还受到了华尔街的高度赞赏。这一举措也成功将惠普从卡莉时代的客户导向原则转变为产品导向原则,而这使得惠普的产品线变得更加清晰,客户也能够一目了然的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产品。在他任职期间,惠普股价翻了近一倍。其严肃认真的管理模式真真正正地落到了实处,逐渐渗透进了惠普企业文化之中,而且也日渐赢得了投资者的信任。
有些嘲讽的是,他的下台直接引发了惠普灾难性的一刻。就在惠普宣布首席执行官马克·赫德因涉嫌性骚扰而辞职后的数分钟之内,华尔街验证了赫德的价值——惠普股价短时间内大跌近10%,此跌势也导致惠普市值缩水高达100亿美元。赫德的离去为刚有起色的惠普蒙下一层更深的阴影。
任期最短的CEO:李艾科
前德国软件巨头SAP首席执行官李艾科于2010年9月接替马克·赫德出任惠普CEO。这位被惠普董事会看作理想人选的李艾科在当时却遭到了甲骨文软件公司CEO拉里·埃里森的强烈抨击。埃里森在致《华尔街日报》的一封邮件中表示:“我无语了。惠普有好几位出色的内部候选人,但他们却选择了一个最近因管理不善被SAP炒掉的CEO。”
2011年9月22日,在为期11个月的任期之后,李艾科被惠普公司辞退。
“他是一个称职的软件营销主管,”Del Prete说,“不过仅此而已。他有一把锤子,于是他把一切都变成了钉子。这也是他任职期间的唯一亮点。“
在李艾科近一年的任期内,惠普股价狂跌近半,将惠普前任CEO 马克·赫德在Palm上的12亿美元投资几乎完全浪费掉了。简单地说,惠普在李艾科的领导下已经完全迷失了方向。
Autonomy丑闻
纽约时报称它是“最差劲的一次企业并购案”,这次并购同样并没有帮助惠普摆脱困境。惠普在2011年花了111亿美元收购英国软件制造商Autonomy,当时就被硅谷批评代价太过昂贵,也遭到了公司CFO的强烈反对,但最终仍然被董事会通过。事实证明这个交易的确做的太亏了。
当时的董事会都信赖了审计机构德勤对Autonomy的财务审核报告。惠普当时还聘请了毕马威对德勤的报告进行了审计,巴克莱银行等投行中介机构也参与了这项收购交易。然而无论是德勤还是普华永道,都没有能够发现任何问题。直到4月Autonomy创始人迈克·林奇被辞退后,一位Autonomy领导团队的资深成员主动“爆料”,惠普才通过调查发现,Autonomy公司存在一系列可疑的会计和商业行为,这导致惠普收购这家公司时的估值存在严重偏差。
由此带来的后果残酷。惠普的2012财年第四财季财报显示,其中出现了一笔非现金商誉减值费用,该笔与Autonomy公司相关的费用价值高达88亿美元。
仅仅一年时间,惠普收购Autonomy的100多亿美元已经损失了近八成。公司股价也受此消息的影响重挫12%,盘中一度下探至11.35美元,创出自2002年10月以来的股价最低。
在PC上的失误
在惠普收购Autonomy的同时,李艾科宣布惠普将分拆PC业务,这一消息同样震惊了业界。李艾科称,惠普对PC业务进行评估后,考虑采用剥离的方式进行全部或者部分拆分。
李艾科当时的计划是,将重点更多转向软件和服务,基本放弃消费者业务而转向企业用户。他给出的理由是,个人PC业务部门将无法从经济角度为公司带来任何的额外收益,而且这会让惠普每年多花费10亿美元。
这并不是一个危险的想法,因为IBM做过同样的事情。但是惠普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在当时犹豫了两个月后出尔反尔又表示不出售PC业务了,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对惠普PC业务的信心。惠普虽然最终保留了PC业务,但先前传出的分拆计划已经导致其技术人员流失,一些高级主管也被竞争对手挖走。除了惠普的内部问题,几家零售渠道合作伙伴也对惠普失去信心,并转投宏碁、华硕、联想和戴尔等厂商。惠普的WebOS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也因此而受到冷落,惠普前任CEO 马克·赫德在Palm上的12亿美元投资也几乎完全被浪费掉。
旋转门
不到一年,惠普的董事会就受够了李艾科,改由梅格·惠特曼出任惠普CEO,惠特曼此前在Ebay担任了10年的CEO。这也是惠普在13个月内换的第三个CEO。她的第一个举动就是,宣布惠普将继续运营其PC部门。
惠特曼给出了三点原因:
第一,惠普希望继续经营一个完整的电脑产业,从数据平台到硬件设备,惠普哪一个都不会舍弃;
第二,经营PC业务可以带动其他软、硬件的销售,比如安全软件等;
第三,继续发展PC业务可以降低研发其他产品的成本,比如服务器,因为服务器的零部件和电脑零部件十分类似。
她认为,PC部门是提升用户购买力的重要部门,不能轻易剥离。而且惠普董事们也并未打定主意拆分公司,他们也在考虑不分拆的优势。支持不分拆的人认为,公司正在脱离困境,公司股价的回升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在2003年1月,惠普股价一度回升至17美元——这是自2002年11月跌破12美元后的股价最高点,而在那一段时间内股价也一直维持在16.50美元左右。
云计算的困惑
企业是否真的需要自己的公共云,这个市场是否足够大,这是惠普需要考虑的问题。但可以确定的是,惠普将不会再继续维持现在的形态。
几个星期前,惠普表示会在明年一月份关闭其HP Helion云服务,并与其他云服务供应商合作,专注于基础设施服务。有趣的是,惠普的公共云是李艾科在四年前提出的,如果惠普在这四年来一直在公共云方向努力的话,惠普是不是能够发展的更好呢。这没人知道。
以上这些事件导致了惠普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曾经在PC业界独领风骚的惠普最终也无奈地因为PC的衰落而选择分拆。而由于英特尔安腾处理器的不景气,HP最后孤注一掷的系统,也被证明下错了赌注。
尽管如此,惠普一分为二之后的两个公司依然任重道远,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分拆后无论是惠普还是惠普企业各自都还有着年产值超500亿美元的业务。惠普公司主要负责生产打印机和PC个人电脑,虽然分拆后在业务量上不太可能产生太大的增长,但PC业务产生的现金量仍然是相对充裕的。而负责发展云计算解决方案的惠普企业,其核心基础设施业务如3Par的存储设备和行业标准的服务器等,却从来没有好过过。这一部分的业务能否得到改善将决定着惠普的未来。
“我们并不认为这种分拆会给惠普的客户带来潜在的风险。” IDC的分析师Del Prete说道,“重要的是要看惠普公司和惠普企业是否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在未来24个月内带来一些收入增长。”
来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