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6000多项目筑就脱贫致富路

25.08.2014  11:47

  ●本报记者 张柯

  据最新数据统计,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启动至今,我市386个重点贫困村已累计获得9.38亿元帮扶资金,启动帮扶项目6002个。“造血型”产业项目加快了脱贫步伐,而民生工程也在不断完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扶贫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以“产业+项目共建”扶贫

  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产业帮扶成为脱贫主要抓手。丰顺县公式隍镇新美村有薏米药材种植传统,尽管经济效益好,但由于种植期仅在下半年,造成上半年土地利用率低。全年土地经济产值并不高,而多年的单一作物种植也降低了土壤肥力。在广州市交通委员会的帮扶下,该村开辟20亩荒地作为溪黄草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农户参加。此外,村里还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与外地合作社签订保价收购协议,解决农户销售的后顾之忧。目前,该村的种植面积已扩大至100多亩,能带来20万元的收益。

  各帮扶单位通过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贫困村走上了培育发展主导产业致富路。据统计,全市200多个贫困村成立了各类专业合作社,发展烤烟、仙草、茶叶、水稻、蔬菜、三红柚和鸡、鸭、猪养殖等多种产业。

  此外,帮扶单位还通过由县(市、区)财政担保,将扶贫资金统一投入到各县(市、区)工业园区和投资公司的方式获得分红收益,拓宽贫困村村集体增收门路。目前,大埔县累计统筹整合68个村集体经济帮扶资金4214万元,每年稳定增加村收入400多万元。其中,广州市白云区筹资1500万元投放到泰安楼客家文化园,可使其帮扶的15个贫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每村增加1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30日,各级帮扶单位筹资入股村集体经济收入项目资金也已超过8000万元,仅此一项,相关帮扶村平均每年可获3至10万元不等的村集体经济收入。

  民生项目惠及贫困村

  曾困扰村民们出行的泥泞土路变成了平坦水泥路;拧开水龙头,村民就能用上汩汩流淌的自来水;贫困户还有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今年上半年,帮扶单位投入9946万元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改造建设项目2766个,受益群众达到22万户。涉及农田水利工程、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道路硬底化改造等,并解决了3.85万户贫困户的饮水困难问题,极大改善了帮扶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此外,共帮助贫困户人口参加新农合16.5万人,新农保16.5万人,425人被纳入低保。

  平远县八尺镇楼前村贫困户肖永青的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其妻子则患有精神障碍,每年治疗费就需要3万余元。因病致贫成为一家人头上挥不去的愁云,而这样的贫困户在楼前村还有10余户。在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南沙区委统战部联合驻村工作组帮扶下,楼前村正在筹备成立重大疾病医疗爱心帮扶互助会,计划以民间力量为主导,以“个人出资+外出乡贤捐助+社会团体和爱心企业赞助+帮扶单位财政扶持”的方式,多元筹措互助会运作基金。同时,互助会以居民入会的形式,在新农合和商业重大疾病保险之余,对需要进行重大疾病医疗的村民提供资助,为患者家庭进行“兜底”保障,减轻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