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摘蜜柚恐砸了品牌
■ 钟智跃
蜜柚在我市种植由来已久。适宜的气候水土,优良的种植经验,本土柚子在消费者中有口皆碑。然而,近期我市部分蜜柚种植乡镇出现柚子未到成熟期,便提前采摘的现象,让关心蜜柚品牌的市民忧心不已:“如果外地市场卖了不好吃的蜜柚,岂不是砸了多年辛苦经营的品牌?”(相关报道见本报今日第4版)
为什么有人迫不及待地抢摘柚果?对此,记者展开走访调查。发现在梅县区石扇等地,确实存在蜜柚提前采摘现象,且早在7月就已出现。无利不起早,记者采访了解到,当下提前采摘的蜜柚多为福建、浙江等商贩为抢市场来我市收购,并贴当地品牌销售;而打着“梅州蜜柚”品牌的蜜柚,仍等待成熟采摘。而即便如此,难免有“漏网之鱼”,对梅州蜜柚的品牌产生消解影响。
虽说蜜柚买卖是供求行为,没有明文规定不得提前采摘蜜柚销售,但如此短视迟早会砸了苦心经营的品牌,损人害己。早些年,我市蜜柚市场就吃过提前采摘的亏。由于部分果农和经营者“急功近利”,后期的蜜柚市场收购价出现了暴跌近半的现象。原因就在于,抢早采摘上市虽然可以卖到较高价格,但却给尝过品质不好的蜜柚的消费者留下了不良印象。即便后期上市的蜜柚质量较好,也难以挽回消费者的信心。
吃一堑,长一智。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柚果品牌的建设,通过标准化生产,梅州蜜柚品质不断提高,在国内市场享有较高声誉,并积极开拓国外市场。我市农业部门也加强蜜柚种植管理,并于2012年指导成立了梅州市金柚协会,提高行业整合规范,形成了良性发展的局面,成绩可谓来之不易。
树品牌难,毁品牌易。记者认为,在品牌为王的时代,各柚果龙头企业应拧成一股绳,统一思想步调,抛下短视齐谋长远,以此感染辐射更多的经营者、农户提升品牌保护意识,并帮助中小柚果种植户提高经济利润,共同致力打响“梅州蜜柚”品牌。只有共赢才是真赢,才能谋取更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