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助力汕头再造营商新优势

20.06.2017  11:45

 

  如今市民到汕头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业务,可选用自助服务快速办理。资料图片

 

  “没想到,不到1小时,我们就完成了公司的注册登记手续,还拿到了营业执照。”万达广场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日,计划总投资15亿元的万达广场项目由汕头市金平区商务局全程跟踪服务,金平区工商局指导企业完善资料,并向汕头市工商局协调名称核准的相关问题,该区光华街道办事处积极落实注册地址,快速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把“放管服”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也提出,要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打造服务效率最高、管理最规范、综合成本最低的营商环境高地。

  所谓“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一个小时内帮助万达广场项目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手续,只是汕头“放管服”改革的一个缩影。一年来,通过“创文强管”和“百日攻坚”行动,汕头也积累了“三集中”“一门式一网式”和赴企业调研解决问题等一些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当下,汕头“放管服”改革正向纵深推进,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依托互联网创新审批服务模式,在加强制度创新、规范权力运行、提高行政效率、改进监督管理等方面探索建立审批、服务、监管顺畅高效的权力运行体系。

  这些做法,既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也为廉政“强身”。由内而外深化的“放管服”改革,最终也将为创业创新清障搭台,从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汕头再造营商新优势。

  ●南方日报记者 沈丛升 通讯员 杨华东 蔡舒灵 李岱峰

  标准化建设实现同一事项“无差别化审批

  市场主体的感受是检验“放管服”改革最重要的参考指标。对照改革后企业申请开放的时间压缩了多少、项目审批提速了多少、群众办事方便了多少等指标,汕头市在推进放管服改革中,更注重企业的效益,首先从“简政放权”下功夫。

  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是汕头市推进审批行为规范化,减少企业时间成本的一项举措。据介绍,为规范审批行为,建立全市统一的审批标准,实现同一事项无差别化审批,2016年汕头市在市、区(县)两级全面推行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

  汕头市编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市级事项标准化编制审核中,以‘办事流程能简则简,申报材料能减则减,办事时限能短则短’为原则,简化优化办理环节110个,规范或减少申请材料393件,细化量化模糊条款185条、兜底条款96条,此外,我们自加压力,对办事时限进行压减,共压减承诺办理时限853日,有效规范了行政权力的运行。

  像汕头华侨试验区,也在推行审批机制改革创新上下功夫。

  华侨试验区以“三个马上”(即马上办、马上就办、马上办好)服务理念为指引,按照市政府“接得了、管得住、管得好”和改革创新的要求,实行“一工作日”审批制,全力打造试验区速度。

  汕头市华侨试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审批流程上,按照“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职能局室审批制,重点问题党政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对手续完备审批办理的,即来即办,一律实行一天审批制;需第二天审批的,相关局室领导必须亲自解释说明情况。

  “针对涉及多部门审批的中山东路绿化改造和中山东路(体育公园门口段)原有绿化带拓宽改造工程,积极推动联合审批,联合城管、住建、交通等部门现场办公,加快审批协调,工程审批时间由原3个月缩短至1个月。”汕头市华侨试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重点热点领域编制责任清单

  只有把阻碍市场发展的一些障碍清理了,市场机制才能顺畅运行。

  那要从什么领域进行改革呢?针对汕头市民营经济占主体的实际情况,早在2012年,汕头市在改善企业投资环境、推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服务前移方便群众办事三大领域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先后取消和调整市级行政审批事项762项,调整比例达51%。

  2015年,汕头市按照“清权、减权、制权、晒权”的要求,全面清理和公布市、区(县)两级政府部门权责事项,进一步明晰政府权责的边界,促进部门依法履职,全面建立起政府部门权责权责清单制度。

  为进一步优化权责清单的应用,2016年汕头市以问题为导向,编制了《汕头市户外广告审批及监管清单》,厘清12个部门在户外广告审批、户外广告监管、非法小广告治理等方面的35项审批监管权责。

  2017年,汕头又选择了食品安全监管、无证无照经营行为治理、城市污水防治、旅游市场监管、施工工地环境监管、非法营运(违规经营)监管等6个社会关注热点领域编制专项责任清单,厘清监管部门职责边界,助力汕头市“创文强管”持续推进。

  积极推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

  汕头市工商局建立各类市场主体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开发抽查业务软件对全市255575户市场主体摇号抽取名单、下发抽查任务,确保双随机抽查全程留痕、责任可溯,2016年以来开展了6次随机抽查,随机抽取确定抽查企业1528户、个体工商户601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8户,对随机抽查发现的违法行为,及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等向社会公开。

  这是汕头市围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求,积极推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促进市场主体自觉守法的举措。

  “放管服”改革必须注重监管,探索长效监管机制,汕头在这方面的探索,就是“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

  汕头市编办探索建立“一单、两库、一细则”的随机抽查机制,推动事业单位法人公示信息抽查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据汕头市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随机抽取了52家事业单位法人的公示信息进行实地核查。

  未来,汕头也将构建后续监管长效机制。

  在2015年,汕头就出台了《汕头市商事制度改革后续监管工作实施方案》,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负责”与行业监管有机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厘清各相关部门监管职责,编制并公布了《汕头市市场主体许可经营项目监管清单》和《汕头市市场主体住所或经营场所许可监管清单》。进一步厘清各部门的市场监管责任,防止管理真空。下来,汕头市还将研究出台《汕头市加强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办法》,推动部门建立事中事后监管长效机制。

  窗口整合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

  “2016年底,我办将原来145个窗口整合设置为社会民生类、注册登记类、经营许可类、投资建设类4类综合窗口和公安专区、人社专区、税务专区3类专区窗口。这是我们推进政府服务改革,深化大厅综合区域和专项区域设置的举措。”汕头市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汕头市按照“一门在基层,服务在网上”的理念,推行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将各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和审批服务系统,整合为汕头市行政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和网上统一申办受理平台,逐步构建“一口受理、一窗通办”服务模式。通过建设“一门式一网式”的平台,变“群众奔波”为“信息跑路”,努力构建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

  “从2007年至今,我们经过多轮改革,历经1.0时代的物理大集合,到2.0时代的政府在线互联网应用,目前中心已经进入了3.0版本——一门一网式人机对话和24小时服务。”汕头市行政服务中心负责人打趣地说。

  该负责人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以前各进驻部门都是采取“摆摊设窗受理”模式,自从改革以后,已经初步形成“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受审分离”运行模式。

  目前窗口也正在向24小时自助服务推进。汕头市行政办联合市公安局、市国税局和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门,仅用1个月时间就建成24小时自助服务区,共进驻公安、人社、国地税和供电等各类自助办理终端设备28台,可查询和办理事项86项。自24小时自助服务区5月2日正式启用以来,市行政办通过强化沟通协调,联合各有关部门,不断加强管理、完善功能,提供24小时“不打烊”行政服务,极大方便办事群众。

  而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分离”也在逐步推进,改革完成后,汕头市直行政审批职能部门整合内部审批职能向一个内设审批机构集中,内设审批机构原则上整建制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所有事项向市、区电子政务平台集中,推行受理、审批、监管三分离。

  目前,汕头市已初步建立市、区(县)、镇(街)、村(居)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市、区(县)两级实体办事大厅综合窗口以及69个镇(街)和1071个村(居)基层公共服务站全部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

编辑: 张伟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