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中小学生守则 见义勇为内容取消了

02.08.2014  19:50
8月1日,教育部网站上就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相比旧版本,新增让中小学生会自护懂求救,控制上网时间,抵制不良信息等内容。

南方日报讯 (记者/毕嘉琪)8月1日,教育部网站上就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记者看到,相比旧版本,这一征求意见稿更注重可操作性,并坚持贴近时代、突出基本、易记易行原则,新增让中小学生会自护懂求救,控制上网时间,抵制不良信息等内容。

由过去10条变9条

教育部介绍,自2004年发布《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以下简称《守则》、《规范》)以来,广大中小学校认真落实《守则》、《规范》的要求,积极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而随着时代变化,《守则》《规范》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有些规定不符合实际,《规范》内容过多且交叉重合等。为此,教育部2012年启动了《守则》《规范》修订工作,委托专家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并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教育专家、中小学校长、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等各方意见。将《守则》和两个《规范》合而为一,形成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

记者看到,新出炉的征求意见稿在条目上进行了精炼整合,归纳出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讲文明、讲诚信、讲法治、护安全、护健康、护家园九条,比旧版本少了一条,但在每条的内容上都增加了细化内容。此外,旧版守则的第一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在征求意见稿中变成“爱祖国”一项。对于此前大众提出的“爱国、爱党说法太模糊宽泛”问题,征求意见稿的解决方式是,对每项要求给出具体注解。例如“爱祖国”一项就列出详细要求: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

控制上网时间等纳入其中

此外,征求意见稿中还出现了不少新身影,例如热心志愿服务、控制上网时间、会自护懂求救、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等。而“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等则不见踪影。同时,对于大家都关心的学生安全问题,征求意见稿做出具体要求: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征求意见稿还增加了“远离毒品”一项,呼吁同学们“珍惜生命”。

值得一提的是,在“护健康”一条中更明确,要求学生“不吸烟不喝酒,控制上网时间,抵制不良信息”。此外,加入了“践行垃圾分类”“低碳环保生活”等紧贴时代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新要求。

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小学生守则》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指引和行为准则,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此番对《中小学生守则》作的系列调整,既凸显了新时代赋予学生的新要求,又体现了素质教育多元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老师和学校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据悉,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4年8月20日,市民有任何意见和建议可发送到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或传真:010-66092062。邮寄地址为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德育处(邮编:100816)。

中小学生守则

(征求意见稿)

1.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

2.爱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上课专心听讲,勇于发表见解,按时完成作业,养成阅读习惯。

3.爱劳动。自己事自己做,积极承担家务,主动清洁校园,参与社会实践,热心志愿服务,体验劳动创造。

4.讲文明。尊敬父母师长,平等友善待人,言行礼貌得体,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

5.讲诚信。守时履约,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不抄袭不作弊,不擅动他人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

6.讲法治。遵守校纪校规,参与班级管理,养成规则意识,了解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之事。

7.护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8.护健康。养成卫生习惯,不吸烟不喝酒,控制上网时间,抵制不良信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阳光心态。

9.护家园。节粮节水节电,践行垃圾分类,爱护花草树木,低碳环保生活,保护生态环境。

(来源:教育部网站)

原标题: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公开征求意见,提醒学生“会自护懂求救” 见义勇为内容取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