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60条主要河涌超三成黑臭
白云区石井河的黑水(资料图片)。何奔 摄
广州中心城区水质如何?哪些河涌污染最重?市民心中一直没底。12日,广州市主要河涌水质状况发布系统正式在市环保局官网上线,河涌数量从原来的50条增加到60条,5月数据显示广州主要河涌近八成河流属于劣Ⅴ类,三成河水黑臭。新市涌、石井河、白海面污染程度远超驷马涌。
基本维持亚运治理成果
广州市水务局原总工程师余安仁称,亚运治水时候的2010年9月对231条河涌的监测显示,广州河涌“不黑不臭”的比例从39.6%提高到66.9%,中心城区河涌“不黑不臭”的比例则由27.7%升到60.6%,亚运后基本上还是维持了这一态势。“最新的5月监测数据中,60条河涌中20条黑臭,40条没有黑臭,比例基本相当”。
广州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谢明则表示,广州市环保局一年监测结果显示河涌污染形势依然严峻,2013年5月-2014年4月监测50条主要河涌平均水质方面,39条为劣Ⅴ类(占78%),仅仅11条优于Ⅴ类(占22%)。劣Ⅴ类河涌数量介于64%-78%之间,达标河涌数量介于22%-32%之间。环保局5月60条主要河涌监测信息显示:今年5月水质超标的河涌占76.6%,20条河涌存在黑臭现象,占监测河涌的33.3%。
污染最重的河涌主要是白海面、深涌、程界涌、棠下涌、石井河。仅仅大沙河、二龙河等8条河涌持续稳定达到功能区目标。主要的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等有机污染指标。广州水质较差的区域包括白云区、天河区等区。河涌水质较好的是南沙区、番禺区、萝岗区、从化区等区。
新增10条河涌纳入监测
广州首次对劣Ⅴ类水也做了区分,以前超过Ⅴ类水的白海面、石井河、新市涌等都是劣Ⅴ类。此次广州环保局采用水质污染指数将劣Ⅴ类水体细划分为“劣Ⅴ类-1至劣Ⅴ类-5”共5个级别。水质污染指数越大,表示水质污染越严重。
5月广州Ⅴ类以下水体中,5个级别分别有11、15、4、1、12条河涌。广州环保局新增10条河涌纳入监测,包括海珠区赤沙涌;白云区江高截洪渠;黄埔区南湾涌;花都区铜鼓坑、铁山河;番禺区砺江河、裕丰涌;南沙区蕉门村涌;增城市西福河、派潭河。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王宇峻表示,河涌的监测点位也由原来的64个测点增加至121个测点,“主要是针对只有1个测点的河涌增设1个上游监测点,上下游的水质可以进行对比,更加客观。”
不黑臭的河水也被污染
根据广州市环保局公布的资料,5月份天马河、新街和同为劣Ⅴ类第2等级,但这些河流并不黑臭。而同样污染情况的沙河、雅瑶河则是黑臭。而劣Ⅴ类第1级的东濠涌也不黑臭,水体看起来还相当不错。
对此,广州市环保局介绍,“黑臭”指标主要为感官指标,包括透明度和溶解氧两项。根据华南理工大学的研究成果,当水体中透明度<25厘米,或溶解氧<1.5毫克/升时,则判定水体出现黑臭,反之则判定为不存在黑臭现象。据悉,水体黑臭主要是水中有机物造成,而重金属等指标超标,水体并不黑臭。
流溪河中下游仍属劣Ⅴ类
“流溪河中下游水质还是有所好转,但仍然是劣V类水。”广州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谢明介绍广州备用水源流溪河水质,水质比去年好,不排除是降雨量大的原因。
目前流溪河流域污染物来源复杂,有研究报告指出污染已经突破了区域水环境容量。
据统计,流溪河流域污水排放量约52万吨/日,约一半废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而流域仅有12座污水处理厂。广州市环保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以白云区为例,该区仅有石井、龙归、竹料、京溪四个污水处理厂,京溪一天处理量仅仅10万吨,处理污水能力严重不足。而污水厂排出的废水依然是劣Ⅴ类水,与流溪河相应的水功能区划不匹配。污水处理厂污水实际上是入河污染物的一大来源。
谢明表示,现在对流溪河是分段整治,交接断面每日一测,同时流域正在做生态红线的划定,对沿岸已经纳入水源保护区的建设项目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审批。没有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对排污在环评方面都有严格限制,要排入市政管网。(杨辉 穗环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