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中欧班列的快车①|从东莞出发,“中国制造”走向欧洲
■东莞石龙,中欧班列的火车在装载货物即将发往莫斯科 记者 郑志波 摄
这是世界上运行距离最长的货运列车之一,从东到西,几乎走遍了亚欧大陆所有的地理单元,这条铁路被誉为钢铁丝路,这趟列车被称为“一带一路”上的黄金列车。
东莞,广东省中欧班列的始发点,粤港澳大湾区腹地。2013年底,始发于东莞石龙的“粤新欧”“粤满俄”等中欧班列相继开通,正式开启了中国广东珠三角地区与中亚、欧洲之间的陆上贸易“直通车”。
纪录片《搭上中欧班列的快车》从普通人物视角切入,深入浅出,探讨中欧班列对于人们生活模式和商业模式的改变。东莞日报记者曾随摄制组一起,深入俄罗斯多个城市,记录了中欧班列的成长。
该片按照中欧班列行进的地理线来划分,分为上下两集。第一集讲述北线,从东莞到满洲里,再到莫斯科,德国杜伊斯堡。第二集讲述西线,从东莞到阿拉山口,再到阿拉木图,最后到荷兰,延续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
从东莞到满洲里
“石龙、满洲里,后经过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一直到莫斯科、华沙、德国莱比锡、杜伊斯堡……在国内运行速度是120公里/小时。一天可以走1300公里,这也是目前成为国际物流陆路运输的骨干方式。”纪录片中,中外运长航华南公司副总经理李思明来到东莞一家从事海外电商的公司,向他们介绍东莞石龙站至德国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运行情况。
“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电商零售的方式,把东莞为主的中国制造产品卖到海外。以前我们要么走空运快递,要么走海运,中欧班列是鉴于空运和海运之间的第三个运营方式。”尚睿集团CEO程天乐说。
现代跨国贸易,距离已经早已不是问题,但时间和利润,却永远是牵动资本走向的两条神经。经过2个多小时的努力,中外运这次上门拜访,最终促成与尚睿公司的合作。10天之后,尚睿代理的电子产品,第一次搭上了东莞石龙的中欧班列。
2017年4月12日清晨,雾气还笼罩着古老的石龙镇。中国东莞至俄罗斯沃尔西诺的对开中欧班列在石龙镇的小雨中启程,44个集装箱,满载珠三角生产的轻工业和电子产品,在中欧班列的东线满洲里出境,横穿西伯利亚,奔向莫斯科,这条全新的快速物流通道的打通,使广东和万里之外的欧洲市场,在陆路又多了一条直通运输线路。
目前,这两趟班列均已实现定期一周多发,途经阿拉山口或满洲里等口岸,直接出口俄罗斯或中亚五国。这条全新的快速物流通道的打通,使广东和万里之外的中亚、俄罗斯和欧洲市场在陆路上实现了铁路运输直通。
满洲里,中蒙俄三国交界,这个人口只有几十万的边境城市是中国大陆最大的陆运口岸,也是中欧班列在中国境内的最后一站,所有开往欧洲的列车在这里整装待发。
纪录片从普通人物视角切入,深入浅出,探讨中欧班列对于人们生活模式和商业模式的改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中欧班列的成长,向受众科普了中欧班列的运营机制。
从莫斯科到杜伊斯堡
俄罗斯莫斯科,中欧班列东线亚洲航程的尽头,也是开往欧洲的起点,来往亚欧的货物夜以继日地在蜿蜒的轨道上奔驰,最终汇集到距离莫斯科67公里的卡卢加州沃尔希诺。
这是一个集铁路集装箱货运、货物报关、工业园、仓储配送仓库于一身的货运村,万里长征之后,这些来自广东的中国制造将向着更广阔的欧洲腹地启程。
德米特里,沃尔希诺货运中心的总调度长,也是这里土生土长的本地居民。自2014年中欧班列开通以来,德米特里亲眼见证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就出生在这个地方,卡卢加州以前是一个农业州,现在已经几乎没有农业人口,都是工人了。沃尔西诺货运村的建立提供了很多工作岗位,越来越多的世界著名品牌企业陆续将工厂搬到这里。”德米特里的日常工作,也从货运班列总调度,变成了商务拓展,经常接待从四面八方络绎而来的客人,他非常看好中俄之间开行的这趟新班列。
往来东西方的巨大货流像奔腾的血液,刺激着这个莫斯科西南边的小镇,也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沃尔希诺村民的工作,从单纯的农业向工业和物流业发展。俄罗斯广袤的土地孕育出丰富的物产,也将通过这条新的亚欧大动脉,运往中国的餐桌。
在德国杜伊斯堡,中国人最熟悉的欧洲城市之一,贸易曾在两个国度之间开辟出无数条大道,却大多是在海上,而中欧班列陆路通道的开行,却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单婧,是德国远东路桥公司唯一的中国员工。“我在德国七年,我的研究生论文写的就是中欧班列,毕业之后终于有机会从事与它相关的工作。”单婧说。中欧班列开通之后,来自中国的货物呈现几何倍的增长。
中欧班列,延续着古代丝绸之路的血脉,将千年之前的浩荡驼队变为万里钢轨。也将东西方贸易的千年传统保留至今,丝路上的古老国家也正在通过像中欧班列这样的贸易纽带,重新凝结为一个整体。
纪录片中,正是从这些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作为基点,讲述了中欧班列开通以来,中欧班列正在并将进一步把许多过去与中国经济联系不多,相对区隔化的局部市场,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连在一起,为欧亚大陆的贸易增长提供物流支撑。
记者 曹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