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师资流动学位房会降温吗?穗已有千名教师流动(组图)

16.09.2014  07:25

漫画/陈春鸣


  羊城晚报记者 陈晓璇

  教育部最近公布的一则“名师校长轮岗制度化”政策,使名校学位房再成坊间热议的话题。

  优秀教师流动制度化,可谓当下官方缓解“择校热”的一出妙计。假如真的能推行,或许能给当今高企不下的学位房降温。

  然而,让教师流动起来并非易事,只有让人真正“看得到”优质师资实实在在的流动,被高价学位房“绑架”的家长们才能得“解放”。

   教师被动流动三原因

  从全国层面来看,关于教师流动的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在这此后的15年间,国家先后出台了与教师流动相关的13个政策文件,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比较大力度强调教师流动的政策是2010年制定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还有2012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的颁布实施。用教育部相关官方的观点来概括,那就是要让教师从“学校人”变成“系统人”。

  不过,从全国率先推行教师流动的部分试点城市来看,教师的流动多是被动的。原因有三:

  一是为了缓解“择校热”的教师流动,并不是同一平台的流动,而是让名校校长老师流动到弱校或差校,这样一种从“高处往低处走”的有落差的流动,难免让教师在心理上有一种失落感,容易有抵触情绪。

  二是教师担心“流出去”后“回不去”。对于短期的流动交流,有些教师觉得可以接受,但他们更多顾虑的是没有制度保障的流动,会是“单向”的转移,一去不复返。

  三是“低就”的流动不能换来“高配”,说白了就是流动到了弱校或差校,如果职务、职称等没进步的话,那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激励作用。

  可见,政府部门在出台教师流动相关文件时,应该多考虑教师们的思想顾虑和感受。名师校长也是普通人,不能忽视了他们平凡的需求。


   穗已有千名教师流动

  一年前,同样的开学季,广州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促进广州市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广州中小学校之间老师要流动起来了—专任教师按照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总数5%的比例进行交流,骨干教师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交流;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职10年的,原则上交流到其他学校任职……此举旨在缩小校际教师间的水平差距,通过均衡师资来均衡教育资源,由此消除市民看待名校和差校的有色眼镜。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过去的一年中,虽然教师流动运作起来难度很大,但广州市各区都在想方设法响应政策,积极地做好教师流动工作。据统计,目前全市大约有1000多名教师成功流动起来。

  不过,相对于广州市12区的中小学来说,1000多人的流动教师显得很是杯水车薪。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吴强表示,最近将召开广州市教师流动的座谈会,解决实施当中的问题。

   流动”一年房价仍坚挺

  而在广州发起教师流动这一年当中,广州房价也出现了一波微跌,但市区学位房的价格却逆势涨价,价格依旧坚挺。

  以越秀区入读东风东路小学的东风广场学位房为例,今年初该小区的二手学位房均价是44878元/平方米,但到了今年的5月份,最高价达51725元/平方米;5月份锦城花园一套88平方米的住宅成交价为410万元,单价46750元,比今年年初同类物业的均价高出2000元。天河区的学位房价格同样是屹立不倒。

  家长们之所以仍然青睐学位房,原因就在于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使得众人对名校资源仍“虎视眈眈”—要读名校必须靠高价择校、天价学位房等手段来解决。

  家长们追求名校,看中的是学校的牌子,还有学校的老师。如果教师真正流动起来,那么名校也就只剩下一个“”了,家长们就没有必要忍痛花高价买学位房了。


   流动须打破区域界限

  当然,假如教师真正的流动起来的话,也未必能真正缓解择校热。

  在广州市去年出台的这份关于教师流动的文件中,5%的教师流动只是在区域内进行,从目前教育部到地方的规定,都是明确只是实行“区域内教师的流动”。

  要知道,目前广州市各区的教育资源也极其不均衡,高价的学位房也是集中在越秀、天河等中心城区,如果这些区内的教师能打破“界限”流动,那家长们就不会花高价买学位房了。

  对那些番禺、白云等区域的市民来说,他们看中的是老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包括教师),如果优质师资流动不到他们那里去,对他们来说择校还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的流动必须打破区域的界限才行。

   加大投入胜过拉郎配

  此外,还应该考虑到教师自身的因素。从表面上来看,择校的关键在于择师。如果家附近的普通学校突然来了一位名校校长,还有名校老师,或许很多人会选择留下来就近入学。这当然就是教师流动想要达到的最佳效果。

  然而,如果流动来的校长或名师,对组织的“拉郎配”有抵触心理,甚至消极应对,那教师流动制度将显得苍白无力。


  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依据的。根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调研组一项调查显示:72.7%的校长认为交流来的教师不是学校所需要的,40.36%的校长认为交流来的教师不好管理,36.18%的校长认为流动不利于教师队伍稳定。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强行流动的老师可能也得不到原来想要的效果。

  怎样才能让教师流动的心理落差没那么大?可能还是得从根本的教育均衡先做起,加大教育投入是前提。缩小城乡间的教育差距,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填平了“洼地”,此外,还应该让老师的薪酬均衡起来,无论是在名校还是弱校,老师的收入不能有太多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