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洋经济迈进 打造珠西经济新增长极

30.07.2014  08:26
珠中江第九次联席会议暨“蓝色崛起”论坛28日在江门召开。会议和论坛都把目光集中在海洋经济,三市达成共识,今后将深化在海洋经济领域的合作,共同努力推进海洋强省战略。

【关键词】海洋经济

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珠中江第九次联席会议暨“蓝色崛起”论坛28日在江门召开。会议和论坛都把目光集中在海洋经济,三市达成共识,今后将深化在海洋经济领域的合作,共同努力推进海洋强省战略。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表示,在前不久召开的粤澳联席会议上,确定了共同推进珠海横琴新区、中山翠亨新区、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等重点合作平台建设,这为珠中江三市联合发展海洋经济,实现“蓝色崛起”打下良好基础。

会议提出,珠中江要依托高栏港和西江黄金水道、中山港区和横门水道等优势,以高栏港区、翠亨新区、大广海湾和银州湖为平台,瞄准国内外先进制造业制造龙头企业,精准招商,联手打造珠江西口岸沿海沿江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联手举办珠中江进出口商品展销会等活动,努力使珠中江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江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庞国梅说,自中央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以来,“作为临海经济圈,三市在融入‘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上都有很大优势,应该加强联动,共同争取上级政策,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真正形成珠三角发展的增长极。

【关键词】交通建设

加强海洋经济圈内外衔接

2014上半年,珠中江三市以29个重点项目为抓手,进一步拓展区域合作领域,深化区域合作内容,取得了新进展。三市不断夯实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加强经济圈内外衔接,积极实施《珠中江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一批交通项目抓紧建设,为区域一体化提供了支撑平台。

其中,珠海中山首条跨界道路——潭隆南路与造贝工人新村路衔接工程5月份通车;广珠江高速江门段和中山段上半年完成投资分别为3.36亿元和1.08亿元,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28%和12.1%;洪鹤大桥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专家评审,正研究项目的投融资方案;深茂铁路江门至深圳段流入列入广东省2015年铁路项目动工建设计划,广佛江珠城际轨道开展前期工作。

庞国梅表示,接下来将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重点,促进珠中江区域要素资源融合。其中,江门将通过深茂铁路、南沙港铁路、广珠城际与中山深化对接,通过广珠铁路、广佛江珠城际与珠海深化对接。同时,推进跨界公路项目建设。近期拟推进的项目有:广中江高速公路、中山—新会一级公路;中山—开平公路、江珠高速公路与港珠澳大桥连接线工程建设等。

【关键词】产业协作

打造沿海沿江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

上半年,三市围绕发展“三高一特”(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高端新技术产业、特色海洋经济和生态农业)产业,围绕关于加快推进珠中江产业布局一体化部署,努力促进形成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的产业发展态势,谋求打造珠江口西岸沿海沿江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

同时,珠中江产业共性服务平台不断扩大。上半年新发布珠海市南方可视化工业设计服务平台等五个公共平台,截至目前,三市共发布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30个,为三市产业一体化提供了强大的合作平台支撑。

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表示,接下来三市的有关部门应精诚合作,利用珠海横琴新区、中山翠亨新区、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的比较优势,突出区域行业发展重点和差异化发展战略,进行海洋产业定位、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等方面对接,联手打造珠江西口岸沿海沿江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

庞国梅表示,三市要做好重大产业布局的研究和衔接。江门将结合自身实际,重点推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着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银湖洲区域产业布局谋划发展,与珠海、中山共建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关键词】公共服务

深入推进公共服务对接

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何宁卡介绍,今年上半年,三市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积极推进医疗卫生、劳动社保、文体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取得了良好成效。其中,三市召开珠中江基本医疗保险座谈会,签署了《珠中江基本医疗定点医疗机构互认合作协议》,三市共有17家定点医院纳入三市互认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了珠中江三地参保人异地就医费用即时结算。

同时,进一步拓宽市民社保卡的功能,从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和社会保险待遇发放,伸展到养老、工伤、生育、就业等领域,并可办理存取款、转账、结算等金融业务;启动了《珠中江三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课题研究;召开了珠中江构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首次联席会议,签定了《珠中江公共法律服务紧密合作框架协议》;三市旅游部门与31个高铁、游轮沿线城市签订了结盟协议,共同开拓高铁沿线旅游市场。“这些举措顺应民心,为珠中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迈出了稳健的步伐。

庞国梅建议,三市继续从医疗服务、人才服务、文体交流等方面着手,共同提升服务水平,深化交流合作。在医疗服务方面,推进珠中江医疗资源共享,推进三市定点医疗机构互认和自主选择就医,探索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险基金结算系统,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实时结算平台,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在人才服务上,继续推进三市人才服务交流合作常态化,建立制度统一、服务规范、办事公开、网络连通、资源共享的公益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关键词】环境共治

共同建设生态文明区域

上半年,珠中江三市携手同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共同打造美丽宜居环境,重点开展了西江保护和跨区域河流治理。在机制方面,江门、中山环保部门联合召开专题座谈会,就两地跨界环境污染进行了合作交流。珠海、中山建立了“前山河流域环境保护联络领导小组”,引发了2014年前山河流域跨界污染联合执法检查工作方案。

目前,前山河流域治理成效较为明显。珠海市以“河流复兴、城市更新”和“创建国际宜居城市”为整体目标,编制《前山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工程初步方案》,启动了前山拱北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及配套管网工程前期工作。中山市三乡茅湾涌整治已列入中山市中小河流治理重点整治以及水系连通试点工程规划。

在开展西江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方面,江门进一步加强了对西江沿岸重污染工业企业排污监管,加大荷塘镇重污染企业整治力度,大力推进西江沿岸污水处理设施以及截污管网建设。江海污水处理厂和棠下污水处理厂首期建设并相继投入运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7万吨/日。而珠海市境内的前山、拱北、平沙、三灶四个水质净化厂扩建工程抓紧建设。中山市古镇火筒滘闸至顺成河等五条河道疏浚工程开工,板芙禾尾泵站进水口清淤工程正在设计阶段。神湾镇总长2公里的内河清淤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