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掀起消费新热潮,专家建言东莞:整合消费资源 挖掘消费热点
国家税务总局10月9日发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10月1日至8日“十一”国庆中秋假期,中国居民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国内消费市场强劲复苏,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向好态势明显。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网络购物、直播带货、网上订餐、定制旅游等新型消费在黄金周期间不断蓬勃壮大。
从旅游方面看,“双节”期间,东莞旅游景点深受游客热捧,乡村旅游人气旺,商场、酒店的顾客也接踵而至,整体旅游市场呈现出繁荣的态势。10月9日,短视频平台抖音公布了国庆中秋假期中国最热门的旅游城市前十名,东莞也进入了前十的榜单。
经测算,2020年10月1日-8日,东莞共接待市民游客573.94万人次,恢复到去年国庆假期的82%;实现旅游总收入29.84亿元,恢复到去年国庆假期的72.25%。
“双节”期间,市场消费回暖明显,显示出东莞乃至全国经济强劲内生动力。然而“双节”过后,如何让这股消费热潮持续,推动经济加快好转?本期邀请暨南大学投资咨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刘金山,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知名财经评论家谭浩俊,进行话题讨论。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金山:政府的政策刺激对消费的复苏有一定作用,但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在于消费者自发的消费行为。黄金周消费的强劲复苏,顺应了消费升级的趋势。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要盘点东莞的旅游和消费资源,目前东莞景点资源主要分散在各个镇街,难以进行开发与推广,这需要对旅游消费资源进行统筹安排、联合开发。
知名财经评论家谭浩俊:拉动消费首先需要考虑适当提高企业员工收入水平,让人有钱可花;其次,要做好社会保障工作,让居民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有钱敢花。
“双节”期间服务型消费增长迅速
记者: “十三五”期间,我国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经过疫情,我国消费市场出现新的变化特征。就今年“双节”消费数据和趋势来看,消费市场有了哪些新变化和亮点?
刘金山: “双节”期间,整个消费品和消费服务的结构性特征总体体现了居民消费升级的规律和趋势。通俗来讲就是吃得好,穿得好了,对于玩乐的需求增多,更加追求生活的品质,逐渐从消费品消费升级到服务型消费。
其中,服务型消费尤其增长迅速并呈现特点。上半年主要是在线的服务型消费,而“双节”期间主要是接触式的服务型消费,比如餐馆、电影院、旅游等,增强了消费者的体验;此外,服务型消费也不仅仅体现为吃喝,知识型、文化型或者创意型的消费增加了。
林江: 从今年“双节”消费数据和趋势看,消费市场出现不少新变化。首先是呈现出多元化的消费方式,不同于过去实地购物的方式刺激消费,如今有了网络消费、直播带货、网上订餐、定制旅游等消费方式,消费模式实现突破。
其次,我国居民的“报复性消费”露出端倪。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压抑已久的消费欲望逐步得到释放,“双节”提供了最佳的场景。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统计,这次“双节”黄金周,国内旅游收入已经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约七成水平,也从侧面印证反弹性消费正通过旅游消费等方式向我们走来。
居民自身需求是拉动消费关键
记者: “双节”期间东莞和国内消费市场的复苏,其原因是什么?有学者担忧,今年的消费增长,政策鼓励因素很大,可能会透支国内未来的消费潜力。对此怎么看?
刘金山: 黄金周期间,包括东莞在内的国内市场出现快速复苏和爆发性增长,要从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分析。从短期因素来看,黄金周消费市场的爆发是因为前期疫情使得消费市场遭受重创,黄金周释放消费潜能,并且国外疫情形势严峻,境外消费都开始回归国内。
从长期因素来看,一是我国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意味着中国将从世界的生产中心向世界消费中心转变。二是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中国居民收入也会上升,消费能力逐步提升,消费需求也随之旺盛。
另外,政府的政策刺激对消费的复苏有一定作用,但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在于消费者自发的消费行为。黄金周消费的强劲复苏,顺应了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政府只能是引导消费,释放消费潜能,并不会对居民消费行为产生决定作用。而透支消费潜力这一说法也考虑欠妥,毕竟居民的支付能力在增长,市场消费潜力也在提升。
林江: “双节”期间国内消费市场的强劲复苏,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作为全球首个从新冠疫情中复苏的主要经济体,大众在“双节”期间出行旅游消费的意愿变得相当强烈。
另一方面,政府出台不少刺激消费的政策,带动了当地的消费。同时,不少地方政府在景区管理,旅游资源调配和配套,购物商店、餐饮店的物价调控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目的在于让游客高兴地来,满意地走。
还有,不少城市着力开发旅游资源,以配合这次“双节”黄金周的消费。例如东莞尽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城市,但是依然想方设法拓展各大农业园作为旅游亮点,让不少外地游客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从而也相应带动了全市在“双节”期间的消费复苏。
谭浩俊: 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国内消费被抑制。下半年,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消费开始出现回暖,特别是在“双节”期间,被压抑的消费欲望得到充分释放,因此出现一轮消费热潮。
有的专家认为现在的消费热潮是由政策拉动,这样会造成消费透支。我认为这样的观点是不全面的,目前的消费更多是一种恢复性的释放。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后,大众的消费动力和消费热情得到提升,即使没有相关鼓励政策,居民也会消费,这是由市场和需求决定的。
不断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
记者: 您如何看待接下来消费市场的走势?对于东莞而言,应当如何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如何巩固提升市场动能和消费热情?
林江: 接下来的消费市场走势可以让我们审慎乐观。随着企业全面复工复产,职工收入逐步呈现稳步增加的态势,有可能进一步刺激消费市场稳步提振。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对经济复苏带动旅游消费复苏盲目乐观,疫情后可能存在报复性消费,当需求趋于饱和,就需要市场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
对于东莞来说,要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首先需要盘点东莞的旅游和消费资源,目前东莞景点资源主要分散在各个镇街,统筹方面显得不足,难以进行开发与推广,这需要市政府对旅游消费资源进行统筹安排、联合开发、联合管理。
其次,东莞也要不断挖掘新的消费热点。此次东莞各大农业园在“双节”推出的水果采摘等特色活动很受游客欢迎,说明东莞在旅游消费资源的开发上还有较大潜力,可以深挖景点和消费热点并加以提升,巩固消费热情。
再者,旅游消费资源的挖掘需要文化创意和创意文化,而这就需要创意和文化的氛围,需要文化人、创意坊及其工作者的创作和努力,通过集聚一批文化创意人才,以配合东莞的旅游消费资源的挖掘和价值的提升。
谭浩俊: 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我国的消费市场潜力后劲十足。这需要正确的消费导向作为引导,充分释放居民正常消费需求。
对于东莞而言,拉动消费首先需要考虑适当提高企业员工收入水平,东莞制造业发达,企业在自身能够正常运转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员工福利,提高员工收入,让人有钱可花。其次,要做好社会保障工作,让居民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有钱敢花。再者要稳定物价,特别是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需品,对价格进行合理调控,避免物价上涨太快,从而打击到居民消费欲望。同时还要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疫情的反弹会对刚恢复的消费产生巨大冲击,只有稳定的环境才能持续向上发展。
刘金山: 东莞要从制造中心转型为制造和消费中心合一,将产业优势转化消费优势。首先,东莞要依托丰富、成熟、完善的制造业体系,逐步发展服务型消费。其次,要拓展线上商业系统,拓宽消费平台,东莞作为外贸大市,不仅要和世界最好最先进的跨境电商平台和物流平台对接,也要发展自己的综合跨境电商互联网平台。再者,要做大东莞品牌消费。可以通过打造网红点,挖掘东莞本身的历史文化资源、城市特征等,形成吸引力扩大传播,借助网红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除节假日外,如何激励东莞常态性的消费也很重要。东莞要做好供给,需要吸引一些能体现生活品质的国内国际大牌产品和服务入驻,满足中高端收入人群的消费需求。同时要形成试点示范,例如松山湖入驻了很多高端企业,也吸引了许多具备高消费能力的人才,可配套更多高端的休闲服务消费。
记者 张帅 向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