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快的获全国首张专车合法牌照

09.10.2015  10:27
上海市交通委正式向滴滴快的颁发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这是国内第一张专车平台资质许可。

  位于上海市内的一处滴滴快的出租车候车点。新华社发

  专车合法化终于开始“破冰”。10月8日,上海市交通委正式向滴滴快的颁发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这是国内第一张专车平台资质许可,滴滴快的成为第一家获得网络约租车平台资质的公司。记者了解到,与此前流传的交通运输部《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相比,上海的专车运营管理方案更显宽松。业界认为,这或对全国性的暂行办法最终出台产生积极影响。

   国内专车发展里程碑事件

  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各类专车频繁出现在市民日常生活中。根据国际权威咨询公司罗兰贝格最新发布的《中国专车市场分析报告》,今年5至7月份,中国专车市场日均订单历史峰值高达118万单。然而,专车在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时,在运营安全、资质等方面也备受争议。部分地方政府先后表态将专车“拉黑”,认为依据现有法律和国家交通运输部规定,私家车接入互联网平台参与营运属违法经营行为。

  而在10月8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滴滴公司主办的《约租车(专车)模式上海创新与实践》论坛上,上海市交通委宣布向滴滴快的专车平台颁发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业界认为,这是专车在国内诞生一年多时间以来的里程碑事件,表明了政府和业界对交通领域移动互联创新的肯定和认可,专车也将有望寻到路径走向“合法”。

  滴滴快的CEO程维表示,专车是有益于社会的。据统计,目前全国每天有2000万人次打不到车,出行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首张专车牌照将对广大专车司机、乘客以及整个城市出行领域产生积极和正面的影响。有助于优化城市交通运行环境、提高行业安全运营水平和提升整个出行行业的服务质量,乘客可以放心舒心地乘坐专车出行,而数以百万计的专车司机们也可以安全放心地开专车。

   对驾龄驾驶记录设门槛

  记者昨日获悉,“上海模式”允许符合相应条件的车辆接入网络约租车平台,除了要求平台方具备企业相关资格和所在地的服务能力外,还需获得互联网业务资质和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平台数据库接入监管平台,注册服务器设置在中国大陆境内等。而车辆需要通过平台审查后获取营运证,司机也需要通过平台审查后获取从业资格上岗证。

  滴滴快的方面透露,将尽快给符合条件的车辆和司机颁发相应资质。据了解,平台将统一购买营运性的交通事故强制责任险和第三方承运人责任险,承运人责任险和乘客意外伤害险,每车最多能提供600万的保额。司机方面,约租车公司对其年龄、驾龄、过往驾驶记录等设置明确的准入条件,建立培训制度;服务方面,约租车公司对接入平台的车辆和司机,进行严格的安全核查,建立健全服务规范,设置乘客投诉渠道,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对相关办法出台有积极影响

  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昨日表示,专车营业执照并非滴滴独享,“今后只要专车平台申请,上海就给它办理营业执照,当然它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媒体广泛报道交通运输部《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将于年底出台。而根据此前披露的征求意见稿内容,上海的专车运营管理方案相对更显宽松。例如,《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车辆要想接入专车平台的,需要在车管所将车辆性质,由私家车变更为营运车辆;从事专车服务的驾驶员,需要提出申请通过考核,才能获得由所在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发放《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预约出租汽车)。而这些条件并未被上海交通委所采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薛兆丰认为,上海模式是“政府管平台,平台管车辆”,这是一种合理而有效的治理模式,网约车辆租用平台的信息服务并接受管理,而专车平台则代表网约车辆向公众和政府负责。

  考虑到国家性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还有一个月的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的时间,业界人士认为,上海模式将会对国家的暂行办法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