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和平:建设智慧生态现代新城 奋力打造“五个和平”

21.08.2017  12:12

  和平县城一河两岸靓丽大气,日新月异。

  和平县林寨镇通过贫困村产业连片开发,打造千亩蔬菜基地,推进新农村发展。冯晓铭 摄

  和平县和爱学校是河源市配套设施最齐全的特殊教育学校。黄赞福摄

  河源

  和平县

  地处赣闽粤原中央苏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东江上游生态经济带、粤赣省际区域、赣深高铁沿线的和平,政策利好持续叠加,“三大抓手”强力推进,现正以激昂的斗志、蓬勃的姿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扬帆远航。

  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新机遇孕育新希望。和平县委书记陈劲松表示,要把和平的发展放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局中来谋划、去推进,充分发挥阳明文化、温泉资源、钟表制造、特色农产品、省际区位等优势,重点以大交通、大工业、大招商、大民生、大旅游、大农村等为抓手和突破口,因势而谋、借势而为,奋力打造“五个和平”(奋进和平、活力和平、宜居和平、生态和平、幸福和平),争当粤东西北地区县域经济振兴发展排头兵。

  ●撰文:吴焕逸 徐精华 蒋才虎

  打通脉络

  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交通基础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先导带动作用。县委书记陈劲松在调研交通建设时说,要想富,先修路;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经济发展要加快,交通建设要提速。为抢抓高铁机遇,避免人流物流过而不留的“过道效应”,使优质资源要素能在和平汇聚发展,和平正在大力推进大环城公路、旅游公路、林寨大桥、东江大桥、和平大道北段及县财政局至新城核心区道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大自然村公路硬底化建设和行政村道路拓宽、渡口改建桥梁等的力度,构建以县城为中心的“45分钟道路网”,构建快速便捷的城乡大交通格局,全面对接“高铁速度”。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赣深高铁途经设站和平,是和平生态旅游打开“山门”的黄金钥匙,是和平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平县正积极谋划高铁旅游经济,加快推进衔接赣深高铁的县交通要道建设,投资7.2亿的大环城公路一期已投入2.9亿元、二期工程已进入施工图设计和招投标环节,投资4.5亿元的旅游公路已完成林寨至公白段路基建设、公白至合水段路基10.5公里建设;加快与河源中心城区、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对接,通过交通引导功能要素“向南看”,让和平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山水资源和旅游文化资源“走向南”,以“高铁效应”打造旅游经济的“聚宝盆”,全力推进全域旅游。

  目前,岭南梦溪温泉、上陵翠山竹海、热龙温泉二期等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九连小延安”红色旅游景点启动建设,农家乐、生态果园、民宿客栈等乡村旅游项目加快发展,旅游景点质量不断提升。做好“珍珠”再做“”,和平县依托传统文化、特色资源及区位交通等区域比较优势,围绕打造“阳明古郡、温泉之都、休闲和平”这一目标,将和平旅游空间结构划分为“一心、一环、两带、五区”(“一心”即县城是全县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一环”即以旅游公路、大环市路及省道229、230、339为骨架构成的百里旅游大环线,“两带”即东部亲水休闲旅游带和西部养生度假旅游带,“五区”即中部综合服务旅游区、东部亲水休闲旅游区、南部客家文化旅游区、西部养生度假旅游区、北部山水宗教旅游区),总体构成“突出一个中心,打造一条长廊,拓展东西两翼,联通五大分区”,串连形成“温泉为主、生态为基、文化为魂、中心带动、片区互动、山水联动”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致力于将和平建设成文化旅游强县。目前,和平拥有热水漂流及热龙温泉、天上人间温泉、林寨古村等营业旅游景点7个,在建景点4个。今年上半年,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为160.4万人次、13.4亿元,比增13.4%、14.3%。

  扩能增效

  竖立产城互动示范标杆

  2006年,和平福和产业园呱呱坠地,11年风雨兼程,它探索出了一条切合和平实际的产城融合发展之路,创造了“和平速度”。

  和平福和产业转移园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整洁开阔的大道、遍布的绿地、林立的厂房、热闹的福和文体广场、无处不在的花草树木,将园区装扮得分外妖娆,令人心旷神怡。花园式厂区内,或紧张忙碌的车间生产,或热火朝天的“两路六桥”建设现场,让人强烈感受到这里奋力发展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园区已开发建成面积4.07平方公里,落户企业134家、投资总额186.58亿元,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8户,初步形成了以钟表制造、电子信息、制药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和平进一步完善产业园区“五化五网”,大力发展物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完善住宅小区、商贸服务、行政服务、文化教育等功能配套,推动智慧“双创”物流园、和平国际商贸城、碧桂园、和丰中学、丰道小学、文化馆、图书馆、福和文体广场等配套项目向产业园区延伸,推进园区基础设施与中心城区互联互通,加速聚焦人气、商气和财气,把产业园区打造成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快产城互动融合发展步伐。

  在和平,跑项目、争资金、促落地,干部“腿脚麻利”争当“业务员”。进企业、解难题、增信心,挂钩干部一对一争当“服务员”。每一位县领导都有挂钩服务企业。今年1月至6月,园区新引进项目13个,合同投资总额17.08亿元,其中投产3个,在建6个,拟开工4个;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户,税收超千万企业2户,正在组织2家企业准备材料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与20个深圳市行业协会建立了联系;正在努力促成中兴通信产业链上下游20家企业签约落地;与10余家钟表配套项目达成投资意向,得利时计钟表公司新厂落成投产使用。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和平将借助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展,主动发力、做旺园区、做优服务,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县长王巍表示,要突破现有的招商模式,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程序,创新方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弥补区位劣势,和平正在加快出台具有和平特色优势的招商政策,重点对到该县投资绿色食品加工行业、钟表生产行业、新能源、新材料行业、旅游行业以及其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给予用地、租赁厂房、财税优惠政策;同时,对为该县提供项目投资线索,并为拟落户及已落户投资项目提供跟进服务的团体和个人,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

  扩容提质

  “四区联动”融合发展

  高铁的到来与城乡大交通格局的形成,对和平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面临着“同城效应”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虹吸效应”考验,是成为生产要素的聚集地,还是生产要素的输出地,关键看城市的功能品质。

  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和平坚持扩容提质并举,“产、城、人”并重,产城融合发展。以“建新城、疏老城”为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新城核心区建设,优化提升老城区空间布局,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推动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向产业园区延伸,实现产业园区与高铁城区、新城核心区、老城区基础设施无缝对接,“四区联动”融合发展。

  在城市发展理念上,和平坚持规划引领,多规合一,将山水、田园、城市有机地融合为一体,致力建设智慧生态现代新城。目前,和平正积极创新投融资模式和开发建设模式,推动功能要素在县城集中集聚集约,大力推进城市用地收储工作,重新修订县城总体规划,加快路网、停车场、地下管网、无障碍设施等市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引进碧桂园对重点城市区域集中连片开发,扩大绿地、水域等生态空间,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城因人聚而兴,城市本质功能是服务于人。目前,和平启动了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省卫生强县、省质量强县示范县“三县联创”工作,“两馆”、“三所学校”、“四间医院”、“五个公园”、“六个市场”等28项重点民生工程,巩固“省文明县城”、“省卫生县城”创建成果活动深入开展。今年上半年,公共财政民生支出达12.27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0.98%。

  人因城美而荣。发展多年,沧海桑田,脏乱的和平河两岸幻变出花园式亲水长廊,臭气熏天的河道变成了摄影爱好者“新宠”,修葺一新的飞凤桥最大限度的保留了“乡愁”,尘土飞扬的产业园区变得绿意盎然,出门几步路就是鸟语花香、WIFI覆盖的公园……抬头见山,低头见水,处处见乡情,处处显秀美,这是现在和平县城的真实写照。

  戮力攻坚

  农村焕发新气象

  自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启动以来,和平举全县之力投身脱贫攻坚战,苦干实干善干巧干,同步推进“三农”工作,走出了一条村新景美、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的农村奔康之路。

  全力推进产业扶贫,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平出台了《和平县农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和平县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实施方案》含金量高的产业扶贫文件,在安排可开发贫困户人均8000元产业发展资金的基础上,以2000万元撬动2亿元金融机构贷款,通过以奖代补、小额信贷等方式,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和经济合作社,带动贫困户产业化、组织化脱贫。对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按照带动贫困户总投入的20%给予奖补。对贫困户种植猕猴桃、百香果、油茶分别给予8000元/亩、3500元/亩、2000元/亩的补助。截至目前,全县1553户贫困户6930人参与产业开发;新种百香果5130亩、猕猴桃497亩、油茶1760亩、蜂蜜2484箱、茶叶155亩。现今,和平已发展形成了猕猴桃、百香果、“万家香”优质米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全县有农业龙头企业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22家,省名牌产品2个,市金牌农产品2个,“和平猕猴桃”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1个。

  着眼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山水田园综合体。和平坚持山、水、园、林、路‘五位’齐抓,以42个省定贫困村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提升村庄规划水平,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分别投资3.36亿元、2.7亿元以PPP模式整县推进镇村污水设施建设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全面实行市场化运作,高标准抓好林寨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因地制宜推进3个特色小镇、5个美丽乡村建设,向山水田园综合体迈进。

  聚力党建

  强本固基促发展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县委书记陈劲松说,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坚持将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

  今年来,和平聚力党的建设,引导党员在推动发展中勇挑重担,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群众观念,全县上下干事创业热度迸发,一心一意谋发展氛围浓厚。“两学一做”活动开展常态化制度化,县委中心组专题学习6次,领导干部讲党课56场次,763个党支部1.8万多名党员参与;科学选人用人,注重人岗相适,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干部结构不断优化;选优配强村(居)班子,今年村居换届中,实现“一肩挑”及“两委”干部交叉任职比例分别为98.4%、89.8%,配备大专及以上学历干部215名,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能力加强;出台《和平县诬告陷害类信访举报认定查处办法(试行)》,为20多名党员干部澄清问题,让清正的干部大胆做事。深入开展作风大整顿活动,共开展专题学习讨论活动319场次、明察暗访活动18次,通报批评存在作风问题的单位6个、干部14人,责令书面检讨4人,诫勉谈话5人,机关作风进一步提升,为振兴发展夯实基础。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拼搏正当时,圆梦逢其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和平县委、县政府正以前所未有的气魄,乘着振兴粤东西北的东风,怀揣“信心、决心、民心、良心”,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昂首阔步,奔向小康。

 

编辑: 李明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