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和社会治理够硬核!全国政法工作创新交流会推介东莞经验

30.07.2020  18:02

新冠肺炎疫情已持续超过半年,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回顾这半年多来,各地做好战疫情、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采取了哪些创新做法?

7月28日,中央政法委举办第五次新时代政法工作创新交流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交流推广了东等部分地市创新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成功经验,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会上,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东来以《聚焦流动人口疫情防控 创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为题,介绍了东莞的成功经验。面对严峻的防疫形势,东莞坚持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为切入点,综合运用“智网工程”,聚焦人员排查、服务管理、场所防控等重点,突出抓好来莞返莞人员排查监测和健康管理,实现疫情防控和社会治理“两促进”。

精准管控来莞返莞重点群体。全面摸排重点群体,摸清底数,建立数据库动态监测。全力管控重点对象,确保轨迹跟踪到位、隔离措施到位。全程纳管入境人员,落实健康筛查、核酸检测、封闭转运、隔离观察闭环运作,实现密切跟踪、动态管理。

精心服务来莞返莞流动人员。组建针对流动人口的集中观察身心健康风险评估小组和心理服务志愿队伍,会同家庭医生团队,落实居家观察人员“六个一”服务,暖心服务隔离人员。招募翻译,开通多语种政府咨询热线,派发多语种《一封信》,无差别做好在莞外籍人员服务管理。指导发动在莞异地商会加强来莞务工人员宣传引导,参与社会爱心助力,组织房东与租客组建微信群,共享防疫信息,提高防护意识。

精细保障在莞企业复工复产。全面与劳务输出集中地、对口帮扶地联络对接,摸查劳动力情况并登记造册,以专车、专列形式将返乡务工人员跨区域“点对点”接回。及时调整重点地区返莞员工集中观察点布建,设置集中观察点、隔离用房,落实工位、床位、餐位、活动轨迹“四固定”制度,严格实行密闭空间上岗员工“一人一档”、核酸检测。加强“智网工程”网格化日常巡访,派出网格工作力量下沉企业,对接掌握企业防疫需求、物资需求,统一调配、上门服务,最大限度满足企业需要。出台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的系列法律政策,保障复工稳定。

全媒体记者 吕晓敢

市委政法委供图

全媒体编辑 贾庆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