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登革热要上心 白天别被蚊子咬

23.09.2014  13:08
花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的唯一途径,专家提醒喜欢养花草的市民,积水容器较多,蚊媒密度也高,这种情况极易引起登革热的暴发流行。

  被蚊虫叮咬,除了瘙痒之外,更为严重的是,有可能会患上登革热。来自广东省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零时,全省共报告4800例登革热病例,广州仍维持多区域持续多发病状态,佛山、中山、江门、珠海等出现点状聚集性病例疫情。

  花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的唯一途径,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是防蚊灭蚊。专家提醒喜欢养花草的市民,积水容器较多,蚊媒密度也高,这种情况极易引起登革热的暴发流行。专家呼吁广大市民人人动手,做好防蚊灭蚊的工作,办公室、家庭等各类场所内翻盘倒罐清积水,降低蚊虫密度。若出现发热、皮疹和骨关节疼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登革热高峰期提前杀到

  登革热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但不会由病人直接传染给其他人。伊蚊叮咬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在蚊体内大量复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从而导致登革热的广泛传播。

  在我国,登革热主要发生于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由于是蚊子传播病毒,因而此病主要集中在春夏季。在广东,5-11月为高发期,海南省则为3-12月。登革热是广州重点防控的传染病,几乎每年都有登革热病例,今年很可能是最近十余年来疫情最高峰年份。

  据专家介绍,每年7-11月本就是广东省蚊虫活跃的季节,今年高温多雨的天气,导致全省多地的蚊媒密度远高于警戒值。而登革热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旦发生疫情,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

  根据广东省疾控中心的通报,9月4日,全省共报告1145例确诊病例,其中广州报告1021例;截至9月11日零时,全省共报告2175例登革热病例;而截至9月19日凌晨,病例数攀升至了4800例,增加了三倍之多。

  “广州的登革热疫情已经呈现多点开花,到处出现病例,成为疫点的局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尹炽标介绍,自6月出现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以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一共收治(病情略重)病例536例,门诊快速排查5000多例次。

  据广东省疾控中心主任张永慧介绍,今年的登革热高峰期可谓是提前杀到,往年广东省登革热一般多发于9到11月,接下来的几个月将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不过,市民也不必过于担心,广东省疾控中心首席专家、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何剑峰表示,今年登革热病毒并未发生变化,登革热的病症与往年没有差别。

   有基础病的老人要提高警惕

  据了解,今年登革热患者当中,重症病例比例达9.5%,多是高龄并有多项基础性疾病老人。截至9月19日,广州已有两名登革热患者因病情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对此,广州疾控中心主任王鸣认为,两名患者死亡均在登革热基本治愈以后发生,是由其基础性疾病导致死亡的,而是否因患了登革热而引起的死亡,还需要专家进一步鉴定。

  在9月19日举行的广州登革热临床救治专家组工作会议上,广州市卫生局党委书记、传染病防治专家唐小平表示,两名死亡病例均为高龄长者,一名约70岁,一名超80岁,两名长者都有较多严重的基础病,加之年龄较大,身体机能减弱,出现肝肾损害后,治疗的难度很大。

  “一般来说,由于登革热致死的病例不多,其死亡率不高。”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卢建华表示,除非患者是老人,同时患有其他基础病,这样就比较危险。对于普通的登革热病人,医生也只能对症处理。

  何剑峰表示,随着感染登革热病例人数的增多,出现死亡病例的几率也将增加,基础病患者和老人要特别注意。据了解,今年登革热重症多数为患有慢阻肺、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高龄患者,专家提醒,相关人群一定要做好防蚊,家居及周围环境注意灭蚊,万一出现有发烧、头痛等可疑症状,应该及早到医院检查、治疗。

  据疾控专家介绍,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人之后,有一部分被叮咬的人是隐性感染,也就是不发病,没症状;还有一部分表现轻微且病程短、痊愈快(其中有些可自愈),这些是轻型登革热,通常预后良好。死亡病例绝大多数属于重型登革热,主要死因是中枢性呼吸衰竭。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