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迷路白海豚向下游归去 疑与此前佛山为同一只

23.10.2015  11:55
昨日下午5时许,白海豚游到鹤洞大桥与丫髻沙大桥中间的珠江水域。南都记者 谭庆驹 摄 - 新浪广东
10月12日,佛山东平河南海平洲五斗桥段水域出现一头白海豚。南都记者 张明术 摄 - 新浪广东
来源: n.sinaimg.cn
昨日下午5时许,白海豚游到鹤洞大桥与丫髻沙大桥中间的珠江水域。南都记者 谭庆驹 摄 10月12日,佛山东平河南海平洲五斗桥段水域出现一头白海豚。南都记者 张明术 摄

  南都讯  记者李文 搜寻迷路中华白海豚的行动仍在继续。昨日上午,珠江大桥上游水域又一次发现白海豚的踪影,有专家对比照片后表示,这头迷路海豚很 有可能就是12日在佛山水域出现的那头,它目前显得年老体弱,皮肤出现了因不适应淡水环境而产生的溃疡。而它在人类的帮助下,昨日终于游过归海之路的障碍 珠江西桥,慢慢向下游而去。

   可能是佛山“大白”它迷路了

  昨日早晨,有市民报料在大坦沙附近水域见到白海豚,渔政快艇绕着大坦沙兜了一圈,在金沙洲东南边水域发现白海豚。它游得不快,向南游到两条水道交汇处时,转了几圈,一拐弯,朝上游而去,直冲广佛交界处的广州环绕高速大桥。

  这 片水域远离城区,船舶较少,摄影师们拍到它不少近照。曾在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珠江口数百头海豚做过“建档”工作的鲸豚研究者林文治看 到照片后,认为它正是2011年曾在内伶仃岛附近被发现的那头白海豚,也是数日前在佛山水域发现的那头。而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技 术科科长刘希提醒,这种比对照片确认“身份”的办法,是一种可能性分析,只能说,这头白海豚有相当大的可能是佛山“大白”。

  不管怎么说,从偏粉的肤色看得出,这头白海豚已偏老了,若的确是2011年曾被记录的那头,它应该已经超过35岁,是一头老龄白海豚了。白海豚一般的寿命是40来岁。

  如果它真是佛山“大白”,算下来,它在淡水水域已待了近10天。虽然16日它被人们用“声驱法”驱赶回入海口,但近几天它又出现在广州水域。

  为什么它又一次迷路、误入内河?陈希说,很有可能是它身患疾病,加上本身年老,自带的回声定位系统产生了问题。

  珠江西桥成归海障碍  它老弱了

  这 头白海豚身上已经长出了明显的“淡水不适应症状”———色斑。它的活动状况也显示了它的虚弱。昨日,它的游动速度明显比前几次被发现时慢,几乎没有跳跃动 作了。陈希说,慢归慢,好在它的出水频率仍正常,身体虽弱但没有病得特别严重。专门从广州海洋馆赶过来的海豚驯养员张先生也认为,它的健康状况还不算太 差,游泳速度虽慢但也正常。

  除了不适应淡水,跨江大桥对白海豚的活动也有明显影响。游到广州环绕高速大桥附近,离桥墩还有十余米的位置,桥上一列列车轰隆隆驶过,白海豚立即右转掉头,开始往回游。

  回归大海的路上,珠江西桥是个难以逾越的障碍。有人认为,白海豚两次被发现在这座桥上游打转,很可能就是被它困住了,不敢过桥。

  昨日上午的珠江西桥上,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趟列车经过,在桥下快艇上,记者能听到轰隆隆的巨响,而桥上的机动车流也持续发出声响。这座跨江大桥,一共有6组桥墩立在水中,一共24根粗细不一的水泥柱将桥上的震动和噪音传到水中。

  快艇成为“驱赶神器”它过桥了

  11 时许,白海豚又在珠江西桥前徘徊不前了。11时50分,几条渔政快艇开始尝试一种较保守的驱赶或说引导办法:两艘渔政快艇在白海豚上游两三百米处交叉式来 回疾驰,在水面激起巨大的横波,给白海豚带来噪音和压力,迫使它向下游游去。刘希说,珠江江面太宽,这头海豚身体也较弱,不适合用影响巨大的“声驱法”。 事实证明,这个办法起了作用:12时许,白海豚的身影出现在了珠江西桥下游。

  下午3时许,白海豚在更为下游的洲头咀隧道水域被发现,这让人们松了一口气:它总算走对了方向,也找对了路。

  鉴于它游得太慢,下午3时20分左右,渔政部门又进行了一次引导行动,虽有效,但速度不快:至傍晚6时许,白海豚才游至鹤洞大桥下游,两个半小时行进了三四公里。

  “这个速度确实太慢,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陈希说,若这头白海豚没有出现病情恶化等糟糕情况,最好的办法仍是跟踪观察,加适当的引导、驱赶。

  焦点

  斑是怎么回事?

  来 自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头白海豚身上的斑看起来像皮肤溃疡,其实是由于渗透压造成的。淡水中盐度比海水低,而白海豚身体细 胞液浓度早已适应了海水的盐度,在淡水里时间久了就产生了渗透压,造成水分进入细胞,细胞破裂,形成了溃疡的样子。

  广州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主任梁健宏说,对于野生动物,人类能做的就是尽量帮助,并改善和修复自然环境,但也要正视动物本身的生老病死、存亡规律,太多干涉也并不科学。这次白海豚迷路事件,希望能唤起人们对于野生动物的关注和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