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门诊转诊之怪状 真正需转诊的不超20%
东莞时间网讯 这个月开始,工作地和生活地不在同一镇街的参保人可增加一个社区就医点。市卫计局基层指导科相关负责人说,政策实施半月来,还没看到明显影响,但长远来看,能抑制部分不合理转诊。
到社区门诊看病还是到大医院看病,因为社保杠杆的作用,让市民有些纠结——到社区门诊看病报销7成,直接到大医院去可能就得全部自费。
但大医院情结依然严重,我们收集的198份调查问卷显示,近8成人知道家附近有社区门诊,但超过6成人在自己或家人患病时首选二级或三级大医院。
离家近方便快捷 是社区门诊最大吸引力
在社区门诊的覆盖面来说,基本上让市民满意,近8成人知道家附近有社区门诊。但问卷结果也显示,大家的就医习惯依然是无论大病小病,首选直接到二级或三级大医院就诊,这个比例超过六成。
在选择到社区门诊就诊的市民中,到社区门诊直接转诊的实际所占比重并不大,仅有9.92%去社区医院只是找医生开转诊单,转到大医院。大部分到社区门诊看病是因为发烧感冒等。大家选择社区门诊,最主要的因素还是离家近方便快捷、不用排长队等候、医疗费用低,报销比例高、人少看病快。
超7成市民要求提高社区门诊诊疗水平
医生诊疗技术不足、诊疗设备简陋、医疗服务项目有限是大家不选择社区门诊的三个重要原因。
有77.1%的调查对象认为应该加强对社区医院在职医生的培训,提高诊疗水平。有70.23%认为应该让二三级医院医生定期进驻社区医院。这两项是对社区门诊改进问题中,呼声最高的。
另外,增加服务项目或药品种类、扩大社区医院规模,改善环境的人均超过60%。
除基础医疗外,市民还希望社区门诊能够更多提供日常保健及健康咨询服务、购买平价处方药、家庭出诊等家庭卫生保健服务、个人健康档案、急救服务、老年门诊服务等。
社区门诊转诊之怪状
如果你生病了,会第一时间去社区门诊还是医院呢?
我们做的民调显示,有6成人选择了后者。
今年上半年,全市社区门诊转诊率为25%,其中转诊率最高的莞城、南城均高达61%,比如莞城,上半年转诊记录就有8.7万人次。
因此,为了控制转诊率,尽量让市民小病在社区解决、大病上医院诊治,这个月开始,如果要从社区转诊去医院,报销比例比以前少了。同时,东莞工作地和生活地太远的参保人,可以多选1家社区卫生机构作为就医点,方便更多市民到社区看病,毕竟在社区看病能报销70%。
市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不合理转诊太多,转诊率太高,社保基金容易出现缺口,到时影响的还是参保人——要么提高参保人缴费标准,要么降低医保待遇。
那么,转诊率要多少才合适,市民为什么要转诊,有多少不合理转诊,我们哪些病可以在社区看,哪些病要转到大医院。
东莞“首诊在社区”至今也近6年,现在的社区门诊发展能否满足你的需求,要怎么走才能让更多居民愿意在家门口看病?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看看。
社区就诊比例上升,上半年占全市27%
8月11日,南城篁村社区卫生服务站,黄伯在打着点滴,每次感冒,他都会走几步路到这里看,“近,不用排队,打一两天针就好了,不贵,报销后自己出二十多块钱。”
和黄伯不一样,家住景湖时代城的黄阿姨没有社保,她也是每个月到西平社区卫生服务站找医生看高血压和开药,理由一样——“离家近,不用排队,药费比医院要便宜。”
像黄伯和黄阿姨这样的患者,东莞的392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今年上半年接诊了约860万人次,占全市门诊量的27%,人均门诊费用50多块钱,有社保的患者自己只需掏20多块钱。
东莞2008年起在全国首创“首诊在社区”制度,社区门诊由政府办政府管,经费由财政拨付,药品零差价销售,市民看病更便宜,39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让市民像黄伯一样实现了在家门口看病的便利,只要步行15分钟就能到。
如果你在莞参保,只要像黄伯一样,在家附近定点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看病就可以报销70%,生活地和工作地太远的,还可以多定点1个就诊点。社区看不了的病,主诊医生可根据病情诊治需要转诊到上级医院,也能报销。
如果你像黄阿姨那样,没有在东莞参保,因为药费便宜,去社区看病也能省不少钱。
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说,每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群众减负医疗费用均值超10亿元。
正是因为这样,东莞社区卫生服务被越来越多市民接受,就诊人数也是逐年上升——2009年775.1万人次,2010年1215.2万人次,2011年1432.8万人次,2012年1497万人次,去年1668万人次,分别占全市医疗机构门诊量的15%、21.1%、24%、21.21%、25.9%,今年上半年门诊量860万人次,占全市门诊量27%。
一位从事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多年的医生也说,社区卫生服务站刚成立时,门可罗雀,一天看几个病人,现在一天看几十个病人,多的时候近百个。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