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向上游两省拨付5亿生态补偿资金 保障粤东、粤西饮用水安全

22.03.2016  08:00

    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治理一直是难题,而对上游进行生态补偿被认为是治理污染的突破口。今日(21日),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在福建省联合召开部分省份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工作推进会。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广东省与福建省、广西自治区分别签署汀江-韩江流域、九洲江流域水环境补偿协议。

    根据协议,广东将拨付广西3亿元,作为2015-2017年九洲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资金,拨付福建2亿元作为2016~2017年汀江-韩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资金,以保障粤东、粤西两地的饮用水安全,不断改善上来水水质。专家认为,本次协议的签署页是我国在生态补偿领域的又一次突破。

    全国4个生态补偿试点流域 两个落在广东

    九洲江(含鹤地水库)、韩江分别是粤西、粤东地区的重要饮用水源河流,上游广西、福建地区的来水水质对保障广东饮用水源安全至关重要。“广东地处江河下游地区,主动提出进行横向生态补偿,充分体现了广东的大局意识和敢于担当”,环保部华南环科所专家指出。九洲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跨省合作得到了各界广泛关注,纳入了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部署。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鼓励各地区开展生态补偿试点,提出的4个生态补偿试点流域,两个落在广东,分别为广西广东九洲江、福建广东汀江-韩江。

    如何补偿?中央、上游省份共同出资

    生态补偿在中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究竟如何进行补偿呢?根据协议,广西、广东两省区各出资3亿元,共同设立九洲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资金,补偿广西玉林市陆川县、博白县。同时,中央财政依据考核目标完成情况还将给予广西奖励资金,专项用于九洲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据了解,广东的3亿元去年就已全部拨付广西,中央奖励资金将视九洲江水质改善情况逐年拨付。

    水质是否达标,谁说了算?协议规定,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广西、广东两省区开展联合监测,并在跨界断面建设完善国家直管水质自动监测站,考核断面手工监测与水质自动站监测数据相互补充、印证,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确定的水质监测指标作为考核依据。据悉,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将在每年3月底前确定上年度水质监测数据。

    效果如何?下游省份主动出击力保饮水安全

    “九洲江水质正在逐步改善,表明以适当的资金补偿为手段推动跨省水污染防治合作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省环保厅水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据广西监测数据显示,两广跨省交界断面石角水质明显改善,水质达标率由2014年的58.3%上升到2015年的75%,年均水质达到Ⅲ类水平。

    广西玉林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年来,该市把九洲江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铁腕治污。划定九洲江干流和重要支流沿岸200米以内为禁养区,清拆养猪场1405家,清理生猪23.11万头,发放补偿资金1.28亿元。九洲江流域沿岸1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试运行,完成320家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项目。推广高架网床养殖模式的生态养殖转型升级,已建成生猪高架网床养殖场112家,建成养殖栏舍面积5.9万平方米,实现了降成本、无污染、增效益的效果。引导九洲江沿岸农民由养殖业向中草药等高效生态种植业转变,从根本上逐步解决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出路问题,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融合发展。 (广州日报记者 杜娟 通讯员 钟奇振、李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