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都议事厅丨老城区改造要注重面子更要注重里子
■ 林德培
据《梅州日报》报道,随着春节临近,梅城江北历史文化街区逐渐热闹起来,遍布历史印记的老城有令人难以忘怀的老行当,也有为追寻浓厚人文气息而入驻的摄影工作室、甜品屋等新业态。这片建于民国时期的骑楼建筑群正以全新的姿态,向世人述说着经久不衰的老街故事。
老城区记录着城市各个时代的生活和精神要素,存续着城市的“遗传密码”。当前,旧城改造在全国屡见不鲜,有些城市“旧貌”换了“新颜”,却对古遗址、古建筑、历史环境与城市肌理造成了永久性的破坏。值得欣喜的是,近年来,我市一直致力于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保护,传承了老城记忆,集聚了人气,带旺了老店生意,对城市发展和市民需求皆有大利。
当然,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就目前而言,不少地方的老旧城区改造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老城内的各个街区店铺业态参差不齐,没有鲜明特色;部分街区每逢上下班时间和节假日交通拥堵;老城内的名人故居修缮保护处于“舆论热、操作冷”的尴尬局面,等等。如何高水平保护和改造老城区,使之既成为城市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文化旅游的特色和亮点,又成为更具吸引力的商业街区,是当前的一大课题。
推进老城区的保护和改造,既要注重“面子”,更要注重“里子”。一是要重视“俏面子”,在恢复街区历史原貌的同时,要完善周边交通、便民设施、生活设施、景观绿地等基础设施,让更多的市民和游客近悦远来。二是要兼顾“好里子”,将历史建筑、人文故事、非遗项目、交通秩序、特色旅游等元素纳入整体、科学的规划,通过打造“一街一业”“一路一景”,建设历史展览馆、非遗展演区、特色小吃街、老行当俱乐部、旅游商品展示区等,并在闲置的老厂房、老建筑打造集“留宿、寻味”为一体的特色民宿和综合性游客集散中心,充实 “吃、住、行、游、购、娱”,填补游客集散服务设施的空缺。此外,还要吸引更多年轻人进驻,在老街区改造开发出众创空间、企业孵化器或青年创业公寓等,扶持设计、摄影、花饰等各类型创意产业发展,以更有朝气的经济业态激发老城区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