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水质型缺水:城市因何而“渴”?

17.05.2014  14:55

  5月17日,一年一度的城市节水宣传周即将拉上帷幕。就在这一天,一个令人不安的数据被披露:657个城市有300多个属于联合国人居环境署评价标准的“严重缺水”和“缺水”城市。

  城市因何而“”,解渴之道又在哪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城市因何而“”?

  300多个城市因何而“”?是水量不足吗?有这样的因素,但并非主因。

  来自住房城乡建设部的数据显示,近10年来,全国城镇化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用水人口增长了49.6%,城市年用水总量仅增长12%,基本稳定在500亿立方米。

  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随着经济和城镇化发展,人们节水意识普遍提升,节水技术与器具的普及推广,以及水资源价格的回归,已经实现了城市用水量稳步下降。

  他说:“从国际经验看,我国今后再出现大幅度的城市用水上升的可能性不大。

  城市之所以喊“”,更多表现为水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副主任万育生说:“说白了,就是有水不能用。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连续8年对35个大中城市的自来水厂约12000个取水口水源水样检测结果表明,达到二类水体标准的水样数量由2002年的24.8%下降到2009年的8.6%。

  一些位于降水量充沛或水系发达地区的城市,周边水源污染严重,由于水质型缺水引发的水危机事件,近年来并不鲜见。

  2012年的龙江镉污染事件,2013年的黄浦江死猪事件,离我们并不遥远。

  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副院长邵益生表示:“近年来水污染事件频发,进入高发期,这不是偶然的,而是长期粗放的发展模式导致并逐步积累的结果,当然也与公众的环保意识增强有关。预计未来几年,此类问题会更加突出。

  据仇保兴介绍,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规律来看,当城市化率达到50%以后一段时期,往往就会出现水资源、水安全的转折点。

  他说:“水质型的缺水已经取代水量型的缺水,成为我国城市水安全的主要挑战,是威胁城市水安全的主要因素。

   水质型缺水缘何产生?

  水质型缺水的原因何在?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王建华看来,有两种:一是水资源的自然本底条件差,如我国北方许多平原地区地下水存在高氟、高砷的问题,导致农村人饮不安全的问题;二是由于后天的污染所造成的缺水问题。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水质型缺水,往往在城市表现最为突出。

  万育生说:“城市人口集中,工业主要布局在城市和城市周边,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排放强度更大,因此水质型缺水突出表现在城市。

  王建华认为,原因还在于城市用水主要是工业和生活用水,其水质标准相对较高。他说:“如我国水源地的水质要求三类水以上,而地表水的水质标准达到五类水即可作为灌溉水源。

  尽管水质型缺水多表现在城市,但在专家看来,农村的面源污染却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仇保兴认为,农业面源污染是主因。主要表现在养殖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污染物排放量大;农业生产对化肥农药的依存度高,氮磷污染物排放占比大。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农业源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已分别增加1760万吨、285万吨和32万吨。

  王建华说:“水质型缺水是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后一类新的缺水类型,在我国南北方均较为普遍。

   如何解城市之“”?

  水质型缺水,已经成为威胁城市水安全的“隐形杀手”。城市的解渴之道在哪里呢?

  受访专家表示,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来保护珍贵的水资源,要有明确的规范,制定严格的标准,进行有效监管。

  万育生说:“现在企业偷排、不达标排放的违法成本太低。有的企业没有安装规定的污水处理设施,有的虽然安装了,但因为运行成本比较高不用。今后必须加大对企业的监督、违法处罚力度,促使企业达标排放。  王建华表示,企业要切实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实现达标排放,在此基础上加强清洁生产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争取实现“零排放”的最高目标。

  城市水安全,与城市居民息息相关。万育生说:“经过测算,我们使用的水,70%是要排出去的。如果使用100立方米的水,就要排出70立方米,这么多水要进行污水处理,所以要倡导家庭节水,减少污染排放,要在全社会树立节水意识。

  除了家庭要开展节约用水和循环用水,王建华认为,农户也要尽可能地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同时强化社会监督意识。

  仇保兴说:“城镇化率达到50%之后,是国际公认的水污染危机的高发期,同时也是修复水生态的关键期,一旦错过这个机会,将会付出极为高昂的治理代价。我们要紧紧把握这一特定历史时机,多管齐下,解决城市水安全问题,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梦想。” (记者杜宇、于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