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两期超级稻结下梅州缘

20.07.2015  11:28
在参加超级稻测产验收期间,袁隆平院士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畅谈他一生追求的禾下乘凉梦以及他与梅州的二三事。

  “来了!他来了!”袁隆平每到一个地方,迎接的工作人员以及求合影的粉丝便簇拥而上。“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造访,点燃了梅州粉丝的热情,在17日至19日,这样的“追星”场景每天都要上演。

  在参加超级稻测产验收期间,袁隆平院士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畅谈他一生追求的“禾下乘凉梦”以及他与梅州的二三事。

  ●本报记者  张  柯  黄  焱  刘世锦 见习记者  袁晓敏

  13年前来梅调研一期超级稻

  一提起水稻,已85岁高龄的袁隆平总有讲不完的话,哪怕是多年的测产验收情况及数据,他也是信手拈来。同行的人都说:“袁老只记该记的,不该记的就不记”。路上有人问他“是否首次来梅州”时,袁隆平连连摆手,跟记者说起他2002年的蕉岭之行。

  我国第一期超级稻、“两优培九”在蕉岭成功大面积推广种植是当时袁隆平蕉岭行的“牵线人”。“全国最大推广面积达到过1000万亩,平均亩产550公斤。”袁隆平告诉记者。现任蕉岭县政府党组成员、时任农业局局长郭伟标回忆,当时“两优培九”直接给蕉岭种植户平均每亩增产200斤,后来他去拜访袁隆平,告知“两优培九”在蕉岭取得的显著效益。当得知自己选育的超级稻产生如此大的效益,袁隆平喜笑颜开,蕉岭之行终于在2002年6月27日实现。彼时的蕉岭之行,袁隆平深入调研了解了超级稻的种植情况,袁老与梅州就此结缘。

  “这里很宁静,干净卫生。人们精神面貌很好,人也很好,有礼貌。”时隔13年,蕉岭县城中心街道、刻有12生肖的龙门广场(原镇山公园)的变化都逃不开老人敏锐的眼睛。听闻我市多县(市、区)获评长寿乡,袁隆平很高兴,相信“农业技术和长寿乡结合前景广阔”。

  携五期超级稻再回“好地方”

  此次抵梅首日,袁隆平就夸起梅州,从优越的自然条件到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从历史名人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面貌,直言梅州是个“好地方”。

  此次再续前缘,同样离不开他亲自选育的超级稻品种——“超优1000”在我市进行的双季超级稻年亩产三千斤技术模式攻关。袁隆平也把“禾下乘凉梦”从湖南雪峰山下,带到了兴宁。“高产、高产、更高产,是超级稻试验的永恒主题。” 去年,“Y两优900”比原计划的2020年提前6年实现了吨粮田(单季亩产超过一吨)目标。袁隆平团队又带着第5期品种朝单季亩产1067公斤(换算为每公顷16吨)的新世界纪录迈进。

  “光温水气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基础水平高,各级农业部门和当地农户积极支持。” 袁隆平向记者一一阐述项目“入梅”占齐了“天时、地利、人和”优势。与全国其他37个百亩示范片不同,兴宁是“超优1000”唯一的双季稻技术攻关模式。

  袁隆平曾对媒体说,亩产量要达到1500公斤,“禾下乘凉梦”就实现了。尽管此次攻关的是双季稻,但他表示兴宁也是梦实现的地方,“两季有1500公斤是世界纪录,每公顷就是22.5吨。有20吨就不得了了”。

  作为农业大市,梅州全年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258万亩,其中超级稻种植面积约占40%,水稻产量稳居全省前三。谈到水稻产业的发展,袁隆平毫无保留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一要做好耕地保护,搞开发不要占耕地。二要用好政策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第三要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已达到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的“超优1000”有多好吃?袁隆平现场招呼记者尝新米。虽然实际测产未达到预计产量,但袁隆平依然充满信心。“第一次种能有这样的产量已经不容易了,晚稻产量还要比早稻高,我还是很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