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观察眼|让“美丽乡村” 留住更多“乡愁”
事件
近日,梅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专题研讨班圆满落幕。梅州乡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住建部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罗德胤为梅州市各级领导干部作《乡村实践:从乡村遗产到美丽乡村》专题辅导报告,再次引发了各界对美丽乡村该如何建设的讨论热潮。
点评: 蕉岭的“客韵寿乡”新农村示范片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取经人”,梅县区的雁洋镇实现了从美丽乡村到特色小镇的“晋升之路”,近年来,依托着丰富的山水资源和扎实的工作开展,梅州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纵观梅州的乡村,山水秀美、资源丰富的古村落有不少,目前,被评定为传统村落的有46个,约占全省总量的1/3,虽然一定数量的传统村落得以纳入保护体系,但整体的保护和开发水平较低,村民们并未真正享受到美丽乡村建设的“红利”。
美丽乡村怎么建,怎么建成具有客家特色的美丽乡村?这是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需要梅州探索的内容。罗德胤认为,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乡村遗产承载了很大一部分乡愁,而客家民居独特且多样性显著,是可以勾起人们浓浓乡愁的要素。
南方舆情认为,除了客家民居外,客家民俗、客家方言、客家戏曲等都是可以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当中的要素。在整治农村环境、提升农村整体风貌的同时,也要注重挖掘可以体现客家风情的资源,让其成为美丽乡村的灵魂,从而勾起城里人的乡愁,吸引人才、资本、游客等流入乡村,让乡村发展更有生命力和持续性。
当前,梅州市围绕“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目标,在每个县(市、区)规划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态文明示范村镇,培育乡风文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这是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内涵的体现,但这项工作需要更进一步的推动和深入的开展,乡风文明可以提升村民的素质,但挖掘客家元素则能吸引外力共建美丽乡村。
南方日报记者 陈萍
舆情观察眼
策划:蓝云 柯鸿海 洪丹
出品: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 南方日报梅州新闻部
本期统筹:马吉池 马发洲
编辑: 马吉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