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访|小区、餐馆等防疫措施不松懈 市民个人防护观念仍较强

21.08.2020  02:35

东莞近期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会议暨市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会议,对我市疫情防控进行部署,要求要进一步深化对疫情防控严峻性和复杂性的认识,慎终如始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长期防控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基层是疫情防控的前线,也是疫情防控的关键防线。连日来,记者实地走访我市小区、餐馆等公共场所,发现多数仍坚持常态化防控措施,口罩依然是广大群众出门必不可少的物件,有市民表示:“戴口罩出门已经成了习惯,忘记携带还真不太习惯了。”但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场所存在思想麻痹、防控放松的现象。

小区严管外来人员进出

我要把它送到4栋的业主手中,麻烦你帮我开下门。”今日(8月20日)上午,在碧桂园·城央壹品门口,一名快递小哥指着手中的包裹,对值守的工作人员说道。“稍等一下,按照规定我们要先给你测量体温才能放行。”工作人员一边说,一边手持测温仪来到快递小哥身边。“”的一声响起,仪器显示体温为36.2℃,工作人员随即刷卡放行。

对于该小区来说,这一情景每日都在上演。“目前来说,疫情形势已经明显好转,但是我们物业在这方面不敢有所放松。”碧桂园物业经理刘彬告诉记者,例如,小区已经放宽了外卖员、快递员的出入限制,但依然会要求他们测量体温。不仅如此,记者发现,门口的墙壁上还放置一瓶喷雾式酒精消毒液,进出人员有需要时,只要伸手挤压一下,酒精就会喷洒而出,非常便利。

走进小区的一栋楼房内,一楼电梯旁还张贴着两张防控指引,分为中英文各一份,提醒住户要做好个人及家庭的防疫工作。刘彬介绍,目前,物业仍坚持每隔4小时对电梯进行一次消毒,且消毒液、酒精、口罩等物品都有充足的储备量。“小区防疫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关系到业主和租户的安全与健康,物业有义务承担起这份责任。”刘彬说。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南城街道的国际公馆小区。门口一名安保人员唐先生告诉记者,每天,物业人员会在业主群发布疫情最新动态,并通过线上、线下等渠道,引导住户不能放松疫情防控。“根据观察,多数住户的个人防护意识还是很强的,出门都会佩戴口罩。”他说。

临近中午,住在该小区的胡阿姨与老伴提着一大袋蔬菜慢慢走来,虽然街上行人不多,且地方空旷,但他们依然佩戴口罩。“戴口罩是必须的,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为他人着想。”胡阿姨说,“每次出门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手,这已经坚持大半年了。而且身上的衣服、包包都要喷上酒精,消毒晾干。

多家餐馆防疫措施到位

餐饮店前,食客来来往往,忙碌的外卖小哥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便又提着外卖盒匆匆而去。记者走访发现,随着国内疫情进一步得到控制,我市餐饮业已逐步恢复了元气。不少餐饮企业的客流量逐步回归到疫情前的水平,一些餐馆甚至在客流量较大时段还会出现满座、排队情况。

8月18日午间,来运丰年客家私房菜餐馆就餐的客人络绎不绝,一楼已经坐满食客。记者发现,该店各餐桌之间保持了一定距离,店员在下单、上菜等直接为顾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也会与顾客保持必要的距离,且全程佩戴口罩。

在南城旺南汇胜城,多家餐饮单位同样能较好地落实疫情防控的措施。比如,该商场二楼的海底捞火锅店,每位顾客进店消费时,工作人员会先拿测温仪测量体温,接着在顾客的手部喷洒酒精喷雾消毒,之后再引导顾客入内就餐。同在该商场的鲑属寿司,也能严格执行体温测量等防疫措施,而且在顾客用餐时,该店店员还会主动提供消毒湿纸巾。

但记者也注意到,个别餐饮店疫情防控措施存在松懈情况。比如,8月17日傍晚,记者到南城西平的小运河西舫走访,当时正值用餐高峰期,到店进餐人数较多。但与前几个月相比,该店疫情防控措施有所松懈,顾客进店时没有工作人员主动上前为其测量体温。更有甚者,有几名进入餐厅的顾客并未佩戴口罩,而工作人员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不当做法,未对其进行任何提醒。

另外,在公园这类公共场所,由于天气炎热、交流不便等原因,也有市民会脱掉口罩。比如,8月20日上午,在元美公园内,晨跑的、踢毽子的、闲坐聊天的市民尚未散开,气氛热烈程度丝毫不差于疫情暴发之前。围在一起的市民交谈甚欢,却没有佩戴口罩,防护意识有待加强。“有时天气热,喘不过气来就会摘掉口罩透下气,但在地铁、公交、商场这些场所,肯定是会佩戴口罩的。”一位杨女士说道。

全媒体记者 冯灿宇 伍江/文 程永强/图

全媒体编辑 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