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快餐过期事件持续发酵 商业信誉“过期”难回炉

22.07.2014  23:23

  日前,媒体披露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的食品生产过程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在国内外市场、产业等层面引发连锁反应,目前此事影响持续发酵。

  使用过期食品,还声称“吃不死人”;面对政府监管部门检查,就是不开大门;面对质疑,坚称是“个体事件”。对福喜这样的不良商家,人们不禁要问:商业信誉“过期”还能再回炉吗?

  22日,上海市食药监局表示,基本锁定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的违法事实,目前查实5批次问题产品,涉及麦乐鸡、迷你小牛排、烟熏风味肉饼、猪肉饼,共5108箱。

  依法配合调查是义务,更是公司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可上海福喜的保安就是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将执法人员拦在门外。这一个多小时福喜厂区内到底发生了什么?应当给监管部门和公众一个回应。

  而在调查还没有定论时,福喜集团就发表官方声明称:相信这是一起“个体事件”。看来,福喜对“个体”的定义与公众理解的有很大差异。如果没有被曝光,这一“个体事件”还会持续多久呢?

  上海福喜母公司是国际食品巨头美国福喜集团,是一家“百年老店”。作为消费者信赖的国际品牌,更应该珍惜自己的商业信誉,加强对自己旗下所有企业、品牌的管控,确保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如果抱着赚钱第一、守法第二的态度,无疑是舍本逐末。

  声明中,福喜集团称将会对事件承担全部责任。目前公众需要的不只是表态,更需要实际行动:迅速开展自查,相关违法行为到底持续了多长时间?问题产品有没有被消费在下游快餐店吃掉?如果有,如何对消费者进行赔偿?公司的哪些人员该为此担责?

  此事说明,不是所有大品牌都代表着高品质;过往记录良好,也不能放松监管和审查。在食品安全领域,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小石子,都可能导致消费者咯掉牙齿。

  诚信为本,法律为界。不是“吃不死人”就可以为所欲为。没有诚意的声明挽回不了所犯的过失,更挽救不了碎了一地的商业信誉。 (记者周琳、魏宗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