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农师生热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牢记嘱托,不忘兴农报国使命
近日,全国50多所涉农高校的100多位书记校长和农林专家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在浙江安吉围绕新时代农林学科建设开展研讨的情况,代表130万农林师生表达了肩负起兴农报国使命、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矢志奋斗的决心。
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这些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寄语全国涉农高校广大师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亿万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我校师生中引发了强烈反响。
李大胜(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
读到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我非常激动、倍感振奋。总书记在信中肯定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国涉农高校所作的贡献,对涉农高校办学方向提出要求,对广大师生予以勉励和期望。华南农业大学作为一所以农立校的百年大学,广大师生有着深厚的“三农”情怀,大家读到总书记回信的消息都深受鼓舞,倍感使命光荣、重任在肩。
总书记在回信中对办好高等农林教育作了深刻阐述,深刻揭示了高等农林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指明了高等农林教育的时代使命。作为涉农高校,我们要从实现整个国家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学习领会新发展理念和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刻把握“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的重要论断,增强办好高等农林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同时,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紧紧围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需要,以“新农科”建设为重要抓手,推动高等农林教育来一场质量革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为打造天蓝山青水净、食品安全、生活恬静的美丽幸福中国做出历史性的新贡献。
刘雅红(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
习总书记的回信对涉农高校在新时代的办学方向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也为华南农业大学如何立足110年办学积淀在新时代继往开来再出发描绘了愿景,我们深受鼓舞也倍感振奋。面临当前“三农”发展出现的新形势、新使命和新要求,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
我们将深入学习并贯彻落实总书记回信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新农科”建设,着力建好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推动学校步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快车道,加快“冲一流”步伐,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产出更多引领农业科技前沿和适应产业需求的创新成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保障世界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人类营养与健康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科技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罗锡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
作为一名农机教育工作者,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涉农高校师生的寄语,我们更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为提高我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还有很大的差距,并面临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精心培育英才,加强科研创新,补短板,攻核心,强智能,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刘耀光(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家利用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特殊遗传材料培育出了杂交水稻,在作物杂种优势的生产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但过去在杂交稻育种的关键性状---育性控制的分子遗传基础方面的理论研究却相对薄弱。总书记勉励我们拿出更多科技成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这让我们备受鼓舞。我们团队已从事植物育性发育的分子遗传和基因工程研究20余年,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杂交水稻遗传育种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提供了有价值的育种材料,在水稻育性研究的国际竞争中给出了“中国答案”。另一方面,作为大学教师,我希望华南农大的青年学子能够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个人理想和国家发展统一起来,弘扬“丁颖精神”,勇攀科学高峰,努力成长成才。
张永亮(华南农业大学教务处处长):
我们将按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力推进以新农科建设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以乡村振兴战略和大湾区建设为导向,更新观念,调整专业结构与布局,构建华农特色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优化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发挥我校已形成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打造华农金师、华农金专、华农金课、华农高地,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培养下得去、留得住、能创业的知农爱农的卓越人才。
李华平(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
习主席的回信是对我们农科院校师生极大的鼓舞,使我们更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农学院的办学方向、办学目标和动力。我们农学院师生责无旁贷,要积极响应习主席号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我们一定要着力培养爱祖国、爱农业、爱农村和具有专业技能的青年学子,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着力解决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卡脖子”的理论和技术,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在农业和农村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我们的抱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邓诣群(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饱含深情,充满期待,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涉农高校的发展方向,对广大涉农工作者来说备受鼓舞,对接下来的工作充满干劲。作为农业院校的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深感责任重大,定不负总书记的期望,向卢永根同志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学校发展全局,立足本职岗位,立足新农科建设,立足“冲一流”,立足服务乡村振兴,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调动全院师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强农业生物科学基础研究,发挥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特色,既要做“顶天”的科研,也要干“立地”的实事,真正把论文写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以实际行动服务于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王少奎(“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
总书记的回信充分肯定了涉农高校的积极贡献,渗透着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农业科研和教育工作者的殷切关爱和嘱托,令我辈备受欢欣鼓舞。总书记的回信也让我们体会到了责任与担当,是当代新农人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在新时代,农业承载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大使命,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农业要强,农村要富,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要始终走在前列。
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一定严守初心,勇担责任,敢于创新,将自己的科研事业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紧密融合、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切实贡献。作为农业教育工作者,我们将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把握育人正确方向,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教书育人本领,以身作则,培养矢志为农的新型农业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和脱贫攻坚两大战略贡献力量。
卜艳华(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好以下三点:一是坚定理想信念,致力铸魂育人。夯实自身理论功底,传导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学生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达到真“服”。二是思想教育触及心灵,增强课程的亲和力和实效性。课堂上把思政课打造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生活中将课堂上的理论用于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对于理论达到真“信”。三是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对理论知识的指导达到真“用”。
孔晓娟(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辅导员):
“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信中的殷殷嘱托和深切期望,给我们涉农高校师生带来了无限鼓舞。作为一名涉农高校的辅导员,站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引领的最前线。我们定当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要求,在大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融入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思想引领,以培养更多服务“三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青年为己任,在新时代的希望田野上,播种无限热情与希望。
匡徐(华南农业大学2019级兽医学院基础兽医学研究生):
作为一名华农学子,看到习总书记的回信,我备受鼓舞!当今世界和中国都发生着深刻变革,农业作为一个国家的基础,其重要性也愈发突显。作为兽医学子,我们要立足于兽医产业,以产业的痛点作为科研的焦点,为保障动物健康和食品安全献计献策。同时,我辈农科学子也要牢牢记住总书记的嘱托,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潜心科研,拿出更多的科技成果,服务农村,服务农业,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龚焘(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2016级温氏班本科生):
读了习总书记给涉农高校的回信,身为农业高校学子的我们深受鼓舞,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学农的决心,学农大有可为!动科(畜牧养殖)作为农业的一个重要部分,涉及肉、蛋、奶,每一个环节都关乎国家民生,紧系人民的日常生活。同时,畜牧养殖的现代化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必要分支,只有实现了畜牧养殖的现代化、健康化、优质化生产,才能更好地为大家提供更可口安全的肉奶蛋制品,更好地满足大家对美好生活关于动物性食物方面的需要。我辈动科学子应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怀大情怀,脚踏实地,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畜牧业的发展不懈奋斗,为我国“三农”事业的发展不断助力!
陈丽如(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级本科生):
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涉农高校广大师生的寄语让我钻研农业经济的决心更加坚定了!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虽然眼下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农业农村在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中仍处于不利地位,城乡二元结构仍未破除,这也正是为什么仍需更多的科技和人才促进三农发展。因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农业农村的现代化离不开广大学农、涉农的人才去建设和贡献,我作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深谙三农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更要有情怀、怀党性,真切融入其中,做到两爱一懂,永不懈怠,以强农为己任,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新青年中的新农人。
苏泽衔(华南农业大学2017级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
作为一名农业大校的学生,总书记的回信让我倍感自信与骄傲。参加过多次“三下乡”活动的我深深明白,结合专业特点、发挥学校优势,深耕服务于“三农”问题,助力乡村振兴是我们应当探寻的重要方向。当今世界和中国都处于深刻变革的时代,面对挑战,作为新生力量的我们必将勇担重任,以“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态度向世界展示中国新时代大学生的蓬勃面貌。我们要以民族复兴为基,添个人理想双翼,为促进乡村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整理\方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