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广州出台新政回应钟南山呼吁

17.05.2020  21:22

大洋网讯 建立健全方舱医院、集中隔离场所等应急征调机制,做优做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升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判断处置能力……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共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要求,深入总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宝贵经验,全面增强应对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能力,广州市委深改委近日印发了《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提出,广州将在2到3年内,形成职能明确、分工合作、运转顺畅、衔接有序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法治体系等,助推广州成为国际一流的健康城市和最具安全感的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实施意见》提出做优做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合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健康宣传教育、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等资源,提升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判断处置能力,这也回应了钟南山此前在广州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所呼吁的“要重视CDC(疾控中心)的特殊地位”。

2月27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疫情防控保障专题新闻通气会(广州医科大学专场)举行。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 摄

目标:国际一流的健康城市和最具安全感的城市

实施意见》指出,要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扬优势,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加快形成与国际大都市功能定位相匹配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2020年,疫情防控、应急救治、物资保障有力有序有效,市民个人防护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全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经过2—3年的努力,形成职能明确、分工合作、运转顺畅、衔接有序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法治体系,储备一批平战结合、专业高效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和服务设施,疫情监测预警、应急处理、疾病救治、物资保障、科研攻关等能力显著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软硬件建设、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广州成为国际一流的健康城市和最具安全感的城市。

盘点:广州建设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的“5422”密码

聚焦构建“5大体系”:预防、救治、救助、物资、法治体系

一是构建协同精准、智慧高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灵敏可靠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完善联防联控机制、群防群控机制、疾病预防控制组织体制,健全与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相适应的口岸防控体系。二是构建创新高效、国际领先的重大疫情、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救治体系。建立统一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机制,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尊重专家,建设高水平医疗救治设施,加强医疗科研攻关能力建设,打造一流医疗学科和人才队伍。三是构建生命至上、保障完善的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体系。建立重大疫情医疗保障应急机制,创新医疗保障管理制度,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四是构建全流程、一体化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健全协同联动的应急物资保障机制和预案,打造动态更新的物资储备体系、平战结合的物资生产体系、高效安全的物资采购供应体系。五是构建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公共卫生法治体系。完善公共卫生领域法规规章建设,强化执法体制机制建设,加强依法应对和舆情引导能力建设。

探索开展“4项重要资源整合”:整合预防、指挥、救治、供血全链条资源

一是做优做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合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健康宣传教育、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等资源,依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公共卫生研究平台,建立健全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机制,提升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判断处置能力。

二是推进市、区急救医疗指挥中心资源整合,组建新的市急救医疗指挥平台,建设全市一体化的急救医疗指挥体系,建立健全医疗优先调派系统,科学合理安排调配医疗力量。

三是研究推动全市传染病救治资源整合,组建公共卫生临床医学和研究平台,增强医疗卫生救治应急和防控力量。

四是整合全市采供血资源,建设一体化采供血服务体系,实施统一的血液采集、检测、质量控制、调配,高效有序开展采供血和科研工作。

积极创建“2个国家级平台”:

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试验区、国家级应急产业示范基地

一是创建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试验区。突出广州医疗资源和生物医药产业优势,聚焦推进疫苗研发和精准医疗、基因检测、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等产业化链条有机衔接,建立科研、临床、医疗一体化的全链条机制,加快建设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支持广州开发区建设全球领先的生物安全产业基地,依托再生医学与健康省实验室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安全创新研究院,推进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纳米生物安全中心加快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节点落户。

二是创建国家级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制度优势,优化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积极发挥国企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加强重要应急物资上游生产链和原材料布局,在外围城区建设若干应急物资产业集聚区,推进省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产业园落户建设,争取打造国家级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和生产能力储备基地。

着力建设“2个全市统一的信息平台

一是建设全市统一的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平台。依托“数字广州”“城市大脑”平台,高标准建设市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和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指挥大厅,把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融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体系,加强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疫情监测、排查、预警和防控工作,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信息整合,推动建成覆盖全市的感知网络、天地一体的信息网络。

二是建设全市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管理信息平台。围绕打造医疗防治、物资储备、产能动员“三位一体”的物资保障体系,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要求,对应急物资生产、储备、采购、需求、调拨、配送等进行全流程、智能化管理,提高应急状态下的要素高效协同配置能力,实现应急物资常态化统筹管理和动态监控。

深解读:新政策有何特色?

改革创新、彰显特色、开放合作

用改革的办法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方舱医院、集中隔离场所应急征调机制

一是聚焦增强基层防控力量,《实施意见》提出依托现有资源在各区规划建设集预防保健、临床救治、应急处置为一体的区级公共卫生医院;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队伍结构,补齐配强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健全基层流行病学调查、爱国卫生运动、卫生健康监督综合执法等3支队伍,有效防控传染病暴发和流行。

二是聚焦改善留验中心和环保洗消条件,建立健全方舱医院、集中隔离场所、留验检疫中心(医学观察场所)应急征调机制,市、区两级要选取、储备一批大型公共场馆、公有设施、宾馆酒店等,按应急标准完善功能、环保、卫生条件,做好人员培训和物资储备,确保需要时可快速投入使用。

三是聚焦运用数字技术提升公共卫生管理水平,提出完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强化智能监测预警,推动智慧疾控、智慧医院、智能卡口建设,高标准建设市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和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指挥大厅,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信息整合。

四是聚焦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与推进应急物资保障现代化,总结这次疫情防控中应急物资保障的有效经验做法,提出推动应急物资储备设施扩容扩能,一体推进实物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加强应急物资全产业链建设,建立全市统一的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提高应急状态下的要素高效协同配置能力,做到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

突出广州疗资源和生物医药产业优势 创建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试验区

一是突出广州医疗资源和生物医药产业优势,提出聚焦推进疫苗研发和精准医疗、基因检测、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等产业化链条有机衔接,完善持续、高效、可循环的财政投入机制,建立科研、临床、医疗一体化的全链条机制。

二是突出综合交通枢纽的特色,提出强化风险识别和管控意识,构建多层次、全链条、立体化的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提高动植物疫病疫情风险识别与应急处置能力,构建形成交通口岸检疫、社区基层防控、疫情轨迹追溯、疾病救治保障的闭环管理体系。

三是突出生物安全重要领域,结合广州优势,提出建设国家生物数据信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枢纽节点,创建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试验区。

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联防联控、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

一是立足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联防联控,提出完善大湾区城市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信息通报和合作机制建设,加强对疑难重症和重大传染病防治的联合攻关,探索建立大湾区城市应急物资生产储备共建、资源共享、应急协同机制。

二是体现广州作为国际大都市的责任担当,提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优化涉外健康服务,健全信息沟通机制,加大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国际合作力度,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共同防范公共卫生安全风险。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  通讯员穗发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