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随母姓”新政合理性遭质疑 奖励举措被指歧视

04.08.2014  19:01

  我国传统观念中只有男性才可以传承姓氏,延续香火,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取名字基本都会随父亲的姓氏。不过,在安徽省长丰县新生儿若随母亲姓的家庭,可获得1000元奖励。该县有近30户新生儿家庭主动申请了新生子女随母姓。

  该项政策支持反对皆有。可以肯定的是,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面临更为复杂严峻的形势,仅凭类似“子随母姓”政策影响有限,应在打击“两非”、完善社会养老体系改变“养儿防老”观念、提高妇女地位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子随母姓”新政引发社会争议

  今年32岁的安徽农民王燕松和丈夫都是各自家中的独生子女。她在怀孕期间,得知县里鼓励“子随母姓”的新政策,和丈夫商量后,决定让孩子跟随母姓。在儿子出生后,取名王槿轩,王燕松也按规定获得了1000元的相应奖励。

  在2011年,安徽省长丰县成为“联合国人口基金第七周期性别平等项目”中国三个试点县之一。该项目的开展旨在倡导全社会关注女孩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发展,转变思想观念,提倡男女平等,遏制社会性别失衡。

  长丰县下辖的下塘镇、左店乡、朱巷镇正在进行试点,倡导新生儿可以随父姓、随母姓,或随父母双姓。其中对随母姓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用村规民约的形式予以固定。

  “我们希望慢慢淡化父姓意识,淡化传宗接代意识,推进性别平等,”长丰县人口计生委副主任龚存兵告诉记者,对于新生儿家庭主动申请新生子女随母姓,乡镇给予每户1000元奖励。

  长丰县的做法引发社会关注。部分网民认为政策会对男女性别失衡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也有不少网民质疑这一政策的合理性,一网民说:“依据什么来奖励,奖励的钱从何而来?随父姓,随母姓,都可以,婚姻法早有规定,何须多此一举。奖励本身就是一种歧视。

   新政背后的性别比例失衡

  “我们这里的男女比例失衡太严重了,”龚存兵说,“几年前,长丰县新生儿男女比例一度达到128:100,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

  长丰县并不是孤例。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中国男性人口69728万人,女性人口66344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0:100(以女性为100),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60:100。

  出生人口性别比(每出生100名女婴时对应出生的男婴数)的正常值域在102-107,其他值域则被视为异常。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引发担忧。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要下降至115以下。

  安徽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高俊文认为,男女比例失衡,意味着未来相应有这么多的男孩不能正常娶妻,由此带来的社会隐患不容忽视。

  “由于性别喜好,B超鉴定从一次200元,到后来500元甚至数千元,犯罪分子为了牟利会主动提出给孕妇做性别鉴定,如果性别不满意,再推荐去终止妊娠。”蒙城县计生委主任苗桂民认为,民间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非医学需要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两非”案件打击刻不容缓。

   调整性别比例任重道远

  龚存兵认为,在中国,影响性别价值取向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传统的传宗接代、延续香火意识,对此的重要表现形式就是姓氏的传承,长丰县的做法是在逐步淡化姓氏传承意识,是降低男孩偏好的重要一面。

  面对社会争议,龚存兵表示,“子随母姓”只是现阶段的一种引导措施和激励机制,当地政府对于随父姓还是随母姓没有任何干涉,也不是否定传统文化,终极目的还是从思想上根本改变性别不平等的认识。

  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指导司司长杨文庄近日表示,当前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面临更为复杂严峻的形势,出生人口性别比仍然在高位运行。现在距“十二五”期末仅有不到一年半的时间,要完成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至115以下的硬指标这一目标,任重道远。

  杨文庄认为,今后将通过提高妇女的地位,对计划生育家庭进行利益保障,妥善解决养老问题解决性别比例失调问题。(记者 詹婷婷 周畅 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