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高校科研转化活力如何激发? 加拿大英国等高校专家有妙招

25.06.2017  04:13

  “高校院所研究成果丰富,行业需求对此却兴趣索然;另一边,却又呈现出行业对于科技解决方案的渴求。”22日,在首届科交会“创新写作与大学技术转移国际研讨会”分会上,主持人一语道出目前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尴尬局面。

  让科研人员以研究成果来“致富”

  4月签约广州电镀电池项目,6月新项目落地杭州……参加科交会前,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科研项目转化遍地开花结果。

  “期望通过首届科交会达成更多的合作。”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主任肖玲表达了如斯愿望。据肖玲介绍,滑铁卢大学下设产业化办公室,将学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学校研究团队提供商业化服务,推动实验室中创新技术进入市场。

  在肖玲看来,滑铁卢大学的知识产权政策是使得该校科研成果井喷式增长的关键。她着重介绍,在滑铁卢大学,新技术的创造者没有与大学共享科研成果的义务,教授及学生的研究成果属于研究人员所有。如此优厚的条件吸引大批有创意的研究者到这所大学做技术研究,从而带动滑铁卢大学促进技术转化的良好氛围。也因此,滑铁卢大学连续21年被《麦克林》杂志评选为加拿大最富创新性的大学。

  肖玲认为,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技术转化所产生的物质上的奖励,吸引高校科研人员不断技术创新和研究,从而使学校持续发展壮大,继而,学校拥有能力进一步支持科研人员将他们的新技术进行商业化应用。

  专业服务让科技与产业对接更精准

  英国阿斯顿大学医学院再生医学所所长顾雨春曾任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分子药理研究室主任,有多年的国内高校科研经历。由此,顾雨春对于中外高校在产学研方面的差异感受更为深刻。

  顾雨春从亲身的经历出发,指出国内高校对于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在服务性和专业性方面均显不足。他指出,国内高校要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引领区域产业转型发展,必须构建起科技成果转化一体化体系,应在国家相关政策和基金支持下,共建区域一体化的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基础设施,构筑区域一体化的成果转化与投融资服务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广大康奈尔中美科技转移中心总裁林文浩表示,中心是由深圳前海广大集团和美国康奈尔大学合资设立,主要为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促进先进科技成果在中国快速转移转化。目前,中心通过技术转移手段已经积累一批高质量的先进技术,并汇集大量相关创新人才,为高校提供专业服务,以实现高校技术的转化。

  培养既要科研又要实践的高校人才

  如果把科研成果比喻为科技创新过程中开出的花,那高校的科研人员则是培育花朵的土壤。为了创新培养高校人才,英国阿斯顿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院院长阿西夫·艾哈迈德表示,要对学生坚持多模块、个性化培养。同时,要将人才培养融入科学研究之中,学生既要科研也要参加实践,让创新人才真正为社会服务。

  “高校可以做基础性研究,但创新很多人不一定有勇气。”阿西夫·艾哈迈德认为,学校必须要让学生去认真体验,才能进行创新,更好地服务社会。当然,论文发布、基础研究也要去做,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肖玲介绍,滑铁卢大学非常注重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学生可以带薪实习、学以致用,每年有4个月可在校集中学习,然后4个月到公司实习。等毕业时,已经有了两年工作经验,这样学生也更愿意自己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