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丹村·样本

30.05.2014  13:12
14年来几经波折,今终开拆,为同类历史遗留问题提供借鉴价值 摘要:等候14年,鹿丹村这个深圳市政府决定的首个推倒重建的小区,今终开拆。在鹿丹村等待重建的14年历史上,至少有四次都差不多要启动拆迁了,却在最后关头错失良机。

        今天,鹿丹村12栋将会最先被拆除。

        之借鉴

        等候14年,鹿丹村这个深圳市政府决定的首个推倒重建的小区,今终开拆。在鹿丹村等待重建的14年历史上,至少有四次都差不多要启动拆迁了,却在最后关头错失良机。

        对于政府而言,分析鹿丹村问题的形成、积重难返和解决,对所有同类历史遗留问题无疑具有重大借鉴价值。

        对于开发商来说,鹿丹村的改造历程,也堪为当下深圳大规模城市更新提供的另一角度借鉴样本。

        A

        启动

        时任代市长拍板改造  争议随之而来

        政府机构改革后遗症“官改”“商改”摇摆不定

        公元2000年6月,时任深圳市代市长于幼军冒雨造访鹿丹村后,震惊于当时居民们全家“抗洪”的情形,当场拍板鹿丹村拆除重建,马上扭头问身边的原住宅局负责人:“3天之内拿出改造方案交付村民讨论,3年内彻底改造完毕,有没有问题?”住宅局负责人点头领命。

        这一情景,即使过去了很多年,鹿丹村业委会主任陈克仁依然清晰记得。

        但关于改造的争议随即而起。首先在原住宅局内部引起轩然大波。一名原住宅局退休官员透露,当时内部讨论很热烈,不少人认为,3天内拿出鹿丹村拆除重建方案,从技术上来说根本不可能完成,涉及那么大一个小区,规划设计拆除重建一系列情况十分复杂。而鹿丹村人听闻,当时市里高层对此事的意见也不一。

        虽然,在半年多后,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还是通过了鹿丹村的拆除重建方案,但关于其重建与否的争议远未消除。

        首先是关于房屋的质量问题,甚至在提出改造的9年多后,官方作出结论,整个鹿丹村24栋房子中,只有一栋房子被鉴定为危房。曾让很多人惊讶的鹿丹村“斑马楼”,被解释为,是修补墙体的措施导致裂缝看起来很大。直至有一些政府官员认为,鹿丹村里的大多房子基本还能住人,并没有到整体非拆不可的境地。与此同时,也有社会舆论认为,在香港,房屋维修从来都是私人的事情,鹿丹村房子是业主的,维修也好重建也好,政府没必要介入太深。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