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贤得:“钢铁战士”如何书写传奇

14.07.2017  10:55

麦贤得向记者介绍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时的照片。

  在全军首批“八一勋章”17名候选人公示名单中,有一个名字让潮州人深深引以为傲——麦贤得,从饶平县汫洲镇走出的“钢铁战士”。

  建军节前夕,我们走进英雄家中进行探访。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要稀稀拉拉。”尽管头部重伤带来的后遗症已经有了明显康复,但麦贤得仍难以长时间与人交流,多是他的妻子李玉枝向记者介绍麦贤得的情况,麦贤得不时回应只言片语。然而,他时刻念叨的这句话却令人印象深刻,这不仅是在解释记者对他教育子女十分严格的疑惑,也是在诠释他为人处事最大的坚持。

   “钢铁战士”怎样书写传奇?

  走进麦贤得家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门边墙壁上悬挂着麦贤得半世纪以来的老照片——有伟人接见、有伤愈出院、有少年英气、也有桑榆暮景……这就像一张照片中麦贤得胸前满满的勋章一样,记载着这位沧海英雄不平凡的过往。

  麦贤得的英雄传奇,要从半世纪前新中国成立后最大一次海上歼灭战大捷说起。1965年8月6日凌晨,福建东山岛海域,台湾蒋介石军队“剑门号”和“章江号”两艘敌舰入侵,包括麦贤得所在的611艇在内的我军舰艇出击迎战。炮火轰鸣中,611艇中弹停机,一块弹片,打进了轮机兵麦贤得前额太阳穴附近。

  在头部重伤,脑液外流,眼睛已经看不见的情况下,麦贤得继续坚守战位3小时。凭着平时苦练出来一身“夜老虎”的本事,他在黑暗中奇迹般地从几台机器、几十条管道里,检查出一颗只有手指头大的被震松的油阀螺丝,成功排除故障,保证了机器的正常运转。直到重新焕发活力的军舰击沉敌舰后,麦贤得陷入昏迷。

  “八六海战”取胜的消息传出,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之时,麦贤得的伤势也牵动着中南海,毛泽东主席派贺龙、叶剑英元帅专程看望,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抢救,国防部授予他“战斗英雄”荣誉称号。麦贤得的传奇故事被写成《钢铁战士麦贤得》一文在报纸上刊发,还被编入小学课本,英雄的形象从此深入人心。

   英雄受屈 谁人为他正名?

  从潮州饶平一个平凡渔民家庭的孩子,到身穿海魂衫、头缠染血绷带的海战英雄,出院后的麦贤得不辞辛苦,时常应邀到部队讲战斗经历,作革命优良传统教育,而“陪伴”着他的,却是头部重伤带来的智力衰退、语言障碍、外伤性癫痫等后遗症……

  尽管康复之路遥遥无期,但麦贤得依旧乐观顽强地面对生活。可他没想到,1971年,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林彪的出逃风波席卷全国,自己竟也受到牵连。“他‘战斗英雄’的证书上印着国防部的章,当初也是林彪授予的,就被‘株连’了。”李玉枝回忆说。

  “那是我们一家子最艰难的时候——有人就说他是‘假英雄’,周围的小孩也常跟在后边起哄,他在前边走,孩子们就在后面用球、沙包掷他……我相信他是真英雄。我跟人说,因为炮火(麦贤得)差点丢了命,是党和人民救了他,这哪里假得了。”李玉枝说,被“株连”的事情虽然没有大范围传开,但因为“文革”还没过去,很多人都怕被影响,麦贤得就被疏远了。

  “那段时间他心情很低落,很委屈,不吃饭也不吃药。”面对无妄之灾,铁骨铮铮的麦贤得也难免低落,病情出现反复。部队的军医给开了5片止痛药了事,好在后来家人不放心,及时送他到医院,麦贤得的病情才稳定下来。

  英雄承受得了伤痛,却难以承受人们的误解。病情稳定下来的麦贤得一开始依旧不肯吃药,李玉枝只能不厌其烦地像哄孩子一样劝丈夫,跟他说吃了药身体才会好,才能上舰保卫祖国,“老麦听到自己能重返岗位,才肯把药吃下去”。

  “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最惨,部队发的节日慰问品我们是没份的。”为了麦贤得的康复,李玉枝每月几十元工资给花在麦贤得身上,还在房前屋后开垦荒地,种菜养鸡,给麦贤得补充营养。这样惨淡的日子,一过就是16年。

  直到了1987年建军60周年全军第二次英模代表大会的时候,麦贤得的名字才重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因为麦贤得连自己的生日都记不清,后来李玉枝便将“8月6日”这一意义非凡的日子当作他的生日,多年来一直以此感恩党和人民救了麦贤得一条命。1987年,适逢央视有个采访英模的任务,便来到汕头,拍摄麦贤得过生日的场景。

  节目一经播出,麦贤得的英雄事迹和多年来的生活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全国各地一下来了六七百封信件关心麦贤得的生活,这让麦贤得一家始料未及。李玉枝说:“那时信件里很多就说,你们广东不能把他当成你们省自己的英雄,他是全国人民的儿子,他文革期间怎样怎样,但他的功绩是怎样怎样,说了很多很多,我看了也很感动,这种感觉就像我当年刚认识老麦对他的那种崇拜。”正如麦贤得相信的那样,党和人民终于给了他一个公正的说法。一家人多年的委屈,在那一刻化作清泪……

   狼爸”“虎父” 哪个才是真身?

  在采访中,麦贤得给记者印象是一位处事很严谨的人——走路仍有些腿瘸,但身子挺得直直的;冲泡工夫茶时自己动手,不肯让别人代劳;茶杯不够了,不肯随手拿旁边的杯子,坚持到厨房拿同款的茶杯来用……李玉枝告诉记者,多年来,麦贤得生活中一直以党员、军人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什么事都要一丝不苟,这一点子女们有着最深刻的体会。

  人们眼中的英雄,在子女儿时的眼中,却是个极其不可理喻的人——管教严厉,容易发脾气,还经常动手打他们。

  因为忘不了大海的情缘,夫妻二人为儿女分别取名“海斌”“海珊”。女儿海珊才五六岁大时,喜欢跟邻居小孩打闹。有一次,一群小孩相互拿地上的沙土丢来丢去,恰好被麦贤得碰上了,海珊这才知道父亲的“厉害”。“他直接跑出去追女儿,那时女儿还以为爸爸是来追她玩的。爸爸一追女儿就跑,等到女儿被抓住的时候,这下事情就大了。直接被倒吊起来拿鞋子抽打。”邻居发现了,赶紧上前劝,麦贤得这才收了手。

  “那时孩子都小,不懂事,老麦又控制不了自己情绪,(孩子)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就打。”李玉枝说,在病痛的折磨下,麦贤得脾气十分暴躁,语言障碍更是成为了和孩子沟通的一道鸿沟,手脚几乎成了他与孩子唯一的交流方式。

  有一次,儿子海斌被麦贤得教训后,哭着问李玉枝:“你当初怎么会嫁个这样的人?”童言无忌,在李玉枝听来却有如锥心利刃。李玉枝开始给子女讲麦贤得当年的英雄事迹,讲他受伤后的情况,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去相信他们的父亲并不是他们看到的样子。可当时兄妹俩已经对麦贤得产生误解甚至怨恨,加上当时麦贤得仍受波及,兄妹俩在学校也听到一些风言风语,他们并不相信李玉枝的话。

  过后,李玉枝想方设法去缓和麦贤得和子女间的矛盾,情况渐渐有所好转。就在1987年,央视节目播出,他们家不断接到全国各地来信的时候,海斌和海珊也终于相信自己父亲是个英雄这一事实。“那时的第一封信,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是湖北省秭归县团委485名青年,集体写信来,说被老麦的英雄事迹感动。”拿到信件的李玉枝第一时间把信给了孩子,“后来孩子们看了信件,哭着跑到厨房跟我说,妈妈,原来还有这么多叔叔阿姨认识我爸爸的。

  “我那时跟老麦说,党和人民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公正的说法,我们过去以党员的身份,以军人的身份来严格要求自己,你已经做到了,你的委屈也都过去了。接下来,我们要以更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说,从今以后,我们要继续传承这一传统,教育后代。”李玉枝说,他们一直以军人的标准来教育孩子,后来他们长大了,自己要走的路还是他们自己决定。

  常言道“虎父无犬子”。一子一女都“子承父业”———参了军。海斌在1996年湛江抗洪救灾时,还因为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现在,麦贤得的孙子已经16岁大,外孙女也有13岁了。问起麦贤得怎样教育他们时,李玉枝打趣道:“也就是讲‘一是一、二是二’,他也没别的好讲了。

   英雄暮年 缘何不改初心?

  李玉枝回忆刚和麦贤得结婚后的日子,给出的评价是“好难过”。而日子久了,她看到了麦贤得朴实善良的本性。“路口要挖水沟,他撸起裤管就去帮忙;邻居6楼的老太太拉煤回来,遇上下雨,他拿木板一下搬二十多块煤上去;逛菜市场,看到有不良商贩以次充好,他提醒买菜的不要上当……”李玉枝说,到外面遇上不平事,比如有小贩缺斤少两、有年轻人骑单车横冲直撞,麦贤得都会上前替人讨要公道。

  邻居一位老人脚烂了,需要蜘蛛来治疗,谁敢去弄啊?“老麦”听知后,二话不说,嘴上叼个手电筒就到公用厕所里抓蜘蛛,一星期去抓一两次。“一开始我还不知道,后来人家才说,你们怎么能让战斗英雄去干这个……”李玉枝笑着说。但她也明白,即便自己一早知道,也阻止不了老麦去做这种事。不管在什么年代,他心中所念叨的,总是“学雷锋,做好事。

  2012年的时候,麦贤得因为身体问题几次进了重症监护室,李玉枝也含泪签了好几份病危通知书。所幸,好人有好报,麦贤得的身体最后还是好转起来。他们跟孩子说,人要知道感恩,要趁有能力的时候多回报党,回报社会。

  后来,麦贤得夫妻二人回到麦贤得的家乡,到他们经常捐资助学的汫北小学看一看。当知道学校没有图书馆时,他们便拿出积蓄,为学校购置书籍桌椅,办起图书馆,随后还经常捐赠书籍,关心学生们的学习生活。

  “去年我们组织学校三好学生,大概50人,到汕头参观汕头大学,去海军码头到舰艇上参观,还到石炮台公园进行爱国教育。”李玉枝说,今年7月他们还要继续组织汫北小学三好学生到叶剑英故居进行红色教育。“我们也只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应该的,应该的。”李玉枝说道。

  “书、心画也。”是西汉文学家扬雄的一句名言。在参观麦贤得书房的时候,记者有幸看到他墨宝——“浩然正气”“厚德载物”“精忠报国”……都是很正能量的字。麦贤得写字,十分专注,每一笔的耗时也比平常人更长,李玉枝静静在一旁研墨,看到这和谐美好的一幕,记者在心中不由默念“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以作祝福。

 

麦贤得在家中书房练写书法。

   对话麦贤得妻子李玉枝——“老麦是真正的英雄

   记者:您曾经说过,您和麦司令是“政治婚姻”,但后来,两人 “从没感情到有感情”?

   李玉枝 :1971年,组织安排我们在南春路老党校那里见面。当时老麦“钢铁英雄”的事迹已经广为人知,但我还从没见过他。那个年代是这样的——他在打球,我和其他几位姑娘,一人手里拿一张报纸,偷偷看他。当时就觉得他个头挺高,挺帅气的。但我们也知道,受伤给他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嫁给他意味着要照顾他的一生,后来组织让我考虑,姐妹们包括当时我们县的领导都反对。但我就想,我愿意协助组织,给英雄一个正常人的家庭。这也是后来我自己放弃穿上军装的原因。

  1972年结婚的时候,就是他爸妈和六叔(弟),及部队几个人参加。我自己一个人参加。炒几个菜吃,就算把婚结了。“婚宴”上,他唱了一句“高山顶上一棵松”,我唱了一段京剧《智取威虎山》:“时刻听从党召唤,专拣重担挑在肩。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这也是我当时心境的写照。

  如今几十年下来,相处久了,对他认识也越来越深。在我心目中,老麦是真正的英雄。知道他是好人,我不能亏待他。

   记者:这么多年,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他的理想信念始终没变?

   李玉枝 :是。几十年来,他总是反复念叨,要“学雷锋,做好事”;教育子女“一是一,二是二,好就是好”“要为革命事业勇往直前。”在一些人看来或许不近人情,但他是真信、真做。

  文革后,有过一段情绪很不好的日子,不吃药,不就医,大家怎么劝说都没用,因为人家说他是“假英雄”。我就拉着他手对他说:“老麦,战火中,是党和人民给了你第二次生命。如今你有一双儿女,有一个家庭,天大的事,我帮你顶起来,我们共度难关,才对得起党和人民给你的这条命。我们也相信党和人民最终会承认你的。”他当时噙着泪,点点头。

  (一旁泡茶的麦贤得静静听着,微笑着点点头。记者问他:“您记得阿姨当时这句话吗?”他笑着点头说:“记得。”)

   记者:得知成为“八一勋章”首批候选人时,您和麦司令有什么感想?

   李玉枝 :17名候选人,到时会选出10人。前些日子组织来考察时,我和老麦说,有组织的培养,才有你麦贤得。有党和人民的关心,才有我们的今天。党和人民给了老麦第二次生命,为了国家的安危挺身而出是他作为一名的军人的职责。老麦从军参战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也见证了国家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这离不开部队军人对国家的奉献。我和老麦都认为,现在虽处和平年代,但仍有无数的年轻士兵为了国家的安全,在茫茫大海上保家卫国,他们的辛苦不言而喻,他们肩上的任务更重。我们应该把荣誉让给他们,部队的光荣传统,也更需要他们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是。把革命光荣传统一代代传承下去。”麦贤得认真地说。)

汫北学校学生在参观“战斗英雄麦贤得事迹展览”。

   汫北小学师生眼中的麦贤得

  汫北小学校长黄清辉:“战斗英雄”麦贤得对我们学校而言,是一种精神财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非常感谢麦老和他的夫人李玉枝这么多年来对学校的关心和关注,他们为学校设立图书馆,奖励学习好、讲文明的学生,还带领品学兼优的学生到汕头市、梅州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们受益匪浅。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深受麦老顽强精神的影响,学生们的道德品行一年比一年好。

  汫北小学五年级学生麦烁淮:我是听着麦爷爷的故事长大的,我很佩服麦爷爷的战斗精神。第一次听说麦爷爷头部中弹还继续坚持战斗,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这得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啊。麦爷爷的这种精神一直鼓舞我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汫北小学五年级学生麦淼娜:小时候爸妈就经常跟我讲麦爷爷的传奇故事,上了小学后才知道原来麦爷爷也在汫北小学读过书。这几年麦爷爷每年都会到学校看我们,关心我们的学习,还给我们送来图书,我们可高兴了。麦爷爷人很好,很和蔼,每次见到他他都是笑呵呵的。我希望他身体健健康康,有空就回来母校看看我们。

   链接

   “八一勋章”首次评选 饶平籍英雄麦贤得成候选人

编辑: 苏仕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