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黄牛:12306究竟在拷问谁的智商

09.12.2015  01:28
对于12306已经实在无力吐槽,如果不是在今年12306又破天荒的搞出一个“图片验证”,恐怕今年就这么过去了——无论是媒体还是普通用户,都已经想不到新的词对它进行吐槽了。面对用户的各种花式吐槽,12306将其解释为,“层出不穷的图形码能够有效打击黄牛和抢票软件,虽然影响了一些用户体验。

原标题: 防范黄牛:12306究竟在拷问谁的智商

  文|杨君君

  对于12306已经实在无力吐槽,如果不是在今年12306又破天荒的搞出一个“图片验证”,恐怕今年就这么过去了——无论是媒体还是普通用户,都已经想不到新的词对它进行吐槽了。

  今年,12306上线了图片形式的购票验证码,囊括了几乎上到天文、下到地理、中间到明星八卦的各类知识,普通用户如果想要顺利购买一张火车票,必须要答对问题。令人想不通的是,这些问题简直让人倍感无力,什么“请点击下图中所有的百合”、“请点击下图中所有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由用户戏言,“买张火车票比考大学还难”。

  12306官方对于验证图片的设计也是“煞费苦心”。经过媒体统计,此次12306共计上线581种图片验证,其中包含动植昆虫、食品果蔬、日用百货、办公用品、户外运动、家电3C、生活用品、珠宝饰品、出行工具、传统文化、公共设施、专有名词十二类图片。这还不算……不知道是不是“临时工”所为,12306上的这些验证图片像素似乎还不太高,很难进行辨认。

  面对用户的各种花式吐槽,12306将其解释为,“层出不穷的图形码能够有效打击黄牛和抢票软件,虽然影响了一些用户体验。”好吧,也是醉了,用这么逗逼的方法,竟然是为了防-范-黄-牛……而对于图片不清晰,是为了达到“人都不好辨认,机器更难进行辨认”的效果。

  一剑杀了我算了!

  如果12306自创的这个方式才是防范黄牛的正确姿势,估计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世界和平、人类发展了,还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么?

  银行因为怕用户银行卡密码被盗,规定所有取款超过100的都必须带着身份证去柜台办理;公安局规定,每个人随身必须带着急救药箱,随时防范恶性事件发生;学校规定,考试中,每个学生必须裸体,并且用统一配备的文具,以防大家作弊;医院规定,为防止医生收红包,医院进行统一的封闭管理,把人送到医院后,由医院代为照顾,家属不得陪同……

  如果说仅仅是为了防止黄牛,就给买一张火车票设置如此高的门槛,那实在是太天方夜谭、本末倒置了。问一个问题,12306防范黄牛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能让大家买一张火车票么!可是现在,买张火车票还要经过知识测验,而且考卷都是劣质的,很多人都为此抢不到票,意义又在哪儿?

  有网友算了一笔账,按照12306网站购票518种验证码来算,要输入两个关键词的规则,排列组合多达336980种。一次性输入准确的比例为8%,两次输入准确的比例为27%,三次甚至4次以上输入准确的比例为65%。如果一次性输入成功的平均用时为5秒的话,按照热门车票“秒光”的情况计算,每输错一次验证码,就意味着当次购票成功率下降80%左右。

  似乎不用多说什么了吧!就这样,专家给的解释是,“建议大家刷到相对容易的图片再进行购买!”服了,等待刷到答得上来的图片,黄花菜都凉了。

  更何况,有专业人士分析,12306使用的所谓“知识问答”+“模糊”的方法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卵用。根据媒体披露,借助于Google等巨头的智能识图技术,电脑软件能够识别大部分图片的涵义,准确率达到85%。此前也有消息称,已经有软件公司根据搜索大数据对图片进行识别,正确率达到90%。

  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出,12306的做法,无疑给黄牛抢票增添了门槛,毕竟不是所有的黄牛都能在第一时间使用相关的技术,而且有一定识别错误的机率。但是为了给黄牛设置这一点点门槛,12306给用户设置了更高的门槛,一次输入正确比例仅为8%……

  阴谋论一点来说,难道12306自己不知道这样的方式压根没用么?就算技术再烂,人员再“临时工”,估计上文提到的问题,不需要太高的智商就能想到吧。更加重要的是,黄牛真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在网上刷票么?

  呵呵,恐怕12306难以逃脱“互联网+”下急于做出政绩的需求。

  “秀给大家看”,似乎是对12306这种做法的唯一解释了,一方面采用这种做法,似乎在说,“看,我们一直在不遗余力的打击黄牛”,对于一些相对高端的黄牛,类似于内部票、先下专卖点的票、留用票视而不见,反正也没多少人知道;另一方面,试图借此掩饰大家买不着票的根本问题,即列车线路分布是否合理,如何进一步提高春节运力等等。“宁可被你们骂这个,也不愿意被你们直接揭短”,哈哈,这也许就是到现在为止12306都还没有做出正面回应的原因。

  毕竟,对于这件事,12306可以向上解释,“虽然做的方法不对,但初衷还是好的么!

  在今天,新华社发文,质问12306的“冷处理”,赞!但是在官媒之后,估计更多人想要知道的是,接下来是否会变,是否应该有人为此担责。估计开发这套系统,也花了不少的钱吧……

  诚然,在政府提倡“互联网+”的情况下,各个跟国计民生相关的事物都有可能借此东风而得到提升,但是一旦这种东风太过凶猛,留下的只有可能是“大跃进”式的狂欢。

  2015年的12306,一定会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它不仅会让人联想到了那个“没有粮食可以吃肉”的典故,更会让人诧异,这竟然是一个发展如此之快国家的铁路部门所做的决定。

  不过,估计现在狂欢的倒是那些个企业,开始做各种借势营销的段子……不妨,娱乐一把有何不可!只是,在做段子的你,有抢到票么?

   作者微信公众号:yangjunjun42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