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揭同心|黎位林:舍小家为大家,投身扶贫工作已十一载
今年是大岭山驻惠来县帮扶工作队领队黎位林在揭阳市惠来县工作的第7年,也是他投身扶贫事业的第11个年头。
11年里,他辗转罗定、惠来多地,上山下山,走村串户。每到一处,黎位林都在当地积极培育特色产业,提升村容村貌,精准扶贫不漏一户,帮扶不漏一人。
“2009年第一次去罗定的时候儿子才上初中,现在已经抱孙子了。”回顾11年来的扶贫工作经历,黎位林说其中有苦也有甜,“但是我不后悔。”
大岭山驻惠来县帮扶工作队领队黎位林
10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
去年7月,溪西镇西尉村村民詹娟玲用上了崭新的缝纫机,缝纫衣服效率提高了,一天能多挣70元。
詹娟玲的丈夫詹炳树在珠三角地区务工时摔到小脑导致无力工作。家中还有残疾的家公以及6个小孩,只能靠詹娟玲帮人代工缝纫衣服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是村里典型的贫困户。
2020年6月,在走访中,黎位林留意到詹娟玲原本的缝纫机是租用的,因为残旧导致经常卡机,便萌生了帮助詹娟玲一家的想法。随即,在黎位林和工作组的推动下,西尉村利用8000元引导资金为詹娟玲更换了两台新款缝纫机。
“现在一个月能赚3000元呢。”坐在缝纫机前,实现了在家就业的詹娟玲笑着算起了“幸福账”。
惠来县溪西镇西尉村扶贫车间
同样的笑容也出现在隆江镇北洋村村民陈文通的脸上。1月3日早上7点,陈文通来到位于北洋村的龙虾养殖基地,开始一天的工作,除草、喂食……“我们是打散工的,一天能赚150元。”陈文通高兴地说。
时间回到2019年12月,北洋村东北侧“山尾洋”226亩土地租赁期满,北洋村有村民想承包这片土地用于养鱼。
“当时我觉得不行,村民没经验,没技术,最终还是会亏本。”在黎位林看来,寻找优质企业合作开发这片土地,利用优质的水源,养殖经济价值比较高的水产品,才能带动北洋村和贫困户增收,发家致富。
在大岭山镇委镇政府的指导下,黎位林和工作队多次深入企业、村委沟通协调。最终在去年8月,北洋村以“村+公司+贫困户”的形式,与惠来县东森生态种养有限公司合作养殖澳洲淡水龙虾,一年能增加40万元的集体收入,同时为10名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机会。
在大岭山对口帮扶隆江镇、溪西镇的10个省定贫困村中,像詹娟玲、陈文通这样昂首迈向新生活的村民比比皆是。
在大岭山帮扶工作组一系列帮扶措施下,截至2020年11月底,10个村中,有劳动力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821元,比省定脱贫标准高出70%,如期实现10个贫困村、518户贫困户共2414人全部脱贫出列。
惠来县东森生态种养有限公司的澳洲淡水龙虾
坚守扶贫工作11载,心中却有“两个遗憾”
11年的扶贫工作,黎位林把自己奉献给了扶贫事业,也因此常常无法顾及自己在东莞的家。回首11年,黎位林坦言有“两个遗憾”。
扶贫工作初期,每当从家中出发,黎位林的小儿子总是哭闹着拉着他的手不让走。“小儿子起初也不理解,觉得别人身边都有父亲陪伴。自己的父亲却天天不见人。”
“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有一次儿子犯错了,我教育他,他跟我说:你都不在我身边,你有什么资格讲我?”谈及此事,黎位林有些哽咽。“感觉很对不起两个儿子,错过了他们成长的历程”。
“第二个遗憾就是,我2013年还在罗定的时候,父亲中风去世,我也没有见上最后一面。”黎位林说。
“真的多亏了她忙里忙外照顾两个儿子,很辛苦。”黎位林说,老婆一开始非常理解自己的工作,但是随着扶贫时间的拉长,逐渐变得不理解,但最终坦然接受,不再对他有所怨言。
尽管深感对家人有所亏欠,但是黎位林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人生有此一回经历,不亏。贫困地区人民幸福的笑脸,是对我们工作最高的认可,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在他心里,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早就像他的亲人一样。
“好在两个儿子还是挺懂事的,现在都成为能独当一面的人了!”在遗憾之余,黎位林心中也有欣慰。2013年,黎位林前往罗定时,小儿子才上初中,现如今,他已经是两个小男孩的爷爷。
“现在每次回家,看到两个孙子的笑脸,再多的辛酸,再苦也觉得没有什么。”黎位林说。
惠来县溪西镇西尉村全景
文字:刘维佳
摄影:程永强 视频:程永强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