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将加速出台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
23日,“粤创粤新”广东创新驱动发展主题大型网络采风团抵深,以全媒体视角聚焦和宣传深圳创新成果。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虎向52家媒体介绍了深圳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情况。目前,深圳全市科技型企业超过3万家,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为同期GDP增速的2倍。
“粤创粤新”广东创新驱动发展主题大型网络采风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和广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主办。新华网、共产党员微信、人民网等52家中央新闻媒体、国内知名自媒体公号及广东省内主流媒体组成的百人全媒体采风团,将先后前往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城市,实地走访10余家科技创新企业、科研机构、孵化基地。
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虎出席采风团深圳站见面会,他介绍,作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近年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08年以来,深圳制定出台了全国首部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率先发布促进科技创新的地方性法规,制定实施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先后出台了自主创新“33条”、创新驱动发展“1+10”文件等系列政策,从财政金融支持、人才支撑、创新载体建设、科技服务业发展等各个方面,全面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形成了覆盖自主创新体系全过程的政策链;近年来,深圳累计建设了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1146家;此外,深圳还开展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式改革,建立无偿与有偿并行、事前与事后相结合的财政科技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银政企合作、科技保险、天使投资引导、股权有偿资助等支持方式,全面撬动银行、保险、证券、创投等资本市场各种要素资源投向科技创新。
据介绍,2014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达643亿元,占GDP比重达4.02%,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16万件,连续11年稳居全国首位。去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为同期GDP增速的2倍。目前深圳全市科技型企业超过3万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700家,4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3D显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创新能力处于世界前沿。张虎表示,深圳正加快实现从应用技术创新向基础技术、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创新转变,从跟随、模仿式创新向源头、引领式创新跃升。
张虎在见面会上透露,目前深圳正按照国务院批复的要求,加快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实施方案出台,努力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组合拳”,继续保持和扩大深圳经济特区的创新政策领先优势。
今天,“粤创粤新”网络媒体采风团还将走访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大疆科技有限公司、中兴通讯有限公司,感受深圳创新企业的发展态势与勃勃生机。
■对话
23日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虎,市政府副秘书长高国辉,深圳市科技创新委主任陆健,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佳晨与来自全国的网络媒体积极互动,并围绕构建创新生态体系、打造国际一流创新中心、广深科技创新竞合关系等问题,给予了务实而坦诚的答复。
媒体:今年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要打造国际一流创新中心,实现这个目标,深圳有哪些短板,如何突破?
张虎:目前来看,深圳建设国际一流创新中心,主要面临五方面困难:一是创新人才存在缺口,根据我们的测算,要想建成国际创新中心,深圳目前的高层次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缺口在30万左右,我们的人才数量不够,而且人才的机构也需要优化;二是基础研究和财政投入不足,2014年深圳全市的科研投入大约是643亿元,其中“90%的研发投入”在企业,财政投入的力度还需要加强;三是创新载体依然不足,创新发展难以形成强大的支撑;四是产业业态仍待调整,一些低端落后的产业需要尽快淘汰,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要加快;五是土地资源存在瓶颈,深圳地理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大部分可建设用地已经开发,未来不论是建大学还是落户创新载体,都面临土地资源的约束。
为解决这些问题,深圳的思路也很清晰,一是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深工作;二是推动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拿出更多财政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三是在发挥深圳优势引入创新载体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让一些基础性、源头性的创新载体落地深圳;四是协同推进整个城市的产业转型。而在破解土地瓶颈方面,我们积极开展城市更新,近年来采取整村统筹改造的方式,解决了一些创新型企业落户的问题。
媒体:深圳涌现出的创新企业不少,创新人物也很多,但感觉上能够给社会带来巨变的源头创新能力还显不足,未来什么时候能出现深圳的“乔布斯”?
张虎:确实,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深圳在技术应用层面的创新比较强,但基础性创新特别是源头创新存在短板,只有加强源头创新才能出现对社会产生裂变式影响的技术,包括你提到的乔布斯。当前,深圳一些企业已经在源头创新上进行了探索,比如说光启研究院,这家机构的技术是前沿性的、颠覆性的。我想,深圳只要把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得更加完善,未来一定会出现自己的乔布斯,但具体时间很难预测。
媒体:张虎常务副市长在广州、深圳两座城市都工作过,两地在科技创新方面是竞争比较多,还是合作比较多?
张虎:广州和深圳是广东省科技创新的两个重要引擎,两地只有加强合作,才能为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广州在科技创新方面有自身的优势,比如广州不仅高校多,而且质量高。科技创新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广州的医疗水平比较高,这有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优势。同时,广州的历史有2000多年,整个城市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这是能够支撑创新的重要因素。而深圳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也有自身的优势,这里的市场化程度高,高校数量不多,反而倒逼深圳企业创新能力非常强,我们的产学研转化率非常高。我想,在科技创新领域,广深既有竞争,也有合作,而且竞争是为了更好的合作。
媒体:和珠三角的其他城市一样,深圳也是依靠“三来一补”产业起家的,当前在打造国际创新中心的过程中,深圳对传统产业持怎样的态度?
高国辉:“三来一补”产业确实对深圳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传统产业没有沉陷,它们还在继续发展。比如说钟表产业,全世界70%的钟表零部件产自深圳,我们的钟表品牌在瑞士也是非常受欢迎的;比如说我们的服装产业,尤其是女装,现在采购服装,各地都会来深圳看一看;比如说我们的眼镜产业,现在全世界80%的镜框生产都在龙岗。按过去的标准,这些产业都属于传统产业,但是我们把这些产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结合起来,就给予了这些产业新的生命力。科技创新并不是说只有信息产业,我们3万多家科技创新企业,有许多来自于传统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