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珠三角频现“百万年薪聘校长”?
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陶达嫔)8月28日,广州市教育局公布《广州市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试行)》,给出最高150万元安家费的待遇,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名校长、名教师,并不同程度匹配双薪、科研补贴、放宽年龄要求等“柔性政策”。近期,广州市下辖的天河、增城、花都等区,也相继出台了引进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办法。其中,花都、增城还给出了最高补贴200万元安家费的条件。
出现引进名校长名教师“潮”现象,并非广州一地独有。记者观察到,今年上半年以来,广州、深圳、佛山等多个珠三角城市,先后出台重金聘请名校长名教师的政策,给出百万安家费、百万年薪、“绿色通道”、“柔性政策”等高薪待遇。广州中学首任校长吴颖民教授表示,今年以来珠三角城市密集高薪纳贤引进名校长名教师的做法,是近十年来珠三角地区基础教育人才引进较为突出的现象。
一直以来,高薪引进人才主要集中在科技、IT、金融等技术性行业领域,重金纳贤现象为何开始在基础教育领域出现?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认为,对中小学名校长名教师“求贤若渴”,折射出社会对优质教育需求越来越强烈,也显示出政府的发展理念之变。基础教育水平已成为继社会环境、商业信息、政府服务等之后的又一重要区域竞争力要素。发达的基础教育,既是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力引擎,也是引进各类高端人才、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力。
现象 “书中自有黄金屋”
今年上半年以来,广州、深圳、佛山等珠三角多个城市,先后出现百万薪酬以上公招名校长名教师、重金延揽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的现象。
今年4月,总部位于佛山的博实乐教育集团(原碧桂园教育集团)向社会发出邀请,以100万元到200万元不等的年薪待遇公开招聘国际学校和双语学校校长。博实乐教育集团方面称:“我们对名校长和名教师的需求很大,现在这些岗位人才的缺口还挺大。”
5月,广州市增城区也向全国发出基础教育人才集结令,为弥补区域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不足,提升区域教育质量,引进百名名校长、名教师和青年骨干教师,最高给出税后200万元的安家补贴。
7月,广州市天河区发布消息面向全国公招中小学副校长及教师,一经录用最高可享受近100万元的住房补贴。
同样在7月,深圳坪山区坪山高级中学向全国公开选拔校长,可以采取协议年薪制,年薪标准为税后100万元,并将享受税后100万元的安居经济补贴。在此之前,深圳市福田区早在2012年就开先河以百万年薪引进了5位中小学名校长,此后深圳多个区又陆续以百万薪酬待遇从全国各地引进了多名高层次中小学校长,还陆续以高薪待遇、“绿色通道”等政策引进了大批骨干教师。深圳市教育部门表示,这是为了推进教育优质化、现代化和国际化。
8月25日,广州市花都区发布“英雄帖”,以200万元安家费向全国招募高层次教育人才。
8月28日,广州市发布的《办法》称,将以税后最高150万元安家补贴的政策公开招聘名校长名教师。这也是广州近年来首次出台专项引进基础教育类高层次人才的政策。广州市教育部门表示,出台专项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办法,是为满足广州市基础教育事业单位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开辟引进优秀人才的绿色通道。广州还提出了人才柔性引进的思路:“如果引进的人才不符合广州市人口准入条件,或者人才本人选择不入编,可以柔性引进,人事关系不转入用人单位。柔性引进的人才的年龄一般不超过70岁。”
探因 基础教育将成引才重要引擎
珠三角地区为何出现引进名校长名教师“潮”?记者梳理发现,不同地方的政策出发点不同,但都指向优质基础教育。
“对基础教育人才的需求,也是人们消费结构变化带来的影响。”胡刚认为,随着广州人均年收入不断增长,这几年每个家庭的需求有了很大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满足于吃、穿,后来提升到对家居、电器的需求,最近十几年中产阶层追求的是房产、汽车等,近年来开始出现新的变化,收入高的家庭不再满足于房和车,小孩的教育、家庭的医疗、旅游及高品位文化消费,成为中产家庭的主流消费。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好学校、名校长、名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大。
人们的需求发生变化,政府的发展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胡刚认为,以前把医院、学校作为产业发展的配套服务,现在医疗、教育本身就已经发展成为高端服务业。而且,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人才迁移(引进)的第一考量要素。提供优质教育、医疗服务已成为招商引资、吸引各行各业人才“扎根”落户的重要因素。从这个角度来看,基础教育环境已成为继社会环境、商业信息、政府服务等之后的又一重要区域竞争力要素。
胡刚表示,办一所好的中小学属于“投入小、见效大”的事情,如果下力气去做好基础教育,发达的基础教育将成为引进各类高端人才、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
“对名校长、名教师的‘求贤若渴’,折射出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也让地方政府和市场资本对基础教育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吴颖民教授对广东基础教育有着30多年的观察和研究。他说,珠三角地区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已开始陆续引进外地名校长、名教师,但之前引进的力度没有这么大,主要以“编制”和“教师待遇较高”的要素来吸引外地名校长和教师,今年以来珠三角多地密集推高薪纳贤引进名校长名师的做法,是近十年来珠三角地区基础教育人才引进较为突出的现象。
观察 过去十几年外来校长做得很好
百万高薪聘请名校长、名教师,到底值不值?他们能为当地教育带来什么?广州、深圳、佛山等地高薪纳贤引进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的做法,受到业界关注。有教育界人士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人才的价值。也有观点表示期待看到效果。
“相对于名校长的‘稀缺性’,百万补贴引进名校长、名教师其实并不算高。”在吴颖民教授看来,一位名校长对于学校来说,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而一位好校长的培养周期又很长,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摸爬滚打才能逐渐成长为名校长。如果没有很强的条件吸引力,很难吸引到这样的人才。
“过去十几年珠三角从外地引进来的校长、教师,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等教育相对发达的地方。这些地方人文底蕴比较深厚,这些校长教师的个人能力较强、眼界又较开阔、理论修养也较好。”吴颖民教授介绍,以广州为例,广州不少教育强区的名校长都是近十几年从外地引进来的,他们确实对广州的教育带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记者梳理广州基础教育界多位知名专家及校长信息发现,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前任院长朱华伟和新任院长方晓波,以及广州近年来在家长心目中口碑好的学校如广州六中、广州七中、南武中学、黄埔玉岩中学等学校的校长,都是前些年从外地引进的知名专家和校长。其中,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前任院长朱华伟已于今年年初调任深圳中学校长,新任院长方晓波是广州市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办法新政高薪引进的首批专家。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当年对引进的5位高薪名校长的评价是,5位校长共同特征是四“高”——高学历、高职称、高荣誉、高素质。他们都处于年富力强的35-50岁年龄段,来深圳前都是其所在省、市的特级教师或骨干教师,有的还是省劳动模范,在当地教育界都很有名气。有深圳本土观察人士认为,近年来深圳基础教育能够不断提升、快速发展,与近年来深圳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大手笔投入分不开,其中就包括校园建设、引进师资等做法。
“一个好的校长来了能够带动培育一批名师,一位名师可能影响一批业务骨干,所以一批名校长名师来到珠三角,对珠三角的基础教育肯定带来正面的积极影响。”吴颖民建议,对外来名校长名教师,除了重金纳贤,还应该匹配一系列配套政策,让他们能真正施展才华、发挥作用。政府花大力高薪引进人才时一定要有科学的人才引进目标和正确的选拔标准,是选校长名气?是选在提高升学率方面有办法的?还是选教育思想端正,能高品位办学的?选才标准很重要。
8月28日
广州市发布相关办法称,将以税后最高150万元安家补贴的政策公开招聘名校长名教师。
8月25日
广州市花都区发布“英雄帖”,以200万元安家费向全国招募高层次教育人才。
7月
广州市天河区面向全国公招中小学副校长及教师,一经录用最高可享受近100万元的住房补贴。
深圳坪山区坪山高级中学向全国公开选拔校长,可以采取协议年薪制,年薪标准为税后100万元,并将享受税后100万元的安居经济补贴。
5月
广州市增城区引进百名名校长、名教师和青年骨干教师,最高给出税后200万元的安家补贴。
4月
总部位于佛山的博实乐教育集团(原碧桂园教育集团)以100万元到200万元不等的年薪待遇公开招聘国际学校和双语学校校长。
子女教育成为中产家庭的主流消费,社会对好学校、名校长、名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大。提供优质教育、医疗服务已成为招商引资、吸引各行各业人才“扎根”落户的重要因素。
——暨南大学胡刚教授
政府花大力高薪引进人才时一定要有科学的人才引进目标和正确的选拔标准,是选校长名气?是选在提高升学率方面有办法的?还是选教育思想端正,能高品位办学的?选才标准很重要。
——广州中学首任校长吴颖民教授
■逆耳之言
切忌把校长当行政干部
“有一个好校长,就有可能办一所好学校。但真正让校长把学校办好的前提是办学的自主权——有一个让教育能够不断遵循规律来发展的外部环境支持。”吴颖民教授建议,要让这批引进的外来名校长名教师真正施展才华、发挥作用、避免“水土不服”,切忌把校长当行政干部,一定要给足校长办学自主权。
“现在要校长参加的会议不少,有些校长三天两头在会议中‘泡’,而让他们真正深入课堂听课,和教师学生交流,自己阅读思考的时间并不多。”吴颖民建议,不应把校长当行政干部管,不要让校长疲于奔命参加各种会议。同时,要让学校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在选人、用人、学校机构设置、学校内部待遇等管理上,要放权给学校,充分信任校长。不要让校长精力更多地花费在他们的非专业领域,他们的专业领域是教育和管理,是帮助孩子和教师成长。
吴颖民教授还呼吁,名校长应该有更好的待遇来体现他们作为“稀缺人才”的价值,同时还应该给予校长自身更多学习提升的机会。毕竟,视野如井底之蛙的校长,不可能培养出有世界眼光的人才。(编辑 杨紫晗(实习))
编辑: 唐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