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12月28日,《中国交通报》第6版就我省圆满完成“县县通高速”目标做了专题报道。详情如下:
县县通高速 7000公里高速南粤驰骋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这是一个记录跨越的时代,这是一个书写速度的时代。
5年来,在广袤的南粤大地上,高速公路发展气贯长虹。广东省委、省政府从战略高度决策部署,省交通运输厅铁肩担纲,各单位同频共振、砥砺攻坚。从做好前期规划到狠抓建设管理,从严把质量、安全关口到重视科技创新,广东高速公路发展一路高歌猛进。
“十二五”收官之际,广东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7000公里,全省67个县(市)实现“县县通高速”,与陆路相邻省区(澳门除外)均有3条以上高速公路相连。全省高速公路逐步密织成网,描绘出一幅壮美的画卷。
5年,弹指一挥间。但这5年,对于广东交通来说,却是一个值得写入历史的发展阶段。一条条高速公路的建设,赢得了沿线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高速公路的不断延伸,拉近了全省的时空距离,有力地促进了粤东西北区域的振兴发展,逐步形成了全省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广东在2018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正逐步实现……
粤畅通 粤幸福
“江罗高速公路一期建成通车后,对于新兴县的众多企业来说,向东通过中江、广明和京珠高速公路等均可全程高速连通珠三角核心区,向西经云岑高速公路可以直达广西,可以极大地缩短企业的运输时间,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更有利于企业打开国内外市场。”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县长唐谊说。
唐谊跟记者算了一笔账,新兴县目前共有不锈钢企业50多家,每天会有超过40个货柜的不锈钢产品需要运到深圳、广州或佛山出口。与原来走国省道相比,高速公路能够降低每个货柜车至少100元运费。一年算下来,新兴县的不锈钢企业就可以节约150万元运输成本。
新兴县的不锈钢生产企业是江罗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的受益者,见证了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腾飞的带动作用。
高速县县通,民心寸寸连,经济步步高。高速公路在岭南大地上奏响了“筑路兴粤”的最强音。
改善出行条件 激发经济发展潜力
广东省,汉时为南粤之地,独特的气候地貌蕴育了清秀的岭南风光,旅游资源丰富。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极大地推动了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让更多人享受到旅游业带来的福利。
“过去连山境内交通不便,连山旅游业发展缓慢,旅游局招商引资时总感觉底气不足,客户的投资意向不强。”连山县旅游局局长谢梅表示,“但随着二广高速公路的开通,现在基本上只要将连山的特色旅游资源信息抛出去,投资商便会主动找上门来。”
2014年年底通车的二广高速公路,不但改变了沿线各县市交通落后的面貌,而且摘掉了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帽子。
高速公路带动旅游业发展的利好不止连山独享。2014年9月27日开通的乐广高速公路,沿线由北至南串接了乳源、乐昌、韶关、曲江、英德、清远和花都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编织成一条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带。2014年国庆黄金周,英德县接待游客103.3万人次,同比增长112%。
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助力,高速公路建设使沿线旅游资源开发成本大幅下降,而资源的利用率大幅上升。
广东省旅游业的繁荣是高速公路激发经济发展潜力释放的缩影。高速公路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引导配置资源开发、优化产业布局等方面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朱砂镇位于粤西南部信宜市,是包茂高速粤境段的首个接入镇,拥有高岭土、花岗岩等矿产资源,被信宜市委、市政府定位为“茂北工贸重镇,粤西山水绿城”。借力包茂高速公路,该镇正加紧规划落实,建设特色资源集聚区和生态旅游产业,力将朱砂打造为信宜市次经济发展区,集旅游和工业并进的生态新城。
据了解,朱砂镇在包茂高速公路朱砂出口附近计划控制用地2000亩建设特色资源发展新区,新区将涵盖客货运站场、物流业园区、加工制造业区、行政综合服务区等。新区建成后将与现镇区连成一片,进而激活朱砂镇区的发展潜力,推动城镇化发展,让“茂北工贸重镇”名副其实。
大道通才能兴产业,公路畅才能求发展。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使沿线人流、物流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保障了经贸流通、招商引资、产业对接、市场运行的时效性,使沿线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经济潜力能够充分发挥。
高速公路连通了产业和国内外市场,也打开了百姓致富的大门。
补齐短板 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广东最突出的短板就是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也是制约广东如期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最大难点问题。”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在中共广东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上明确指出。
面对粤东西北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现状,广东省政府大力推动高速公路建设,以高速公路为纽带,增强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口结对帮扶粤东西北地区的辐射拉动效应。
“云罗高速公路通车后,几乎每周都有外商前来参观考察,每月都有新项目签约、开工或者投产。”粤西罗定市招商服务局局长梁学文兴奋地向记者介绍,“回想起没有高速公路的日子,招商引资真是让人窘迫的事情。”
云罗高速公路的开通改变了罗定不通高速的历史,也给该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据了解,2013年7月以来,落户(含协议落户)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双东分园的项目共计45项,投资总额高达41.9亿元,预计可创造总产值70亿元,税收4亿元。
高速公路拉近了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的距离,让区域间的合作与发展迸发出新的活力。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园位于广东省“北大门”韶关市中心区,北接湖南、江西,南连珠三角,是“广货北上”的战略通道,区位交通优势明显。高速公路拉近了珠三角和韶关的距离,让区域经济发展更协调。中山-肇庆(大旺)产业转移园与莞韶产业转移园也都是典型的例证。
地处粤西的阳江市,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后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据了解,2014年1月至10月,阳江地区生产总值达763.56亿元,同比增长10.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35.64亿元,同比增长18.4%,增速列全省第一;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5.24亿元,同比增长11.8%。
补短板,促发展,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在改变改善沿线各县市交通落后面貌的同时,也给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粤东西北地区正在逐渐成为广东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广东省正张开双臂迎接“县县通高速”的到来,2018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将指日可待。
落子布棋 多方协力推进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广东的高速公路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始终与国家,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发展思路保持一致,呈现出一个全面、科学、与时俱进的完整规划。
根据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1年4月,经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广东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当时,全省尚有13个县未通达高速公路。
2012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时强调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广东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修编《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完善全省高速公路网布局的同时,科学制定建设时序。
为顺利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广东交通运输系统深化沟通协调,逐个项目对接。2013年年初,制定了2013年至2017年高速公路建设计划,明确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和资金需求,提出了大会战的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为有序推进大会战各项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2015年,广东对建设项目进行中期调整,出台了2015年至2017年高速公路建设计划和中远期项目规划。
各地政府提前介入,组织各有关部门积极会同项目业主,主动开展相关用地、环保等基础资料收集及整理上报工作。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项目立项、用地、资金、审批等关键环节,积极落实“并联审批”制度,开辟“绿色通道”。发改、人社、国土、环保、住建、水利、林业、海洋渔业等省直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创新方法、优化程序、多方联动,不断加快审批工作。
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扎实履行项目督导和组织协调职责,多次在现场组织召开办公会、推进会等,主动汇报和协调中央、省、地方各有关部门,逐个问题研究解决,逐个项目扎实推进,有效保障了工程建设进度。
省市共建 破解建设难题
高速公路建设,地方工作先行。近年来,广东创新推行“省市共建”方案。新确定的省管高速公路项目,省、市按7:3的比例共同投资,共担盈亏。在破解征地拆迁难题方面,省市间的携手也起到积极作用。
征地拆迁工作不仅影响到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和进度,而且关系到沿线群众的生活及社会和谐稳定。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印发了《广东省政府还贷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土地房屋征收包干协议(范本)》,有效规范和指导了政府还贷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土地房屋征收协议的签订工作。各级地方政府强化主体责任、明确分工,认真贯彻落实征地拆迁包干责任制,依法、严格履行征地拆迁主体责任,按时完成项目征地拆迁任务,努力为项目建设提供“无障碍”施工环境,用地报批和征地拆迁工作显著提速。
建设资金是制约高速公路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破解资金难题上,广东交通人想方设法解难题。在加强沟通汇报,积极争取中央车购税资金支持相关项目的同时,省财政加大投入力度,新增财力每年安排50亿元(5年共250亿元)用于高速公路资本金。另外,还通过申请交通专项债,发行地方债券和股权融资等方式解决资本金缺口。
筹融资方面,广东交通取得重大突破。交通、财政部门、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等多方协力,共同拓宽融资渠道和方式。持续完善“BOT﹢EPC”建设模式,同时,配合国家开展“PPP”建设模式试点,大力吸纳社会资金,引导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参与高速公路建设。
质量为本 打造高品质工程
对于高速公路工程而言,要使其发挥持久效益,最核心、最关键的就是工程质量。为了高标准守住这条“生命线”,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始终把工程质量作为第一要求,在制度体系、管理方式等方面大胆创新,努力打造经得起时间检验的高品质工程。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广东采用现代工程管理方法,大力推行发展理念人本化、项目管理专业化、施工作业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日常管理精细化。全面推行高速公路建设“双标”管理(标准化管理、标杆化管理),推进公路工程设计标准化和施工标准化,逐步形成了建设现场车间化,施工管理规模化、程序化、标准化,提高了质量管理队伍素质和建设管理水平。
各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单位积极发挥建设主体责任,不断健全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组织开展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五赛五比”活动,充分调动施工单位积极性,有效保障了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质量、安全和进度。
在施工、监理、验收等环节,各个项目也层层把关。大到桥梁、隧道等关键节点性控制工程,小到一根钢筋、一袋水泥、一车沙石料,参建单位都实行精细化管控。
借助科技力量优化施工细节、保障工程质量安全是广东高速公路建设的另一大亮点,通过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例子不胜枚举。潮惠和包茂项目作为“广东省高速公路设计标准化示范项目”,经过近3年努力,完成了近20项设计标准化相关专题研究,为广东省乃至全国高速公路设计标准化实践工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本。在路基、桥梁、隧道、边坡等建设方面,一大批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绿色低碳 建设生态通道
在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广东始终以建设生态环保路为目标,不忘细算环保账,因地制宜发挥技术优势,最大限度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使高速公路建设真正融于生态环境之中。
如何更好地减少占用耕地、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环境,成为高速公路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广东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求各建设项目从筹备期开始,就把“在建设过程中照顾生态的平衡与和谐,实现能耗最小化”作为项目建设理念之一,贯彻于各个项目建设始终。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广东各高速公路项目科学优化线路设计,最大限度减少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尽量少占用农田,少干扰村庄及学校,尽力保护好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同时,公路主线与沿线桥隧、服务区等设施与沿途地形、地貌、民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尽可能做到有机和谐的统一。
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绿色循环低碳试验公路”的广佛肇项目,按照“节能减排、生态和谐、智慧高效、畅通优美”要求,全力打造一条平安绿色高速公路,争创绿色环保典型示范工程,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在穿越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鼎湖山风景名胜区时,采用了地下隧道的方式下穿风景区,保证了景区的整体效果。为此,项目增加投资3.2亿元。
如今,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道路,已经成为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一条基本准则。
砥砺攻坚 期待交通新跨越
5年来,广东高速公路建设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科学落实,离不开各相关部门的同心协力,更离不开广大参建者的砥砺攻坚。
崇山峻岭间,海岸滩涂上,高速公路建设者风餐露宿、勇担重任、奋勇直前。他们的奉献付出,将广东高速公路大建设、大会战、大发展的时代精神演绎得动人心弦。
2012年,广州至河源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达龙门县,标志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实现了“县县通高速”。
2013年,7个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通车,完成全省2013年至2017年高速公路建设大会战的首个年度目标。
2014年,高速公路建成586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280公里,跃居全国第一。
“十二五”期,广东的高速公路建设几乎一年一个新台阶。至2015年年底,济广高速公路(平远至兴宁段)、包茂高速公路(信宜至电白段)、潮惠高速公路一期工程(普宁至陆河段)、汕湛高速公路(揭西至博罗段)、大广高速公路(连平至从化段)等项目正式建成通车。新丰、紫金、连平等8个县(市)结束了未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广东省所有县(市)全部通达高速公路,与陆路相邻省份均对接3条以上高速公路通道。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018公里,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突飞猛进,广东的路网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高速公路主骨架地位日益凸显,公路网络不断得到完善,综合水平持续提升,覆盖范围日益扩大,通行能力大大提高。如今,“使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伴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日渐完善,越来越凸显其强大的叠加效应。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曾兆庚表示,“十三五”是广东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广东交通人将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科学谋划“十三五”期高速公路建设,继续狠抓落实,加快推进,全面实现高速公路建设目标,为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
链接
“十三五”期广东高速公路建设目标:“畅内网、联外网、优衔接”,到2017年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8000公里,建成原规划的20条出省通道,与陆路相邻省份各开通4条以上出省通道;到2020年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万公里,外通内连的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络进一步完善,更好地发挥高速公路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畅内网”。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粤境段和跨珠江口通道建设,有序实施瓶颈路段的改扩建,畅通都市圈、城市群的内部通道和对外通道,加强珠三角对粤东西北地区的辐射。
“联外网”。基本建成出省和连通港澳的高速公路,实现与各陆路相邻省区之间拥有5条或以上高速公路通道,全部建成与港澳间6条高速公路通道。
“优衔接”。加强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的衔接,推进与高快速路接驳的低等级公路的升级改造,完善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置,进一步提升“县县通高速”的成效,强化高速公路对县域、中心镇及重要经济开发区的辐射作用。
用标准化管理打造标杆工程
——访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贾绍明
“十二五”期,加快推进现代工程管理成为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以重大工程为依托,以施工标准化为准绳,广东交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使高速公路建设市场更加规范,工程质量安全更有保障。
日前,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贾绍明接受记者专访,从制度建设、设计引领、示范带动等多个方面,畅谈广东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经验与收获,以及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所采取的新措施。
典型带动示范先行
记者:5年前交通运输部提出践行施工标准化、推进现代工程管理的理念,近年来,广东交通运输系统是如何贯彻落实这一要求的?
贾绍明:在2010年的全国公路建设座谈会上,“发展理念人本化、项目管理专业化、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日常管理精细化”的公路建设管理“五化”要求正式确立。
认真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要求,自2010年起在全省组织开展了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提升年活动,全面推行高速公路建设“双标”管理(标准化管理、标杆化管理),先后制定了《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规定(试行)》、《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指南》、《广东省高速公路优质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试行)》等标准化工作制度和措施,为我省提升年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现代工程管理逐步推进。
施工标准化首先在博深、乐广高速公路项目试点推行,使资源节约、以人为本、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等建设理念得到有效实践。港珠澳大桥工程也狠抓现代工程管理落实,海上桥梁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实现了工厂化、装配化施工,特别是长达6公里的岛隧工程,解决了深埋沉管的关键技术,树立了标准化施工和管理从理念到实践的典范。
通过“三集中”工厂化生产等标准化施工管理,我们将部分工作由露天作业转到场内作业,生产环节集约完成,生产工序实现无缝衔接,生产环境和文明施工程度得到改善,切实推动“脏乱差”的粗放型管理向“洁舒美”的精细化管理转变。
2011年,省厅开始依托潮惠、包茂高速公路项目试点推广设计标准化,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促进设计标准化与施工标准化无缝衔接,一系列研究及实践成果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设计标准化成果在广东的多条高速公路上得到推广应用,解决了常规结构质量通病,提高了工程质量和耐久性,降低了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全寿命周期成本。
通过示范先行、典型带动,已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有效促进了全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和质量水平的提升。
因地制宜 锐意创新
记者:各省交通运输的发展阶段和特点不尽相同,广东交通是怎样因地制宜开展施工标准化工作的?
贾绍明:除了施工、设计的标准化,还根据自身工程管理工作的需要,在造价管理标准化和安全管理标准化方面积极创新,找准定位,精准发力。“十二五”期,广东交通运输系统以质量、安全、造价为核心,以过程控制和现场管理为关键,强化质量管理保安全。
为加强公路工程造价管理,规范相关文件编制,广东在全国率先推行造价标准化管理。近几年,广东交通运输系统建立起造价管理的三级清单标准体系,并制定印发了《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指南(工程造价标准化管理)》、《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清单预算管理规程》等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同时,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了《广东省公路工程造价综合管理系统》、《公路设计工程量编制标准化及信息化应用》等课题研究,这两个课题经验收分别达到了国际领先和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广东的公路造价标准体系已初步构建完成,通过造价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和应用,进一步明确了造价工作内容,理顺了参建各方责任,规范了办事流程,为高质量完成造价审查提供了扎实的技术支撑。
安全是工程建设的第一要素,5年来,广东高速公路项目的安全管理标准化也开展地有声有色。
我们将“平安工地”与“安全标准化建设”有机结合,着力构建“实施有规范、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的项目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省交通集团制定了《公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手册》,对管理、技术、设备、环境、作业等五大方面的安全关键要素实行安全标准化管理;开展了《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的相关研究,其中泥浆池、桩基施工、水上作业平台等安全防护标准化已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制作施工安全“口袋书”、“平安工地”动漫教材,大力推进农民工安全培训教育标准化建设;通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等信息化手段固化标准化管理,有效推动了安全标准化工作的落实。
成果丰硕纵深推进
记者:经过5年的探索和实践,广东的标准化管理取得了哪些成效?在今后的发展思路上有何新调整?
贾绍明:“十二五”期,是广东高速公路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5年,可以说,一系列高速公路品质工程的建成通车,与践行标准化管理密不可分。
建设质量稳步提升。根据广东省各级质监机构2011年至2014年质量检测数据的汇总分析结果,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总体质量在持续提升,2012年以来我省高速公路监督抽检总体合格率均超过90%。这表明广东高速公路总体质量进入良性发展阶段,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施工标准化成效显著。
工地形象明显提升。严格按照标准化建设管理要求,认真落实“人本化”理念,遵循“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功能配套、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的原则,项目部、总监办、实验室等驻地建设选址和布局合理;注重标准化工地和驻地建设,努力创造舒适、整洁的工地环境,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
建设市场日趋规范。通过对施工监理和设计材料采购等从业企业全面开展信用评价管理工作,对规范我省公路建设市场秩序、重视履约行为、增强诚信意识、促进从业单位提高诚信自律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招投标管理工作依法依规,监理改革也取得突破。因招投标方面的异议和投诉逐年减少,且已趋规范;在港珠澳大桥及揭博、罗阳、包茂等高速公路项目开展了中心实验室单独管理,监理接受项目业主的考核和管理,有效杜绝了试验检测数据造假的行为。
还有重要的一点,通过开展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标准化活动,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标准化意识明显增强,现场管理更加规范,人员技能更加精湛,建设队伍素质的提升也促进了工程质量及安全水平的明显提升。
下一步,广东将全面总结“双标”管理经验,加强推广应用,力争实现从高速公路到国省道普通公路的应用覆盖。此外,我们还将积极研究制定“项目管理标准化”、“施工安全标准化”等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广东交通建设项目管理、设计、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推动现代工程管理不断发展。
【媒体报道】县县通高速 7000公里高速南粤驰骋 -
广州08:13 07.01.2016 交通运输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