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户籍改革:广东4年来发居住证4872万张
作为流动人口大省,广东在创新人口管理方面一直在积极探索:2010年率先推出居住证制度,截至7月30日,已经发放了4872万张,加载了金融服务、公交、小额消费、积分、门禁应用等20多项功能和服务项目。与此同时,一些地市也在有步骤地推进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居住证加载20多项功能和服务
广东自2010年1月1日起实施外来人口居住证制度。居住证采用的是二代身份证芯片管理技术,在居住证中依法采集居住证持有人的基本信息和就业、社保等个人信息。居住证设计有可反复擦写的区域,变更居住地址和延长有效期都不需要换证,只需要擦写就能完成。
据了解,全省有流动人口3000多万,但实际上已办理了4872万张居住证。对此,省公安厅治安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解释,人口一直在流动,每年我省的外来人口流动率达到20%,所以会出现实际办证数超过实有流动人口数的情况。“过去的暂住证,信息含量较低,信息更新滞后,是一个静态管理;居住证可擦写,信息随时更新,实现了动态管理,而且全省通用。”
据了解,目前加载在居住证上的功能和优惠服务项目达20多项,包括:免费享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就业服务,子女享受计划基础疫苗免费接种,享受免费婚前检查、孕前检查等。
“广东这几年不断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出居住证制度,并让其真正成为外来人口享受便民惠民服务的实用证件,反映出从管理型到服务型的理念转变,同时也在着力建立共享机制,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省公安厅治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从2013年5月开始,广州市公安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更换统一的广州居民户口簿工作,新更换的户口簿户别项目中的内容,由原来的“非农业家庭户口”或“农业家庭户口”(包括地方城镇、自理口粮全民农业等类型户口性质人员)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家庭户”;“非农业集体户口”登记为“居民户口集体户”。
早在2009年,广州市就出台了《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实施意见》。根据《意见》,城乡户籍一体化进程将分三步走:首先是将两者统一登记为广州市居民户口,形成一元化户籍制度的“总体框架”。第二步是在登记为居民户口的基础上,公安部门将在广州市居民户口底册上对原农业和非农业户口人员加注相关标识,社保、劳动就业、计生、国土等各相关职能部门也相应加注标识,根据不同身份适用不同政策。各职能部门逐步改革配套政策,实现城乡“同是居民、同等待遇”。在此基础上跨出第三步,即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人员标识,真正实现“户籍一元化”。目前,广州已经迈出了城乡户籍一体化的第一步。
(编辑: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