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疫情提前2个月出现 首例本地染病者62岁

14.04.2015  11:07

  专家称,气温上升降水增加致登革热疫情发生风险升高;省卫计委提醒预防登革热

  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宙辉、通讯员粤卫信报道:13日,广东省卫生计生委最新通报,4月11日,广州市报告广东省今年首例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目前,广州市已迅速对疫点 进行处置,落实杀灭成蚊和清除蚊媒孳生地的措施,严防疫情扩散。截至4月12日,广东省今年共报告登革热确诊病例22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例,境外感染 输入性病例21例。

  省委、省政府和省卫生计生委一直高度重视登革热防控工作,省领导多次作出指示,要求将防控工作抓早、抓细、抓实。4月13日起,副省长林少春率省卫 生计生委、省教育厅负责人到佛山、中山、广州、东莞等地督导登革热防控和爱国卫生运动工作。今年以来,省卫生计生委多次研究部署登革热防控工作,加强监 测,加大督导和培训力度,有效提高了病例早期发现的能力和水平。省爱卫会深入开展了以“清死角、除四害、保健康”为主题的春季爱国卫生运动,整治环境,消 除蚊媒孳生地。

  专家分析,今年4月份以后,随着气温的上升和降水的增加,全省各地的蚊媒密度将逐渐升高,登革热本地疫情发生的风险将逐渐升高。

  专家提醒,登革热可防可治,市民不用恐慌。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是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在广东省分布广泛,喜在居民家中花瓶、小鱼缸、托 盘中的清水繁殖。清理蚊虫孳生地(积水),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根本措施。希望市民人人动手,清积水、灭蚊虫、防叮咬。若出现突发高热、皮肤潮红、头痛 肌肉骨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首例本地染病者62岁

  羊城晚报讯记者王普、通讯员李筱梅报道:据广州市卫生计生委13日通报:广州发生的今年首例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为广州白云区一名62岁长者染病。广州今年登革热本地疫情比去年提前2个多月出现。

  4月10日,省、市疾控中心专家们对广州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报告一例疑似登革热病例进行实验室复核检测,结果检出登革病毒核酸阳性。结合患者流行 病学史及临床症状,确诊该例患者(男,62岁),属一型登革热。这名患者为4月4日发病,家住白云区。这是广州市今年首例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

  据广州疾控部门的监测数据,近期广州市部分区域蚊媒密度较高,随着气温回升,雨季到来,预测蚊媒密度将上升,经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登革热疫情风险加大。

  专家分析,去年冬季是暧冬,去年在白云区该街道也曾有发生登革热流行,故防疫专家认为感染来源应为去年带毒蚊卵越冬所致,同时去年疫情较重或 11月下旬还有病例发生的街镇最有可能提前出现疫情。

   广州市疾控中心:今年病例无论轻重一律住院隔离治疗

  羊城晚报讯 记者王普报道: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杨智聪13日下午透露,广州卫生防疫部署更严密、力度更大的防控措施, “今年登革热病人不管轻重一律住院隔离治疗,以防街道、居家传染。

   今年境外输入21病例

  今年广东发现境外感染输入性病例21例,广州的白云国际机场又是最大空中入境口岸。广州疫控中心已与口岸多部门联动,更快速检测发现输入性病例。以 前,疑似患者的血样,都送到疾控部门检测,今年则将快速检测试剂配备至各个机场、码头口岸入境检疫部门,发现有发烧病人,便现场抽血样检验,发现为疑似登 革热病人,马上通知入医院治疗。

   去年危重病例才住院

  去年只有危重症病例才住院。轻症病例回居家隔离,今年医院门诊检测到疑似病例,发现发烧超过38℃,血常规证实其白细胞、血小板正常值或下降,或者配合发现有皮疹、出血,骨疼、头疼,脸面有潮红现象等,无论病情轻重,一律即时动员住院隔离治疗,最大限度防止疫情扩散。

  病例或疑似病例出现后,病例居住社区、工作单位,采取措施杀灭成蚊和清除蚊媒孳生地,控制蚊媒密度。

  从3月起,广州要求全市各区街每周的监测蚊媒密度并且上报,这一数据还将指导各防控工作,对异常情况随时预警。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
端午节假期出游人次破亿 文旅产品服务丰富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徐壮)文化和旅游部24日公布2023年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新浪广东
深中通道完成海底穿针 深圳和中山在海底实现牵手
  新华社广州6月11日电(记者田建川、齐中熙)1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