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车补来了有人欢喜有人愁

20.05.2015  16:39

  《广东省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和《广东省省直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日前获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批复,这是全国第一个获批的地方改革方案。18日,广东省政府召开全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进行具体部署。

  对于广东公车改革方案公布,公务员队伍反响很大。记者采访发现,在没有推行公车改革地区,普通公务员对公车改革持欢迎态度,认为是变相涨了工资;而已经车改地区,由于之前车补标准普遍比省里公布的标准高,一些公务员有些失落,不过,他们对车改都持支持态度。

  全国最早的车改试点就在广东。1993年,广东东莞沙田镇取消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改发交通补贴。中办、国办联合1994年发布《关于中央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被视作中国公车改革的开端,而沙田镇车改比这还早一年。

  公开资料显示,珠三角已实现车改的7个城市,它们的货币补贴标准都高于广东车改新标准。

  “我当然欢迎车改,希望早点搞车改!”粤西一街道办科员小吴告诉记者,单位所有人听说要车改了都很高兴。

  小吴的单位离家只有1公里不到,“有时要出去开会,去村里办事,骑自行车就行了。”按照方案,车改后,小吴每月能领300元左右的车补。他现在工资不到3000元,相当于月收入增长了10%。

  不过,车改让已改革地区公务员“五味杂陈”:坚决支持改革,但收入降低不少。

  目前,珠三角已有地区实行了车改。多地车改时,对正处级补贴标准维持在2500元-2800元左右。而按照省直机关公车改革标准,正处级每月车补为1000元。

  中山某市直单位公务员介绍,目前,中山科员每月的交通补贴在1400元至1500元左右。按照省车改方案,科员车补标准为300元,这意味着他们今后一年下来收入少了1万多元。科员小张表示,虽然影响收入,但还是支持公车改革,“改革是必须的,符合公平的原则。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