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论广东质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广东先行转型升级
2月16日,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创新驱动发展”再次成为南粤大地新年最热的关键词。
质量创新与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创新形式一样,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普遍性路径。推动质量创新,是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更好满足和创造消费需求,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有效对接的必然路径。
在转型升级上先行一步的广东,无疑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者。从“广东制造”到“广东质造”,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尤其是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广东质量创新的方向、路径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推出了“五论广东质造”系列专题,以飨读者。
日前,广东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72812.55亿元。在全国经济下行之际,广东经济稳中有升,经济增速逐季上升,全年增速实现8.0%,较2014年提高0.2个百分点。
根据省统计局发布的广东“十二五”发展报告,“十二五”时期,广东经济总量稳步攀升,2015年突破7万亿元大关,自1989年以来已经连续27年稳居全国各省市第一。五年间广东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数字背后,得益于广东多管齐下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当前,广东制造正处于从速度依赖型向质量驱动型转变,从要素投入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亦产生不少困惑,通过哪些途径才能顺畅完成转型?对于中小型企业比重大的广东制造业,有关专家表示,质量创新、劳动力技能等作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指标的提高至关重要。
现状转型升级面临前所未有的紧迫性和挑战
“过去一年,我们陶瓷行业很多倒闭的企业都是没有品牌的,他们在短短几年内把产能规模扩展得非常大,但是它们没有考虑怎么把品质做好、怎么提升研发创新,最终市场变化,它们就支撑不下去了。”
总部位于广东佛山的蒙娜丽莎陶瓷有限公司董事张旗康告诉笔者,该行业对能源消耗和环境的污染程度较高,但现实情况已不再允许这种级别的生产存在,这就需要企业对技术设施、环保治理设施进行不断投资,“减少能耗和污染,提升产品和产业进入门槛,向中高端转型升级,才能跟得上市场和发展的变化。”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鹏亦指出,广东不可能无限制地依靠占用土地和能源实行外延扩张,必须要提升内涵、调整结构。
从国际市场来看,美国再工业化,德国进行工业4.0升级,日本发布制造业白皮书,都预示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重拾制造业动能的趋势。从国内环境来看,中国制造面临的国内要素供给环境也发生变化。“三期叠加”、全球经济疲软,广东乃至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面临前所未有的紧迫性和挑战。而作为我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正在步入深水区,处于关键节点。
广东率先转型内生动能很强烈
事实上,拥有多年国际市场竞争经验的广东企业,最早感知国际、国内市场变化,同时亦是转型升级最早的行动者。在多年国内、国际市场激烈竞争中打滚的广东企业,其实自身对转型升级的需求非常强烈。
“转型并不意味着我原来是做陶瓷的现在不做了,我认为真正的转型,主要是思维上的转型。”张旗康解释称,比如以前是粗放型生产和管理,靠低成本、低价格在市场上比拼,如今这条路走不通,现在要实施精细管理和生产更高质量的产品。“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什么瓶颈,究竟是什么原因停滞不前,销售下滑,这些都是我们企业要面临和仔细思考的问题。”
在采访中,笔者获悉,广东很多制造企业至今已经历多次转型尝试,不少企业在技术改造、企业管理等方面已做过不少努力。不仅是企业,广东政府已提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多管齐下,屡屡出招,全力推进转型升级。仅2015年,广东在全国就率先颁布《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印发出台《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2015—2020年)》《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全面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新一轮工业技术改造,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建立高端化现代产业体系。
部分大型企业加大研发提升质量
不少大型企业向笔者表示,提高产品质量、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利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是转型升级的关键。
广州震辉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晓表示,“在转型和升级过程中,第一就是要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我们通过信息化引进ERP系统,把所有的物料管控起来,省很多钱。同时在技术设备和设施上,我们通过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的引入,提高效率和质量。”
在一份由武汉大学联合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顶级研究机构做的大型调查报告——《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调查报告》里,亦提到广东企业创新动能强烈。
据调查,广东省拥有数控机器的企业比例为45.01%,数控机器价值占到机器总价值的36.49%,在一线工人中有22.27%使用数控机器。虽然企业在工业4.0处于起步阶段,但普及的速度较快,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数控机器普及率最高,一线工人中使用数控机器的比重达到了23.29%。
广东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不仅重视提高劳动生产率,普及使用数控机器,对技术研发亦十分重视。许晓表示,加大自主技术研发是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前用的都是进口的技术,现在我国有一些自主研发的技术,在品质上能够代替进口技术,但成本会更低。”
他强调,“研发投入占到我们销售收入的60%,什么费用我们都可以省,但是研发投入不能省。我们必须要以技术含量取胜,这是由企业所处的阶段决定的。”
困惑
部分中小型企业转型路径在哪里?
转型之路也绝非一路平坦。
笔者调查发现,广东一家知名的婴儿食品营养企业,三年前因担心自身业务单一,欲转型升级为多元品类婴儿食品企业,以增强抗风险能力。当时该公司尝试进入的是被视为潜力巨大、受经济影响较小的婴儿奶粉领域,并欲依托其原来的牛初乳销售渠道和生产资源。
然而,因为自身产品研发力弱、对母婴奶粉市场缺乏深入了解,市场对该品牌婴儿奶粉并不认可。一年后,该公司奶粉项目不得不退出市场。而更可惜的,该公司亦因对奶粉项目投入大,反而拖累公司主业。
“需要转型和升级的企业把握不准转型和升级的方向,习惯原有运营方式,现在转型要转向哪里?要怎么转?战略的设计和思想是最关键的。”对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所所长林平凡认为,企业转型升级遇到的困难,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缺乏创新能力,技术、资源和知识不足;其次,对转型中资源配置能力不足,技术和人员的结合比较少,比如企业会买机器和技术回来,但是没有研究该怎么深入掌握技术,虽然雇佣生产型人员,但在配置研究型、创新型人才方面没有做到位。第三,它们把握不准市场,特别是一些制造业企业,一般都是有订单就接,没有订单就等一等,没有接触到终端市场,深入了解市场的需求;加上很多企业经营者本身文化水平不高,需要知识的重新学习和观念的改变。
这样的问题是很多产业集群里为数众多的中小型企业所面临的难题。它们一般依附在某个龙头企业的产业链上,为该龙头企业生产某个零配件,或为龙头企业提供某项服务。对这些中小型企业来说,它们的转型升级路径在哪里?
探路
提升以质量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全要素生产率至关重要
对此专家表示,质量创新对转型升级贡献巨大。质量能力是影响企业转型升级绩效的重要因素,质量能力包括品牌、认证等也是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质量成为提升企业附加值、扩大市场份额和形成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新动力。据调查显示,制定了质量发展战略的企业,其利润水平要比没有制定质量战略的企业高出65.9%,这证明质量已经成为提升企业转型升级绩效的重要战略。
“针对中小企业质量绩效,我们做过大规模深入调查,其中一个重要的绩效指标是退货率,而且我们的退货率完全是质量不行退货,而不是商业纠纷。中小企业退货率高于大企业75.5%,平均退货率在1%,这就是质量损失。”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指出,据调查显示,拥有国际先进市场准入认证的企业销售额是没有国际先进市场准入认证的近7倍。
同时,人力资源、企业家能力等全要素生产能力也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条件。《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调查报告》指出,其中企业家能力已经成为广东转型升级的最大制约因素,企业家最缺乏的是质量战略能力。
此外,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制造业职业技能人才队伍也很重要。调查数据表明,劳动力技能的提高对转型升级绩效影响十分显著。劳动力的转型对于企业的转型升级能否成功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据程虹介绍,他们曾调查过广东两个规模一样的民营企业,其中一家企业拥有职业技能的员工占比为3.43%,利润率为11.70%,另外一家拥有职业技能的员工占比只有0.15%,利润只有前者的1/23。
“转型升级的核心就是要从简单的要素数量的投入,转向对要素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而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指标的要素包括质量能力、人力资本、企业家能力和研发投入。”程虹指出,经调查,广东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22.2%,与2013年相比增长13.5%,反映了广东制造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数量的增长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效益的不断提升上。
尤其是广东中等规模的企业,在全要素生产率上表现出非常显著的优势,达到45.00%,是平均水平的2.03倍。中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证明适度的规模更能够促进企业转向创新发展,这一类企业既不可能靠大规模的垄断来获取绩效,又能有效地避免小企业创新实力不够的约束。
■专家观点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所所长林平凡:
质量是我国向制造强国发展的最根本基础
对于质量的重要性,林平凡表示,“政府需要更加严格地管理产品的质量,质量是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大国、以及向制造强国发展的最根本基础,而中国必须用严格的质量标准来支撑质量提升。”
他强调,企业需要打造精品意识,“我们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就向日本学习,但在质量这一块一直没有学到家,只要有市场,企业就容易不认真了,我们的产品很少精品。企业要培养这样的意识,那就是只有质量好的产品才能长久地占有市场。”
他还建议,政府应该为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维权做好法律和制度上的安排,这样才能通过消费者的反馈反过来制约企业的行为,从而促使企业提高产品的质量。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吴克昌:
转型升级需产学研政多方合力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整个国家的转型和升级,从市场、企业的内部管理、大学里的教育模式到政府,从观念到模式,这是一个全方位转变的过程。转型不是依靠哪一方的力量就能实现的,政府也要在这方面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吴克昌说。
他举例称,质量的提升、产业的升级和市场的监管体制、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的转变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机制来促进企业创新、保护品牌产品。质量好的产品缺乏保护,这样才会导致假货盛行。政府需要提供相应的保障,建立相关的制度,由各部门、企业和学校等多方合作来实现。”
吴克昌补充,“我们国内对生产伪劣产品的企业进行惩罚以政府处罚为主、以消费者协商为辅,消费者的维权成本也很高。我们要加强消费者的维权机制的建设,加大消费者维权的力度,这样就会促使那些生产伪劣产品的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市场才是良性的市场,生产质量好的产品的企业才能得到生存、发展的空间。”
吴克昌强调,从企业到整个经济的转型升级,技术创新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不是全部。“好的技术研发需要好的工程师、生产设备、工人、生产流程。企业的升级也不仅是生产设备的升级,更重要的是,从老板到产业工人的素质、观念、技能的提升,特别是卓越工程师队伍的培养。”
2015年广东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预计达到2.5%技术自给率上升至71%
标志广东正式跨入创新型地区行列,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
2015年广东全年先进制造业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0%
●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48.5%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8%,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27.0%
其中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0.5%医药制造业增长7.7%
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32593.19亿元,同比下降2.4%
广东省拥有数控机器的企业比例为45.01%,数控机器价值占到了机器总价值的36.49%民营企业的数控机器普及率最高,一线工人中使用数控机器的比重达到了23.29%
广东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标不断提高
●广东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22.2%,与2013年相比增长了13.5%
●广东中等规模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达到45.00%,是平均水平的2.03倍
●在不同类型企业当中,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达到31.14%
据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广东经济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