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的传承 从孩子们心中开始

14.06.2014  17:07

  望牛墩,市民现场体验赛龙舟。本版图片均由东莞时报首席记者 陈帆摄

  望牛墩龙舟活动体验基地。

   东莞时间网讯 6月12日上午,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交流会暨东莞市非遗图文整理、实物收集规范学习班在市文化馆举办,邀请了各镇街文广中心非遗工作的负责人和非遗骨干、非遗项目传承人等到场交流经验。除了传统项目对现代元素的吸收以外,市文化馆副馆长刘影说到了“传承人”的问题,“传承人是项目传承的主体,”她说。的确如此,现在多项非遗项目已经走进校园,非遗的传承,必须从孩子们心中开始。

   传统非遗项目的现代转变

   通过学唱客家山歌、体验龙舟等更了解非遗项目

  据2008年全市各镇街非遗普查统计,东莞非遗资源共有2000多条线索,最多的镇街统计达160条。至今近7年的挖掘、整理、申报,有千角灯等5个项目列入国家非遗代表性名录,33个项目列入广东省非遗代表性名录,86个项目列入市非遗代表性名录。同时,2人被评为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人被评为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6人被评为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在传播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市文化馆选择在原图书馆打造了临时性的非遗展示馆,建立了常规展示活动平台,并集文字、图片、视频于一体,建立了市非遗项目数码传播平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们劳动过程中创作的智慧结晶,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审美水平和技术水平,”市文化馆副馆长刘影说,在当今时代,祖先们留下的珍贵遗产,如何融入今天的广大群众,成为非遗保护工作中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促进非遗传统项目的现代转变,成为市非遗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山区片以客家民歌为载体,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的新客家山歌,凤岗镇每年举办省内外客家山歌邀请赛;沙田虎门港、望牛墩等专门辟出安全水域,建立龙舟活动体验基地,给普通市民提供划龙舟场所和机会;东坑把木鱼歌的传承与学校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新木鱼歌创作大赛和传唱活动等等,这些将非遗项目与现代结合起来的例子还很多,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

   非遗项目走进校园

  让中小学生从小培养起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非遗保护经验交流会上,沙田镇虎门港、桥头镇、中堂镇、清溪镇、道滘镇等分别对疍家文化、莫家拳、龙舟制作技艺、麒麟文化等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进行了介绍。其中,多项非遗项目已经走进校园,不仅为校园文化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还让中小学生从小培养起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沙田镇咸水歌自2007年成功申报省级非遗以来,一直坚持推动咸水歌的传承发展。2012年,该镇成功创建“中国水上民歌(咸水歌)之乡”及“广东省水乡民歌(咸水歌)艺术之乡”,该镇文广中心非遗骨干在会上介绍,咸水歌在2009年至2012年间进行了第一轮校园普及,排演包括《猜花名》、《家乡有支咸水歌》等多首精品曲目,基本形成中小学“会唱、会听”的咸水歌传习效果。

  另外,桥头的莫家拳是广东五大名拳之一、省级非遗项目,从2007年起,桥头镇先后在桥头第一小学、第二小学等建立了莫家拳训练基地,组织莫家拳老师傅给年轻一辈传授拳术。同时,积极组织莫家拳传承人、莫家拳训练基地学员编排无数展示节目,利用桥头每年举办的荷花节、春节晚会等大型活动,穿插安排莫家拳的亮相。现在第六代莫家拳弟子有80多人,经过多年学校教学,学员已经有上万人。

  延伸阅读

  东莞部分经典非遗项目

  1 沙田咸水歌

  2 桥头莫家拳

  3 中堂龙舟制作技艺

  4 中堂龙舟景

  5 清溪麒麟舞

  6 客家山歌

  7 道滘裹蒸粽制作技艺

  8 木鱼歌